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钱氏心里有些疑惑。
    可惜她男人也不在家。
    跟着她公公去河边了。
    很快,人群中就闪出一条道来。
    而魏家的那些大小男人们,在魏老头的带领下。
    雄赳赳气昂昂的回来了。
    还不是空手回来,魏老头走在最前面,怀里抱着一个大木桶。
    木桶里面,不时有鱼跳了起来。
    生怕人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一样。
    魏老四跟在后面,怀里也抱着一桶鱼。
    做着一样的动作。
    几个大侄子紧随其后,每个人怀里也抱着一个小桶。
    那里面也时不时有鱼蹦起来又落下去。
    告诉大家它们的存在。
    再看后面的几个小侄子,手里都抱着个盆,放眼看去,那盆里也有几条鱼。
    游来游去的。
    不过没有前面桶里的大。
    就连年仅只有四岁的老七老八那怀里也各抱着一条大鱼。
    比前面盆里的鱼都要大。
    走在最后面的两个人是魏老大和魏老三。
    两个人用木棍合力抬着一大桶鱼。
    这盛况,大河村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呢。
    有些人看到老魏家抓了那么多的鱼。
    也赶紧从家里拿着桶啊盆啊往河边去了。
    可是奇怪极了。
    别说是鱼了。
    那些人连根水草都没有捞到。
    最后只得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来老魏家看热闹了。
    甚至有些人不相信河里有鱼。
    一直缠着问魏老头,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抓的鱼。
    魏老头一直说在河里。
    可是河里那些人去过了。
    啥都没有捞回来。
    于是又问双胞胎老七老八。
    老七老八异口同声的说道:“就是从河里抓的。”
    这村里的人眼红归眼红。
    还真没有那个不开眼的上来抢鱼的。
    “啪”的一声,一条鱼从木桶里面跳了出来。
    “快抓鱼。”
    有人大声喊道。
    紧接着“啪”的一声,一条条的鱼从木桶里面跳了出来。
    “抓住了。”
    刚才看热闹的人,都弯下腰帮着老魏家抓鱼呢。
    那些抓到鱼的,笑眯眯把鱼又扔进了老魏家的木桶里面。
    “老魏头,你家这是要发了啊。”
    有一位头发已经全白的老爷爷说道。
    “哪里,这都是孩子们今天运气好,这不刚下雨,正好让他们给赶上了。”
    “老魏头,你也太谦虚了,你当我不知道,有道是年年有余(鱼),这不是就是你家要发财的意思。”
    “那就借候大哥吉言了。”
    趁着村里的人都在,老魏头红光满面的转过头来大声喊道:“后天,给我孙女做洗三,大家都来啊!”
    “哇,你们竟然要给这丫头过洗三。是不是说错了,应该是过满月酒。”
    村里一般都是给孩子过满月的,只有那城里有钱的人家才会给孩子过洗三的。
    “我没说错,就是过洗三。到时候我请大家吃全鱼宴。”
    一听这话,那本来惦记老魏家鱼的人都不惦记了。
    这鱼养在水缸里,如果一直换水,能活半个月呢。
    今天这孩子刚生下。
    就算第一天,那洗三就是后天了。
    “老魏家的这个小丫头,怕是个小福星啊,要不别人都抓不到鱼,就老魏家的几个孩子抓到了。”
    “可不是么,这大河村里给孩子过洗三的,老魏家可是头一家。”
    魏老头,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挺直了腰板。
    再说那孙月梅气冲冲的回了娘家。
    两腿一盘,坐在那床上。
    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自从生了两个儿子。
    她在娘家的地位可是直线上升。
    “你上午不是刚回来,这怎么又回来了。”
    孙月梅的娘忙到现在才有时间问闺女。
    “娘,你给我弄的红糖让婆婆给大嫂喝了。”
    “喝就喝了呗,不就是红糖吗?这又不是多大的事,等过几天,你大姐回来的时候,再让她给你弄点回来。”
    孙月梅的大姐嫁的还不错。
    嫁的人家是做小买卖的。
    开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子。
    那铺子里就卖红糖。
    刚开始大姐生的也是闺女。
    那婆家一点也看不起她。
    可是不知咋的,自从孙月梅嫁到老魏家生了第一个大胖儿子之后。
    紧接着大姐第二个也生了儿子,还是一对双胞胎,都说是沾了孙月梅的光。
    那在家里的地位顿时水涨船高,那婆家恨不得把大姐供起来。
    这孙月梅在娘家的地位也高了起来。
    虽然这红糖挺精贵的。
    但是娘家妹妹想要。
    还是可以弄到的。
    多了没有。
    一二两还是没问题的。
    “娘,那红糖多精贵,我大嫂那样的人,配吃吗?”
    “月梅,这娘可得说说你了,不说别的,那老魏家对你可是不错的,你这连着两年生孩子,家里的事是一点也没有操心,我这当娘的,都不敢说一句老魏家不好。再说你大嫂,你生孩子的时候,不就是她伺候你坐的月子吗?比娘伺候的还要细心。吃你点红糖又怎么了?”
    “娘,我就是心里不平。你看我大嫂生了闺女,那家里待她和祖宗一样,又是借白面,又是鸡蛋,红糖的。那家里的好吃的都给她吃了。”
    孙月梅酸酸的说道。
    “行了,别说了。你赶紧回去。越来越不像话了。”
    孙月梅的娘王氏骂道。
    “我等晚上快要吃饭的时候再回去,我才不想看那一家人的脸色呢。好希望我这一胎也是个闺女。”
    孙月梅看着肚子嘟囔着。
    “娘,你说我这一胎能生个闺女吗?要是个闺女,以后我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睡着了都能笑醒了。”
    王氏的表情呆滞,顿时不说话了。
    再说了能说个啥。
    要不是二闺女生了儿子之后,大闺女也生了双胞胎,她家里的日子比老魏家还要难过呢。
    你说说这气不气人,有些人就是生闺女的命。
    有些人那就是生儿子的命。
    有些人还就是稀罕女娃稀罕的要命。
    比方亲家公。
    那十里八乡都知道,魏家最想要的就是闺女。
    可是老大家已经有个闺女了。
    到时候自个闺女再生个闺女是不是就不那么稀罕了。
    孙月梅见她娘不回应她,可不高兴了。
    “娘,你是不是觉得我一胎又是个儿子?”
    看着闺女小心翼翼的样子。
    王氏只能昧着良心说道:“这一胎,铁定是闺女。”
    “太好了,娘。”
    孙月梅高兴极了。
    “娘,等我生闺女了,我每天只喝鸡汤吃鸡蛋。”
    王氏听了想笑。
    心里笑话着,就老魏头家穷成那样,还每天只喝鸡汤吃鸡蛋。
    能每天有碗白面疙瘩就不错了。
    正想劝劝闺女别做白日梦了。
    还没开口,就听到最小的闺女大呼小叫的跑了进来。
    “娘,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