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你回来了。”
    “恩,我带了些水,还蒸了一些馒头。”
    赵氏小声的说道。
    “大嫂,水给大家分了,但是馒头先不要分。”
    赵氏明白。
    自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那些人光看不干活,就想吃他们家的大馒头,想的美哦!
    婆婆没在,带着心宝去地里了。
    魏大诚走到夫子们面前:“夫子,你看这天色也不早了,你不如先带着学堂的学子们先回去。天黑了,路不好走。”
    于夫子他们一想也是,他们几个没帮上忙。
    像是添乱来的。
    可是他实在是好奇,这不能种在大周国的麦子种出来,能有多少产量。
    是和大梁国一样。
    还是比大梁国的要多。
    像是看出来几位夫子的想法,魏大诚又说道:“夫子放心,等麦子收割完了,晒干之后,磨成白面称重,我会让广繁告诉你们一亩麦子的产量的。”
    “谢谢魏童生了。那老夫就带着大家先回去了。”
    “几位夫子慢走。”
    “对了,这几天就让广繁他们留下来帮忙吧,至于误掉的课业,我会给单独补的。”
    蔡夫子说道。
    “谢谢夫子。”
    学堂里面三位夫子,于夫子是童生,主要负责启蒙班的,教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识字。
    而蔡夫子是秀才,就教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为五经。
    韩夫子也是秀才出身,主要应对的就是要参加童生试的。主要教学的史书和诸子百家。
    再想要学习高深的内容。
    就要去县里的书院了。
    那里会教更深奥的内容。
    比方策论。
    等人走光了。
    赵氏赶紧招呼众人上来吃东西。
    魏家人一个个都上来了。
    赵氏拿出三合面的馒头。
    然后给每人倒了一碗糖水。
    这糖水赵氏斟酌了好久才放进去的。
    主要是这白糖太贵了。
    村里人都是招待贵客的。
    魏家没有贵客可以招待。
    所以家里的白糖一般是给心宝和小九吃的。
    大家干了这么久的活,早已经累了。
    冷不丁喝到一碗糖水。
    再吃上大馒头。
    这心里不光美滋滋的。
    感觉刚才已经没有力气的身体。
    瞬间满血复活。
    觉得继续干到明天都行。
    顾淮北因为刚才下田地割麦子。
    魏大富叫人的时候把他也叫上来。
    顾淮北喝了一口糖水。
    又吃了一口大馒头。
    他家里一直吃的白面馒头。
    还没有吃过这种三合面的馒头。
    没想到吃起来,还挺好吃的。
    (那是累狠了,所以看什么都好吃,你现在给顾淮北吃不愿意吃的青菜,估计他都能吃进去。)
    很快顾淮北便吃完了两个馒头。
    犹豫的要不要吃第三个的时候。
    手里就被塞了一个大馒头。
    同时还有一声奶音传来。
    “小哥哥,吃。”
    顾淮北扭头便看到心宝正笑咪咪的看着他。
    于是把馒头塞回心宝的手里。
    “你吃,哥哥不吃。”
    心宝见状,把大馒头分成两半。
    趁着顾淮北不注意,这次直接塞到了他的嘴里。
    “都吃。”
    顾淮北嘴里咬着馒头。
    却感觉心里甜丝丝。
    柳铭:为什么感觉我是一个多余的人。
    (你应该在家里,不应该在这里,看着他们有多甜蜜。)
    大家吃完。
    魏正中看了看还有一半的麦子没有割完呢。
    便准备让大家回去。
    剩下的明天来割。
    突然天空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
    这是要下雨的节奏吧。
    柳铭赶紧凑上去:“老爷子,这眼看着就要下雨了,我可是听说麦子不能被雨淋了。你看顾府上家丁众多,要不让他们也来帮忙吧。”
    魏老头看了看天。
    又看了看柳铭。
    连上前两次,这已经是柳少爷第三次说了。
    再不同意,就是他魏正中不知好歹了。
    而且如果真的下雨。
    这麦子就遭殃了。
    于是点头同意。
    “那就谢谢柳少爷和顾少爷了。”
    柳铭听到魏老爷子同意了。
    都要哭了。
    给人帮忙,还得看人愿不愿意。
    于是柳铭先让身边小厮去召集自己带来的人。
    别以为他不知道,他爹除了明面上的侍卫,还派了不少暗卫跟着他。
    现在那些人终于派上用场了。
    吩咐完这些又看了顾淮北一眼。
    他是顾府的客人。
    他能用动自己的人。
    但是顾府的家丁可使听唤不了。
    于是顾淮北和身边的小厮说了,让他回去找赫管家,安排府里的家丁过来割麦子。
    那小厮听到吩咐,就屁颠屁颠往顾府跑去了。
    赫管家上午就听府里的小厮说了。
    柳少爷和自家少爷都去魏家地里看麦子了。
    听了小厮汇报,才知道自家少爷也下地割麦子了。
    这还得了。
    于是赶紧组织府里的家丁和侍卫。
    顾府的家丁和侍卫加起来,差不多就四十几个人。
    再加上柳铭带来的人。
    足足有七八十个。
    魏老头看到这么多人。
    差点被吓到了。
    他以为也就来个二三十个人。
    没想到来了七八十人。
    而且个个都是年轻的。
    有一些应该是侍卫。
    随身带着剑。
    既然人已经来了。
    不用白不用。
    于是魏老头让这些人,把地里的女眷们还有孩子们都换下来。
    大人们还行。
    女人们和孩子们已经受不了了。
    这些人很快就和魏家人学会使用镰刀的方法。
    不过镰刀不够。
    那些侍卫学会方法之后,直接用剑。
    (剑,我是用来杀人的,不是用来割麦子的。)
    越氏赶紧吩咐老大媳妇。
    回去让他们准备些肉菜,还有蒸馒头。
    这可不是自己人。
    想怎么用怎么用。
    赵氏赶紧又带着所有女眷们回去了。
    包括几个伯伯家的。
    因为人太多了。
    而且都是壮年。
    晚上蒸的那些个馒头根本不够。
    赵氏看着厨房有些为难。
    这大晚上的上哪弄肉呢。
    家里的猪物还有鱼,早就被拿到县里卖钱了。
    还有些熏了的野猪肉,可是这么多人,那也不够吃啊。
    突然。
    就听到外面有“扑哧,扑哧”的声音传来。
    赵氏打开院门。
    差点被眼前的情景给吓倒了。
    就见外面有许多野鸡排着队撞墙了。
    真的是撞墙。
    想到两次野猪撞墙,这是给他们家送肉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