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人的队伍出了洛阳之后,沿着大道往虎牢关而去。
    大道上,车马往来络绎不绝。一辆辆装满了货物的辎重大车,一位位想要游历洛阳,或离开洛阳,坐着辇车的衣冠士人。
    虽然诸葛亮说。
    因为中原刚入手,人心难辨。
    朝廷任用的刺史、郡守、县令之中,有一些出了问题。但那也只是少数的。宰相们看人还是很准的,大部分的主官,都是能干的正直的。
    再加上汉兵经过调整,十几万大军坐镇中原,与黄河北岸的曹魏对峙。打击盗匪、流寇,震慑霄小。
    中原地区,也迎来了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太平年代。
    数百人的队伍出了虎牢关之后,还是河南地界。但这里与关内,已经不太一样了。
    随着汉朝回到洛阳建都,虽然河南是京畿。但是来到河南生活的人,普遍集中在关内。
    虎牢关内比较繁荣,关外则比较荒凉。
    选拔官员,治理天下。宰相们是出色的,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天下人口少,他们也没办法。
    目前大业天子治下的中原地区,太平是太平,但是繁荣谈不上。
    这日上午。
    数百人的队伍,到达了中牟县。
    中牟原本就是在东进中原的必经之路上。再说了。刘燕对这座县城挺感兴趣的。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陈宫就是在这里碰撞出孽缘的。
    马车内。刘燕掀开了车帘,兴致勃勃的观看着道路两旁。良田遍野,但被开垦的少。大多荒着。
    但是所见到的农夫,都是面色红润,身体比较健壮,很少有骨瘦如柴的。
    这很好。
    大汉朝是农业国家。只要农民安心种田,那就是未来可期了。
    “公子。随从们口渴难耐,前方有一座村庄。我打算前往村庄内取水喝。”
    关平策马来到了刘燕马车旁边,拱手禀报道。
    出门在外,刘燕也有个身份打掩护。乃是当朝太傅许靖的小儿子,叫许仙。
    当然,许靖没有这个儿子,乃杜撰的
    许靖位为上公,许仙出门游历,这么大的排场,也是合乎情理了。
    得到刘燕的准许后,关平便调转方向,往旁边的村落去了。接近正午,村庄内的各家,炊烟袅袅。
    这么庞大的队伍,而且一看就知道是达官显贵人家出行。村庄内一阵骚动,然后一名老者率领几个中年人出来迎接。
    老者自称是李清,读过书,攻读春秋。
    刘燕来了兴趣,下了马车先对李清弯腰行礼,说道:“长者有礼。我乃河南人许仙。因故要去一趟汝南郡,路过宝地。因为随从口渴难耐,所以来求水喝。”
    “原来是许公子。”李清抱拳还礼,然后爽快道:“圣天子在朝。今年风调雨顺,雨水充足。公子的随从,可以自便。”
    井水也分时节的。
    要是旱灾,李清可就不这么大方了。
    刘燕听到这“圣天子”三个字,顿时仿佛喝醉酒了一样,飘飘然如在云端。反应慢了半拍,才拱手一礼,拜谢道:“多谢长者。”
    说罢,他对关平使了一个眼色。关平会意,让随从自便了。随从拿出了铁锅、木材,准备打水烧水。
    “这是干什么?”李清看的迷糊,不由奇怪问道。
    “把水烧开了。这样就不容易得病。”刘燕并不奇怪。他在民间鼓励喝热水,目前在南方已经初见成效,民间喝热水之风,颇为盛行。但中原嘛,只能说任重道远。
    “这是真的?”李清听了之后,愣愣道。
    “真的。”刘燕笑着点头道。
    李清自言自语道:“之前县中官吏,还下乡来宣传喝热水。我们还不当一回事。喝口水还烧熟了喝,多浪费柴火?”
    “没想到是真的。”
    “长者不可轻视啊。病从口入,尤其是年纪大的人。浪费柴火,也比生病吃药强多了。再说了。可以在土灶台的旁边加一口小锅。煮饭的时候,顺便水也熟了。”
    刘燕连忙说道。
    “公子说的是。”李清点了点头,露出了受教之色。
    什么样的人,说出来的话份量是不一样的。
    县吏过来宣传,李清没有当一回事。
    但是刘燕这个“许仙”说出来的话,李清却是听进去了。
    正所谓以貌取人。
    天下还是俗人多的。
    李清很好客,邀请了刘燕去他家小坐。刘燕带上关平,欣然前往,李清拿出了虽然粗糙,但是份量很足的食物招待。
    刘燕也不嫌弃,感谢了一番后,便开始吃喝起来。
    刘燕好奇问道:“先生读的是什么春秋?”
    谈起自己所学,李清不由严肃了起来,说道:“乃左氏春秋。”
    刘燕与关平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了笑意。原来是同门啊。
    刘燕指着关平说道:“我这兄弟也是学习的左氏春秋。”说着,刘燕又对关平眨眨眼睛,说道:“兄弟。你可以向长者求教。”
    “不敢指教。我们互相学习吧。”李清连忙说道。
    关平一看就知道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虽然这不代表他的学术水平,但是有钱有身份的人,可以接触到名师。
    李清猜测,关平的水平可能比自己更高。
    关平也不怯,大大方方的与李清交流起了春秋左传。
    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关平就让李清甘拜下风,肃然起敬。拱手询问道:“王公子对春秋的理解,让老朽叹为观止。不知是哪位名士,传授王公子春秋的。”
    关平闻言说道:“我的春秋乃是家传的。”
    “敢问令尊大名。”李清严肃道。
    “家父名永。”关平回答道。
    “王永?没听说过啊。”李清摇着头,疑虑道。这钻研左氏春秋的名士,没有这号人物啊。
    “家父名不见经传。长者没有听过很正常。”关平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李清点了点头。
    刘燕在一旁笑盈盈的看着,觉得挺有趣的。如果二叔不干将军,做个博士,似乎也饿不死?
    李清与关平又聊了许久的春秋。刘燕才见缝插针的问道:“长者。为何称呼当今天子为圣天子?”
    他的眼睛闪烁着期待之色,仿佛是得了三好学生奖状,递给父母的孩子。
    快夸我。
    快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