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街上,陈海峰看着头顶的太阳。
    心里想着远在青山大队的妻子和女儿。
    用不了多久。
    陈海峰就能让王文秀和婷婷,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
    下海经商两个字,贯穿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
    投机倒把成为过去式。
    能挣钱的人,才会被人看得起。
    前一世。
    陈海峰所在的科研单位,一个个穷得叮当响。
    不但科研经费少得可怜,工资和奖金更是时有时无。
    迫不得已。
    几百号科学家,一个个想方设法自谋出路。
    会做饭的摆摊卖煎饼,水饺。
    研究材料的手搓铝合金门窗,造飞机的卖洗衣机。
    研究机载雷达的改造电视机。
    搞核武器的开始做起冰淇淋。
    想搞项目,要做科研,自己想办法筹钱。
    各个实验单位,技术研究所,又将资金问题下到科室。
    那个时候。
    负责生物细胞研究的陈海峰,带着几个技术专家,跟风研究八十年代大火的营养口服液。
    然后……
    被南方的老板们狠狠上了一课。
    知道了啥叫商场如战场。
    当年的科研人员。
    不会十几门和科研无关的手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科学家。
    打得了流氓,斗得了奸商。
    卖过洗衣机,研发过威龙。
    晚上七点,陈海峰和张君一块去百货商店。
    录音机被张君用家里床单,包裹得严严实实。
    百货商店后门。
    穿着一身花棉袄的黄颖,不停看着手腕上的女式手表。
    “黄颖,我们来了。”
    张君远远招呼了一声,一路小跑来到黄颖面前。
    看到张君抱着大布包,黄颖顿时心里了然。
    抬手拉开后门的铁皮门,黄颖招呼二人跟她进来。
    此刻的百货商店早已经结束营业。
    店里除了黄颖,还有一个人。
    不是别人。
    正是上次张君见过的男售货员。
    “他是我同事王磊,自己人。”
    张君常来常往,黄颖这句话是说给陈海峰听的。
    随即,黄颖让王磊将灯打开。
    “黄颖,你借给我的磁带真是太好听了。”
    张君将录音机放到柜台,迅速打开上面的床单。
    一台造型略显简陋的录音机,出现在黄颖面前。
    “这是进口收录机吗?”
    黄颖难以置信地上下打量,进口货怎么这么简陋。
    陈海峰淡笑道:“货分百种,形形色色嘛。”
    “进口收录机有好看的,肯定也有外形一般的。”
    “它又不是观赏品,主要看它能不能播放磁带。”
    黄颖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现在可以试试吗?”
    王磊开口道。
    陈海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王磊立刻找到电源,将电源插入插座。
    没多久。
    悠扬的歌曲通过喇叭飘扬而出。
    黄颖闭上眼睛,跟着曲调开始哼唱。
    王磊也是一副沉迷其中的样子。
    尽管已经听了一下午,张君依旧没听够。
    三个和陈海峰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全部沉迷在音乐的海洋。
    见状。
    陈海峰转身打量起货柜上的商品。
    七十年代的龙国,饿肚子的问题才解决完没几年。
    肚子里有食了。
    对于精神食粮的需求,开始变得日益高涨。
    需求层次理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这也是为什么。
    当经济改制全面铺开。
    龙国大地仿佛一夜之间,出现了无数特立独行的年轻人。
    喇叭裤,披肩发,蛤蟆镜,录音机。
    成为未来几年,年轻人的标配。
    录音机里放着迪斯科,邓小姐的悦耳之音。
    不知不觉。
    时间过了几十分钟,歌声戛然而止。
    磁带该换面了。
    “太好听了,我听一百次都听不够!”
    张君眉飞色舞,五音不全地哼唱歌词。
    黄颖激动得小脸通红。
    她清楚地记着,陈海峰上次说手里有一批收录机。
    一批代表着不止一台。
    说什么也要想办法留下一台。
    宁可不要三转一响,也要留一台收录机。
    说实话,黄颖并不缺三转一响。
    手上有手表,家里有收音机,缝纫机。
    并且还有两辆自行车。
    之所以简直索要三转一响,一方面是要考验张君。
    另一方面,也是不想丢了面子。
    自家条件这么好,娶她男人要是连三转一响都拿不出来。
    别人既会笑话张君,更会说黄颖嫁得不好。
    “兄弟,你这台收录机除了外形寒碜了点,其他方面都没毛病。”
    王磊一边说,一边试着调频。
    听到里面传来广播的声音,王磊确实收录机来自国外。
    身为百货商店售货员,对于一些紧俏物资的情况,王磊多少知道一些。
    国产收录机质量一般,而且产量也不大。
    市面上看的收录机,十台有九台是进口货。
    至于上面为什么没有外国字。
    王磊猜测应该是被陈海峰刻意磨掉了。
    由于王磊帮黄颖搞到的邓小姐磁带,上面也做了保密措施。
    国内进口的收录机,总共就是几个品牌。
    大部分来自岛国。
    看到火候差不多了,陈海峰递给张君一个眼色。
    张君会意地点点头,拉了拉黄颖的衣角。
    黄颖正要说话,见张君冲库房方向使眼色。
    “张君,你跟我去一趟库房,我有点东西给你。”
    说完,二人一块向库房走去。
    “兄弟,这台收录机,你打算多少钱往外卖?”
    王磊问道。
    陈海峰笑道:“价格方面我交给黄颖负责,到时候你和她商量就行。”
    “我们今天听的磁带,是你搞来的吧?”
    “没错,是我找朋友弄到的。”
    “不瞒你说,为了弄几盒磁带,花了不少钱和票呢。”
    王磊开始主动和陈海峰套近乎。
    别看他和黄颖都在百货商店上班,至今都弄不到一台收录机。
    收录机不同于别的东西,和电视机一样,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
    二人最多是利用职务之便。
    趁着到货,先享受一两天。
    “八百块。”
    黄颖迈步走了出来,对着王磊做了一个八的手势。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
    陈海峰接下来见识了一场,七十年代的小型商战。
    黄颖咬死八百块这个价格。
    王磊卖给黑市多少钱她不管。
    返还黄颖的钱,不能少于八百块。
    钱不够,就用票来凑。
    一张工业票,抵十元钱。
    工业票是所有票种中,作用最大的一种。
    购买电视机,自行车,电风扇,照相机等工业产品,分别需要数量不等的工业票。
    手表票抵五十元,缝纫机五十元。
    收音机票八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