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冰箱项目的同时,陈海峰又给众人送了一份意外惊喜。
    声称通过不间断的工作,港商孙繁盛愿将技术共享。
    这种类型的冰箱能够用于港商出口,还能用于国内供应。
    以为是陈海峰的三寸不烂之舌发挥作用。
    殊不知。
    陈海峰引进到滨城的两家港资企业,背后控股人都是他自己。
    围观冰箱性能的众人喜笑颜开。
    陈海峰心情,比大家更加高兴。
    冰箱安装有半导体芯片,加上升级换代的压缩机。
    无论功能,使用寿命,噪音等各个方面,已经足够碾压市场上的外国冰箱。
    七十年代,初一直到八十年代初。
    岛国家电商品代表着性能卓越。
    这一点,不但得到龙国老百姓的认可。
    就连西方国家的百姓也是这么认为的。
    岛国商品的品质,远胜于国产商品。
    热热闹闹的一天总算结束了。
    当晚,陈海峰,张君,黄颖聚在一起,商议接下来的发展大计。
    二人前往南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对于鹏城经济特区的发展极为了解。
    几乎每天,都有港商前往经济特区安家落户。
    数量多到让人目不暇接。
    特区针对大量的港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带动当地制造业蓬勃发展。
    陈海峰分析道:“经济特区发展如火如荼,再过一两年,我们在特区设立工厂是必然的事情。
    “现阶段我这边的主要工作是筹集资金,各方面发展都需要资金铺路。
    “一旦电冰箱卖出去,会有大量资金回笼到远大机械厂。
    “远大钢铁厂已经解决了被岛国企业暗中针对的销售危机,可以适当地扩大经营,向其他企业提供特种钢材。
    “机械厂的冰箱项目仅仅只是开始,通过对压缩机的研究,机械厂未来将有能力生产各种制冷设备,民用空调。
    “你们两口子回去以后,重点关注这方面的人才。”
    “家电行业将是我们重点发力的行业,以各种家电产品滚雪球,抢夺岛国的市场份额!”
    耳听陈海峰雄心万丈的商业计划,张君多少有些担忧。
    “家电领域一直是岛国的核心商业领域。
    “我们先是抢了他们的船用特种钢材生意,很快又要冲击他们的家电市场。
    “小鬼子如果知道,背后始作俑者是你,恐怕他们要生出和你拼命的想法。
    闻言,陈海峰嗤之以鼻道:“随便派人进来,我保证他们来得了,走不了。
    “做了有这么多准备,不抢他们的市场,我何至于把自己累成孙子。
    相比于习惯意气用事的张君,黄颖更加的理性。
    陈海峰将家电出口的主意打到被岛国身上。
    等于是虎口夺食。
    黄颖提醒道:“海峰,岛国不是省油灯,电冰箱也就罢了,袖珍录音机属于一门新兴的生意。
    “岛国的刚刚研究成功,投入到市场不足一个月,我们的袖珍录音机随即出现在市场,肯定会被岛国企业暗中破坏。”
    “都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陈海峰似笑非笑道:“多谢你的提醒,下三滥这一点,我早就料到了。”
    “从远大钢铁厂生产船用特种钢开始,岛国企业用的就是这套把戏。”
    “先把水搅浑,之后再使用各种不要脸的方法,得到新型商品样品,通过他们掌握的技术对新型商品进行破解。”
    “通过庞大资本,压垮试图和他们争抢市场的对手,这套把戏我见多了,只要我们将价格压下去,绝对会有大量的中间商采购。”
    “岛国的袖珍录音机价格高达几百美刀,我们的袖珍录音机即使售价只有岛国的一半,也会有无数人,哭着喊着拿着钞票购买。”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商业模式。
    再过十年,一句话会成为商业发展的主流。
    渠道为王。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比的不是渠道,更不是商品名气更大。
    而是价格。
    岛国商品为什么能够大量地涌入米国,全面挤占米国市场。
    靠的就是物美价廉。
    通过廉价商品摧毁米国制造业,倒逼米国汽车行业进入冬天。
    岛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用人成本直线上升。
    反观龙国,几乎不存在人力成本。
    生产袖珍随身听和电冰箱的核心关键,一个被陈海峰掌控,另外一个,京城无线电总厂正在想方设法地进行仿照研究。
    不久以后,影响家电的半导体芯片将全面实现国产化。
    即便岛国影响了芯片进口,国产芯片依旧能够满足商品的使用需求。
    随身听和电冰箱塑料外壳,一部分也可以国产。
    另外一部分,周德龙和孙繁盛已经找到两条稳定的材料供应渠道。
    如此一来,陈海峰有能力将国产随身听的价格,控制在160元。
    换算成美刀,不过才区区五十多刀。
    岛国的第一代袖珍录音机售价超高
    四百多美金一台。
    纵使陈海峰以一半的价格向外出售,也能够赚得盆满钵满。
    迎来大量代理商。
    从来是赔本生意没人做,掉脑袋的生意有人做。
    价格方面给到位,何愁随身听卖不出去。
    第二天上午。
    陈海峰来到冰箱厂一个生产车间。
    车间刚刚建设完成,内部还没有布置产线。
    只放着一台大型数控机床。
    这台机床正是陈海峰从港城运回来的新型数控机床。
    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陈海峰对数控机床进行了全面研究。
    影响陈海峰复制数控机床的技术,只剩下主控芯片,配套芯片,部分核心零部件,机床传感器。
    “陈海峰同志。”
    看了不知多久,陈海峰身后传来胡向阳的声音。
    陈海峰转头询问道:“胡厂长,你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大概十分钟前吧,看你一直盯着数控机床,我就没有打扰你。”
    胡向阳双手背后,迈步走到机床前面。
    “我听说国内某些厂家,已经能生产出部分性能媲美国外的国产数控机床,对于这件事情,你了解多少?”
    听到这句话,陈海峰五味杂陈的叹了口气。
    七十年代。
    国内制造的各类型数控机床,都难以和国外的顶尖数控机床媲美。
    这是事实,必须要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