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闻言一愣,好家伙,这种事情我还真没考虑过。随即,沙雕太子捏起了下巴,兴致勃勃的想着。
    “这就是所谓的。我的父亲,是我的父亲。但是我的祖父,不是我的祖父。”
    “这就是所谓的。如何证明,我的祖父是我的祖父。”
    “等等,什么乱七八糟的。迷糊。”
    刘燕很快摇了摇头,对此事不感兴趣。都是旁枝末节,随便吧,老爸自己做主就行了。
    刘备没有任何犹豫,果断摇头道:“光武乃孝景皇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与孝武子孙,有比较亲近的血缘关系。光武皇帝以宣帝为祖父,元帝为父亲,还勉强说的过去。”
    “我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但都几百年了。血缘疏远。我要是牵强附会,做哪位皇帝的养子,岂不是被天下人耻笑?”
    说到这里,刘备昂首挺胸,说道:“汉室大宗绝灭,我以小宗继承大统。不是因为我是谁的儿子。而是因为我们父子征战沙场,靠着你们打下来的江山。我不需要做谁的儿子。”
    “我以天子之礼,追封自己父、祖为皇帝,定下谥号。是为宗庙社稷。”
    “另外。建造高祖皇帝、光武皇帝的庙宇,按照礼法祭祀。”
    其实按照天子的礼仪,应该追封自己七代祖先为皇帝。不过刘备微寒,自己也搞不明白,自己的七代祖宗到底谁是谁。
    也不想随便起个名字,便只能追封父祖了。
    “嗯嗯。父亲说的对。大丈夫凭本事打下的江山,说什么继承别人的皇位。不可,不可。”
    刘燕在旁听了,顿时眉开眼笑,不愧是皇叔,就是硬气不走寻常路,好的很。
    “说的好啊。大丈夫要是连父亲都不认,那还算什么大丈夫?”简雍在旁摇头晃脑,帮腔道。
    许靖等一些大臣听了,都是皱起了眉头。这可不行。这不合礼法。但是刘备父子威望盖世。
    许靖是个老滑头,虽然觉得不妥,但没有说出来。其他大臣,就更不敢说了。
    虽然这可能对光武帝不太尊敬。
    但是刘备父子就是这么硬气。
    这件事情就是这么定了。
    但事情不止这一件。
    诸葛亮作为内政一把手,实际上的丞相。拱手行礼道:“主公。既然主公开创大业。那么实行的制度是以前汉为基,还是以中汉为基?”
    什么前汉、后汉、蜀汉、季汉全是后人给的牵强附会。
    当代的人都只有一个国号。
    叫大汉。
    高祖汉朝,叫前汉没毛病。
    光武帝的汉朝,在刘备汉朝的面前,只能叫中汉。
    而在当代人看来,刘备的汉朝就是今汉。
    所有人都是荣耀的。
    不管汉室强盛、暗弱,都是汉朝。它经历两度灭亡,三度开国。汉朝本身就是传奇。
    身为汉朝人,他们觉得很光荣。
    而前汉与中汉的朝廷构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前汉因为是汉高祖搭建的草台班子,结构很简单。经过汉武帝等人的改动之后,才变得复杂了。
    然后到了中汉,干脆改头换面了。
    比如说前汉刚开国的时期。
    宰相。
    也就是国家的核心,三公。
    丞相就是宰相的一种。
    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结构很简单。
    但丞相的权力是最大的。
    就像武将最多管本部一万人,但是大的郡守,可以管几十万人。这权力大小,一目了然。
    汉初的丞相萧何、曹参,那是真的大丞相,有实权的。
    相权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
    当然,丞相与皇帝斗法从没有赢过。萧何还坐过牢呢。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之主,一觉得丞相权力太大了,二觉得丞相不听话。就设置中朝。
    中朝的长官,就是大将军。
    不是某某杂号大将军,官职只有三个字。
    大将军。
    以卫青为大将军、大司马,主持中朝。
    其下是左右前后四将军、侍中等中朝官。而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变成了外朝。
    实际上,宰相的权力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转移到大将军的身上了。
    所以霍去病的亲兄弟霍光,才以大将军、大司马的官职,总摄朝政,权倾一世。
    到了光武帝的时候,三公变成了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虽然名字经常改变,但是基本权力没变。
    尊贵而没有实权。
    真正的权力在尚书台。
    尚书台的长官,叫尚书令。但奇葩的是尚书令不是宰相。
    真正的宰相叫做。
    “平尚书事”或“录尚书事”。意思是。有处理尚书台事务的权力。
    总而言之。宰相它不是名称、官职,而是谁掌握国家权力,就叫做宰相。
    历史上的诸葛亮更是奇葩。
    他是事实上集中了所有权力,掌握着可怕力量的大臣。
    这种人一般叫做权臣。
    只要他动一动手,阿斗就石头压卵的卵。
    只是丞相有始有终。
    始终是汉臣。
    不像某曹丞相自称汉臣,但却实际上谋朝篡位了。
    刘备已经有了觉悟,要做皇帝。对于这种事情,当然是想过了。本来他是犹豫的。
    但是某太子强烈建议,任用诸葛亮为丞相。
    是为诸葛丞相。
    刘备因此做出了决断。
    还有一点。
    既然刘家麒麟喜欢丞相这个官职,那么等他两腿一蹬去见了祖宗,刘家麒麟可以改祖宗官制。
    反正咱老汉的官制,改来改去,随便改。刘家麒麟也不是循规蹈矩的人。没准哪天兴趣来了,把皇帝位,颠倒一下。变成帝皇位。
    也说不定。
    不是丞相,也变出丞相来。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考虑的。
    “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大将军地位比三公高。”
    “权力还是在尚书台。”
    “尚书台长官仍称尚书令。”
    “处理尚书台事务的官位,叫录尚书事。”
    “以这个基础,制定官制,也可以酌情改易。”
    刘备立即说道。
    皇帝一锤定音。诸葛亮立刻拱手应道。
    “诺。”
    然后也没有别的事情了。重头戏,到底谁的官位是什么,谁的爵位是什么,谁是真正的宰相。
    还得等诸葛亮、庞统等人拟定出来,刘氏父子拍板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