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给那一点真灵魂魄的礼物。
    是否极之运。
    简单一点说。
    就是极端幸运和极端霉运。
    至于说,最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何须在乎?
    正如平心所说,既然太清老子能借到天道权柄做这件事。
    就说明天道默许。
    现在阻止了。
    事后说不得对方还会有什么更夸张的骚操作。
    那不如。
    放过这一把。
    就尽一下地主之谊就可以了。
    平心和修罗大帝相视一笑。
    然后各自回去了。
    幽冥地府有地道保护。
    以现在天、地、人三道势均力敌的态势。
    他们刚才做的事。
    太清老子是不可能知道的。
    那么等日后那否极之运爆发的时候。
    应该是一出好戏。
    两百年后。
    商朝西方君侯姬昌原配太姬生下一男孩。
    为西伯侯长子,赐名伯邑考。
    其出生之时周天星域震动,紫薇帝星尤为明亮,大如车轮,照耀周天。
    商朝司天监察觉,禀告当朝国君人皇帝乙。
    帝乙大皱眉宇,却是不知天象所指为何。
    要知帝乙前任的文丁在位时,囚杀了姬昌之父秀历。
    这可是一个解不开的死仇。
    姬昌继位西伯侯之后,虽然表现得极为恭顺。
    但帝乙却完全不信任对方。
    只是找不到借口下手罢了。
    最终帝乙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昏招。
    他迁都。
    从本来岐山附近,搬到沬地,并将之改为朝歌。
    然后。
    他命令姬昌也迁都。
    从原本更西侧。
    搬到了岐山以西,建立了西岐城。
    谁也不知道帝乙在这个过程中,脑子到底想的是什么。
    让出祖地,迁新都也就罢了。
    却还让他最为忌惮的西伯侯,把新都迁到商朝祖地。
    帝乙对大臣的解释,出乎意料的耿直。
    “本帝要让先祖气运,镇压西伯侯之乱象!”
    商朝先祖表示这个后代可以处。
    然后就在帝乙不到两百岁的时候。
    把他给带走了。
    要知道。
    东土寿元早就大大提升。
    哪怕是贫苦的平民,也有两百岁的寿元。
    帝乙不到两百岁就没了,这让全天下的臣民难免会有什么想法。
    帝乙没了之后。
    其三子帝辛在太师闻仲,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拥护下。
    继位人皇之位。
    因其名受德。
    是以又称受德帝,商受帝。
    此时。
    正是当年鸿钧这下一千四百年之期的最后五十年。
    帝辛自小尚武。
    天赋异禀。
    天生神力。
    自继位之后。
    就开始南征北战。
    盖因当年上台虚皇真君布置下的后手。
    那些纯血的九黎人,如今已经发展壮大。
    从北地开始扩张。
    到帝乙时期。
    已经发展为北蛮,东夷,南荒,西羌,等多个“化外之民”。
    这些化外之民,对于商朝,对于正统东土人族,带着不可抑制地敌视情绪。
    商朝历代人皇不管是武功,文治。
    全都没个卵用。
    反正人家就是不配合。
    打不过就跑。
    你退了我就再来骚扰。
    在这样的局面下。
    商朝后期动乱不断,人族文明整体,不进反退。
    大量民怨积累。
    损失的不仅仅是商朝的气运。
    也是人族的气运。
    帝乙时期,商朝国力不足。
    因此一直以怀柔政策,与化外之民进行一种微妙的对峙状态。
    以便商朝内部休养生息。
    但帝辛继位之后。
    态度只有一个。
    打!
    继位第二年。
    帝辛亲征东夷,一路将东夷众部落打散。
    随后其建立游魂关,镇守东夷。
    继位第十年。
    帝辛再一次亲征,这一次是对东夷残部进行追击。
    将东夷从东赶到北,随后在东北方,建立陈塘关。
    继位第十五年。
    帝辛又又又一次亲征,这一他出兵北蛮。
    一仗打了整整十年。
    把整个北蛮打散成鬼方,犬戎两支。
    之后建立西北青龙关。
    继位第二十七年。
    帝辛远征南方,三年时间将南氐打得满头包。
    顺势建立南方三山关,西南佳梦关。
    在这个过程中。
    帝辛又以各种理由,在朝哥和西岐城之间。
    修建了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汜水关五道雄关。
    最终。
    商朝在帝辛的南征北战之中。
    安全了!
    然而帝辛在武略上有多英武。
    在文治方面就有多白痴。
    三十年征战。
    虽然打下了商朝的一片太平。
    但为此对国内各种征税已经到了平民难以为继的地步。
    要不是帝辛在征战时,还带回来众多的战利品,以填补国内。
    怕是全国早就乱了。
    再加上有太师闻仲,首相商容等忠臣相助。
    总算没让商朝被帝辛这个铁憨憨弄死。
    第三十七年,春二月。
    终于打平天下的帝辛却又收到战报。
    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反了。
    帝辛大怒。
    “孤打平了天下,却没想到还有敢反对孤的。”
    “今日孤就平了他们,把他们杀光杀绝,一个不留。”
    人皇在怒。
    但眼底,却是笑意。
    帝辛,太喜欢打仗了。
    “陛下,臣以为,区区北海七十二路诸侯,没有资格让陛下亲征。”
    闻太师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帝辛一看到闻仲站出来。
    当时脖子就是一缩。
    帝辛天不怕,地不怕。
    全朝文武,他都不放在眼里。
    只怕闻仲。
    尤其是闻仲眉间天眼微张之时。
    帝辛是发自心底的怂。
    闻仲年轻的时候拜入截教,成为金灵圣母的弟子。
    修行三百年。
    在帝乙晚年回归朝歌。
    最终成为帝乙的托孤重臣。
    而帝辛从小到大,修行,武技,军武,全都是闻太师教的。
    说帝辛是闻仲的弟子,也不为过。
    而帝辛从小就是个熊孩子。
    说他是被闻仲打大的,也是完全没问题。
    闻仲眉间那神眼一开,可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帝辛口才可以把满朝文武忽悠得找不到北。
    但在闻仲面前,他不说话,太师都知道他打得什么念头。
    再加上哪怕到现在,帝辛也打不过闻仲。
    所对面对半师半父,从小教导自己一切的太师。
    帝辛那是真怂。
    “太师,孤觉得,只有孤亲征,方能显得气派,才能震慑四方。”
    闻仲摇摇头。
    “陛下亲征,太过隆重,太过耗费人力物力。”
    “大商方才安静七年,经不起这般耗费。”
    帝辛一摊手。
    “那难道不管北海反叛吗?”
    闻仲沉声道。
    “臣愿往。”
    帝辛眨了眨眼。
    本来还想再反驳几句。
    但突然间。
    他反应过来了。
    太师出征的话。
    这朝歌还有谁能管我?
    我这不是自由了?
    当即。
    帝辛脸上的表情,就明快起来。
    “那孤就祝太师一路顺风。”
    “太师你什么时候上路?”
    “太师,你打算打多久?”
    “太师你路上可以慢慢走,到了北海,可以慢慢打。”
    “不要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