情报接连送达至封城司令部,以张岚清为首的参谋人员,将敌军的最新动向标注在地图之上。
    “司令,敌之35师团、65师团分别用兵东进,目前已在淮北、淮南两地集结。”
    “其他几路伪军,约兵力十万余人,从豫北、皖北、苏中、苏北、苏南、皖南等地逼近。”
    各路兵力、进境、布防火力,尽显于地图之上。
    看起来眼花缭乱,各部所在犬牙交错。
    宛若曲曲折折的溪流,纵横在平原地带。
    锋芒尽显,铁气狰狞!
    张岚清站在地图前边,中将的军装特别贴身,有股不怒自威的感觉。
    身后是一群陆军参谋、冯学桥等炮兵参谋。
    论带兵打仗,他不如孙静轩等人。
    论炮火部署,他不如冯学桥等人。
    但唯有张岚清,拉起了这么大的家当,拉出了十余万军队。
    他就是豫东第五路军的定海神针,不用参战,不用发话,站在那就足够了。
    何况张岚清本人也不是菜疙瘩。
    “区区两个师团而已,再加上一盘杂鱼,就想撼动我张岚清的地盘。”
    “命令各部,放开了打。轻重火力压上去,不管有多少人来,休想越过第五路军的工事。”
    “司令,属下们建议在战线前挖深沟,隔断日寇的装甲车,隔断鬼子的兵力。”
    这是什么狗屁想法,张岚清直接制止。
    “耗费人力物力挖沟,你能挖几十里几百里?我倒不怕鬼子的战车过来,来一辆打一辆,也让日寇见见我军的炮火。”
    深沟去阻拦坦克,这个想法可以。
    关键这是平原地带,这边有沟,可以绕路到另外一边。
    以豆豆车的行进速度,必然比挖沟快的多。
    即便用壕沟阻拦了,开两辆卡车下去,垫上木板就能通行。
    特殊地形,可以用深沟阻拦行进。
    平原地带,千万别犯这种傻事儿,费力不讨好的傻事儿。
    张岚清比较烦伪军,这伙没什么战斗力,就跟蝗虫一样,走到哪祸害到哪。
    打不了攻坚战,却可以把地方乡镇给祸害的不成样子。
    几万人,十几万人涌入进来,光头疼也足够恶心张岚清的。
    所以还是要先继续打孙良城,把这伙伪军给消灭掉,集中精力去跟鬼子师团对抗。
    “命陈财1师大胆攻进,豫北的孙癫英虽没有拉拢过来,却也不会帮着伪军鬼子凑热闹,绝不会主动进攻我第五路军。”
    “击溃孙良城部,省的这群家伙在鲁西南虎视眈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调动炮兵营,配合1师进攻,消灭鲁西南伪军。
    炮兵团是张岚清管辖,除了他能下令调动外,其他人均没有权限调动。
    这是他的宝贝疙瘩,搭配了卡车运输,机动性提升许多。
    运输火炮加炮弹,迅速赶至鲁西南边界地区。
    陈财1师三个团,受令向北猛攻。
    火炮就位后,炮火轰鸣!
    炮弹呼啸着砸向伪军阵营,脆弱不堪的阵线一触即溃。
    火炮是军队实力的分水岭,有炮跟没炮的差距是巨大的。
    只有轻火力,根本不入流。
    甚至在大多数部队,把重机枪作为唯一的重武器来看待。
    另一个问题在于牵引,75毫米的山野炮需要良马牵引。
    卡车、汽车牵引火炮,属于奢侈想法。
    张岚清手上的汽车是从鬼子手上夺来的,又从大阪师团手上搜刮了辎重队,还有从地方征召上来的卡车。
    能够将火炮营投入到战斗一线,提供及时的火力援助以及炮火覆盖。
    炮火声一停,步兵团猛攻。
    伪军战线被撕扯成粉碎,不堪一击。
    孙良城部队迅速溃败,在火炮响彻云霄的时候,守军的态度就动摇了。
    炮,几乎是打在伪军心坎上的一门大杀器。
    新兵怕炮、伪军怕炮、壮丁也怕炮。
    轰隆的炮声如雷,吓得人肝胆俱裂。
    榴弹落在地面,爆炸的气浪翻腾,落在工事附近,吓得伪军丢盔弃甲。
    在一片片烟尘中,陈财手上的步兵迅速涌上来。西北军出身的人,冀鲁豫出身的兵,从不惧怕拼刺刀。
    这些地方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风彪悍,敢于动武。
    刺刀一亮,必然要见一见血气。
    “杀,杀,杀!”
    溃败之势难以弥补,孙良城的伪军阵线全部败落。
    兵败如山倒,一发而不可收拾。
    鬼子军官指挥又如何?根本拦不住伪军的溃败,两万多伪军,被陈财一个师横扫。
    溃兵接连败退下来,伤兵、溃兵、逃兵拥挤成一团。
    鲁西南地界,传出了孙良城兵败的消息。
    “三天,两万伪军连三天都没顶住,被一个师横扫,简直是废物。”
    号称两个军,孙良城更是和平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坐拥多个县城。
    仅仅抵抗了三天,就被张岚清的一师击溃。
    溃兵投降者众多,连人带武器投降。
    徐城的35师团不得不安排两个步兵大队,从淮北东部绕路过来,收敛伪军兵力。
    淮北的曹大冲、宋克斌两部,已经严阵以待。
    三个师兵力迎战鬼子35师团,坦克中队露头,对着第五路军的阵线冲击。
    侦察兵发现坦克中队的第一时间,将情报传给司令部。
    敌军的坦克中队已投入到淮北一线,配合步兵冲击。
    需要炮兵援助,阻击敌军的两个战车中队。
    张岚清将18门战防炮分配到三个团内,组成战防炮连,应对日军的逼近。
    坦克车轰隆隆的向前行进,刚刚到达工事外围,便伴随着一声冲天的响声。
    部署的地雷成功命中,从下方炸开了坦克的履带。
    士兵刚从盖子上露头,步枪的枪声响起,刺穿了鬼子的钢盔。
    坦克,也没那么厉害嘛。
    战防炮连迅速的来到最前线,他们从去年开始练习,主要练习瞄准跟转移。
    拿到这批战防炮后,张岚清就单独组成了三个战防炮连。
    如果是欧洲战场的虎式、豹式坦克,战防炮打上去就跟挠痒痒一样。
    可面对鬼子的豆丁战车,一炮下去,像撕开纸板一样轻松。
    战防炮这玩意儿只能直射,平日里比不上迫击炮神气,更比不上山野炮豪华。
    偏偏这玩意儿是反坦克武器,一发炮弹填充上,对准鬼子的战车。
    一炮轰出,连人带车瞬间爆炸着火。
    豆丁战车根本挡不住一炮。
    连续的几炮开火,立马吓的黑田重德心脏猛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