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侍郎说完后。
    向来不同意当即会反驳,同意马上会支持的天子,却静静地不再出声。
    大殿里霎时安静下来。
    只剩下王侍郎和董大人粗重的鼻息声。
    “寒了众臣的心?”
    在久经沉默后,天子终于开口,看向玉阶下的众臣,轻笑出声。
    “王侍郎,你口中的众臣,可是指董爱卿还有你王氏子弟以及你叔父的门生?”
    天子怒了!
    扑嗵!
    刚才站出来的官员们,吓得马上跪在地上。
    尤其是王侍郎,万万没想到,自己不仅没说到天子的心坎里,反倒引来天子的质问。
    吓得连忙磕头认错。
    “陛下,微臣并非此意,微臣、微臣……”
    王侍郎哪怕压低了头,依旧能够感受得到来自玉阶上的龙威。
    他编不下去了。
    干脆破罐子破摔。
    “微臣知错!”
    他不明白。
    他就是按照叔父说的意思,让天子疑心秦家。
    不让天子因为长公主与秦月季的关系,对秦家法外开恩。
    为何就触怒了天子?
    “你错?你何错之有?”
    天子依旧是满脸讥嘲的笑着。
    “难道你错在没在前线就知道五千精兵是如何死的?”
    “还是你根本没穿过沾着油污的军服,就一口咬死是秦家犯下死罪,让我严惩?”
    砰!
    天子重重地一拍龙椅。
    王侍郎吓得直接将头抵在地上。
    心里已是后悔不迭。
    他是不如叔父有眼力、懂圣意。
    可如今也看出来了。
    天子根本没有相信纸条上的急奏!
    “此时北境在打仗,各地兵力调往北境,身上穿的还都是董家承制的以次充好的军服。”
    “当初剑南道董家查抄,因承制军服,朕特赦制衣正常生产,如今,秦家制衣行照旧生产,以供给北境新增将士军服为优先考量。”
    天子把不动秦家的原因解释得有理有据。
    哪怕是董大人,都没办法反驳。
    否则。
    就是拂逆圣意,不顾前方军情了。
    可恶!
    董大人跪在地上,暗中握紧了拳头。
    原以为这次,能够直接让天子震怒问罪秦家。
    北境战事延长,军需损耗巨大。
    五两一件的军服和秦氏五百文一件的羽绒服,天子为了省钱,自然会选择后者!
    “陛下,秦家有罪,制衣行可以生产,但秦家主事的人,是否应该给前方五千将士一个交代?”
    “否则的话,将士们时刻提心吊胆地想着,自己会不会哪天步入五千精兵的后尘,如何安心在前方作战?”
    董大人使出了绝招。
    既然天子当下最重视的是前方军情。
    那便以此作筏子……
    他以为自己是机智之举。
    可当他说完,看到其他刚才帮腔的大人们,都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他。
    一下子愣在当场。
    怎么了?
    他说错了什么?
    “董继昌,你好大的胆子,敢用军中密报来威胁朕的,你是第一个。”
    “来人!将董继昌押入天牢!”
    局势急转直下。
    方才还以声张正义的立场,请求天子严惩秦家的董继昌。
    直接被侍卫打晕给拖了下去。
    剩下的文武百官,只要长脑子的,就明白了圣意如何。
    天子。
    这是要护着秦家!
    “此事只是董继武等人的猜测,并无实证,朕会派人传信于剑南道各州府,遇到秦立夏父子俩,让他们速来京城。”
    “待到北境再传来切实的证据后,此事再议。”
    “谁若是敢将五千精兵的事乱传出去,若是找不到证据……爱卿们可还记得大乾律令里有一条:诬告是要反坐的!”
    一番敲打和恐吓下来。
    众人连呼“不敢”。
    王侍郎的脑袋一直抵在地上,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马上给北境军中的堂弟报信,坐实人证和物证!
    否则。
    他这个侍郎算是干到头了!
    “不敢?我看你们挺敢的。”
    天子头疼地揉了揉额角,看着这群愚蠢的王氏子弟,心里冷笑不止。
    他看上去有那么昏庸吗?
    别人说什么他便信什么?
    董继武与秦家有仇。
    司云雷与秦家有仇。
    就连王氏一族都要置秦家于死地。
    这是一个局。
    他只希望秦家父子俩有应对之法,否则,等到北境做实伪证,他想护也护不了。
    他只能……过后砍了董家的脑袋削掉司家与王氏子弟的职,为秦家陪葬。
    此事,宜早不宜迟。
    “王侍郎,借用你家信鹰,去给剑南道各州府传信!”
    “务必让秦小满父子快马加鞭过索道,五日之内抵达!”
    信鹰传信需要两夜一日,赶路只剩下三天时限。
    这是五百里加急的速度了!
    唐丞相张了张嘴,却无法相劝。
    此事很可能是有人联手陷害秦家,秦家父子抵京越早,才越安全!
    ……
    嗒嗒嗒!
    马蹄踏过泥泞的官道,走出荣州地界,朝着天府州进发。
    “爹,咱们为啥要过天府?直接去渡口北上不是更快?”
    秦小满真的要颠吐了。
    走两日歇一日。
    不是由于老爹顺路带他去秦家各个店铺认门,而是由于老爹走到某处,就买些土特产。
    走的时候,装货的马车有四辆。
    走了三百里路,增加了三辆马车。
    日均增加马车一辆。
    等走到嘉陵江,估计要用十条船,才能把这些土特产,全部运到京城去。
    “小满,你以前总在富阳打转,出了富阳去天府,又是疲于奔波,一路上也难得欣赏这大好河山。”
    秦立夏手臂一挥,比划着眼前的城池。
    “等去了京城,还不知何时能回,你不多看看,如何有灵感吟诗作对呢?”
    我靠前辈积累!
    秦小满懒得听老爹在这里忽悠。
    当他没看过《大乾杂记》呢。
    老爹选择的这个路线,就是当年某个人走过的路。
    买的那些土特产,也是某个人爱吃的。
    “爹,到了天府就走水路,再不赶路的话,恐怕腊月之前就抵达不了京城了。”
    “我心里有数。”
    秦立夏拍着胸脯保证。
    “只要到了天府,再停留一日,我们就乘船北上,十日内一定赶到京城。”
    十日倒也够用。
    秦小满被说服了。
    关键是,他是儿子,东西又是老爹送给老娘的,他不服也只能干瞪眼。
    总不可能分两批上京。
    眼看着城池在望,马儿知道前方要休息,走得都快了一些。
    就在离着城楼只有百丈远时。
    前方突然从城门里涌出一队兵马,直奔他们而来。
    “呷!”
    “呷!”
    头顶响起熟悉的鹰唳。
    秦小满眯着眼,望着马背上来势汹汹的张刺史和其手下的官差。
    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油然而生。
    来者。
    不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