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几年,来到港岛求生的内地人越来越多。
    一家分是老老实实出苦力的普通人。
    另外一部分,是在港城挣快钱的悍匪。
    大圈,成为港岛当地对他们的特有称呼。
    这帮猛人到了港岛后,会马上购买武器,进行各种暴力行动。
    抢劫金店,打劫银行。
    凡是能挣快钱的方式,没有他们不干了。
    陈海峰笑道:“你觉得我是这种人吗?”
    “陈先生见谅。你能不能先告诉我,到底想做什么生意?”
    “听说过袖珍录音机吗?”
    “袖珍录音机?这是什么东西?”
    周德龙摇了摇头,完全没听说过。
    陈海峰解释道:“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缩小版的录音机,至于大小……”
    想了想,陈海峰伸出右手手掌。
    “这么小的录音机?!”
    周德龙大吃一惊,难以置信的说道:“如果真有这种袖珍录音机,为什么我不知道?”
    “港城是贸易都市,各种电子商品随处可见,我没见过陈先生说的这种袖珍录音机。”
    你当然没有见过了。
    距离随身听上市,还要三个多月的时间。
    陈海峰暗暗一笑。
    今年内,岛国企业将正式推出一种名叫袖珍录音机的小型播放器。
    未来的几十年里,小型播放器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随身听。
    诞生于79年的随身听,一经问世便风靡全世界,销售辉煌持续了长达三十年。
    直到电脑普及,MP3出现,才让随身听退出历史舞台。
    通过对随身听的升级换代。
    岛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花了大概二十分钟,陈海峰详细地向周德龙介绍,什么是袖珍录音机。
    又将未来对它的称呼,套用在现在。
    起了个简称,随身听。
    “内地的科技,现在这么发达了吗……”
    周德龙匪夷所思。
    “由于长时间的与世隔绝,许多人对内地的了解都只流于表面,实际上,内地技术发展已经非常厉害。”
    “有机会,我一定要过去瞧瞧。”
    周德龙感慨道。
    陈海峰笑道:“如果机会成熟,我会向你发出邀请。”
    “现在,咱们是不是可以言归正传了?”
    周德龙认认真真的说道:“陈先生,我能不能这么理解,由于内地的某些政策和情况,随身听无法大面积生产。”
    “您找我合伙,是要利用港城的便利条件,大量制造随身听。”
    “你出技术,我提供厂房和工人?”
    “并不全是这样。”
    陈海峰露出玩味笑容。
    随身听可是吸金利器。
    陈海峰本打算等到国家风向进一步改变,允许个人经商。
    再将随身听拿出来,当成第一桶金。
    依靠各种机缘巧合,以及陈海峰的自身努力。
    花费了一些口舌力气,得到单独前往港城考察的机会。
    碰上急于从社会人转型成商人的周德龙。
    或许,可以将随身听先一步拿出来。
    随即,陈海峰描没有直接回答周德龙的疑问。
    反而讲起了随身听的市场前景。
    周德龙听得大气都不管喘。
    港城有大批喜欢时髦商品,追求个性的年轻人。
    伴随经济高度发展,当地居民手里都有一定存款。
    随身听和录音机不同,不但体积小,可以装到兜里。
    还能卡在腰上。
    并且还能插入耳机,边走边听。
    追逐潮流的年轻人,肯定会踊跃购买。
    “陈先生,谢谢您看得起我,愿意带我一起发财。”
    “我跟您干了!”
    周德龙赌咒发誓,诚心诚意的和陈海峰合作搞随身听。
    这一刻。
    周德龙对于陌生的内地,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以前别人总说,内地又旧又破。
    内地人一个比一个老土。
    看到的士都会惊讶得哇哇大叫。
    现在看来,完全是在放屁!
    陈海峰对港城的了解,深知比自己还要清楚。
    陈海峰拍了拍周德龙的肩膀,说道:“随身听只是咱们合作的第一件商品,如果第一次合作愉快,你我都能赚到钱。”
    “我保证,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商品出现。”
    “让你赚钱赚到手抽筋,让那些瞧不起的人自愧不如。”
    “从街头烂仔变成一名成功的生意人,并不是什么难事。”
    瞧着周德龙目不转睛的模样,陈海峰内心打定。
    联系外界的代理人,算是有着落了。
    “陈先生您别说了,没二话,我跟定您了。”
    就在刚刚,周德龙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
    也是这个突然出现的念头,促使周德龙无论如何,也要和陈海峰合作。
    陈海峰一个人来见自己。
    代表他很可能是单独来的港城。
    一个可以单独离镜,还能被杰克当成贵宾的内地人。
    身份背景可能是内地某位大佬家的子弟。
    “你现在有多少钱?”
    “大概一百五十万港币。”
    “太少了。”
    陈海峰不假思索道:“年底之前,你必须凑够三百万港币,之后提出申请,来内地投资建厂。”
    “啊!去内地建厂……”
    周德龙目瞪口呆。
    相比于在内地设厂,在港城建厂生产随身,不但更加方便,而且便于出口。
    陈海峰说道:“你如果想让那些瞧不起你的人,知道他们错得彻彻底底,就必须按照我说的办,筹集三百万港币在内地投资建厂。”
    “今年,有关部门正在起草吸引投资的相关方案,我想再有几个月,具体方案就能出炉。”
    “你要抓住这股东风,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在内地建厂,技术和其他方面的事情,由我来负责解决。”
    “以后是扬名立万,还是继续被人瞧不起,都在你一念之间。”
    “建议你去内地建厂,不是因为信不过你,而是在港城建厂,不可控的风险太多了。”
    “其他人看到随身听赚得盆满钵满,你说他们会不会,想方设法剽窃制造技术。”
    陈海峰半真半假的告诉周德龙,岛国生产的随身听,距离成功只差最后一步。
    抢在岛国之前将随身听推到市场。
    以岛国企业的实力,碾死周德龙就和碾死一只蚂蚁一样。
    周德龙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暂避锋芒,将厂子开到内地。
    岛国企业想对他,都无从下手。
    专利什么的,各是一笔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