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中午十二点了。
    杨文静一直站在门口等着。
    看到陈同回来了,这才如释重负。
    “媳妇,站在门口干嘛?”
    陈同推着小推车进屋,拿出买来的烟,交给杨文静收好。
    杨文静也没说是在等他,默默的接过,转身进了屋。
    陈同也忙了起来,生火做饭。
    不一会儿,浓郁的肉香就四散开来,飘到了左邻右舍。
    而此刻,隔壁院子里。
    杨素梅已经将陈同的事情打听的一清二楚了。
    其实,也不用打听。
    整个清河村都知道陈同收购黄鳝泥鳅杂鱼,还有山上的山货。
    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
    杨素梅打听的是这小子每天收黄鳝泥鳅这些东西,究竟收了多少。
    她在家里掰着手指头算。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黄鳝泥鳅二毛钱一斤,山货和小杂鱼都是一毛钱一斤。
    她问了不少村民,每个人都拿来不少。
    心中大概一合计。
    乖乖,百八十斤有的。
    也就是说,陈同每天要从腰包里拿出去几十块钱呢。
    这是每天啊!
    杨素梅心里发堵,几十块钱啊!
    他们家一年的收入了吧。
    不仅如此,这两天,她看到了不少村民都从县城买了肉回来。
    用麻绳拎着,在那里显摆。
    这些钱怎么来的?
    还不是因为隔壁家的陈同。
    十斤黄鳝泥鳅就是一斤猪肉的钱啊!
    杨素梅家的门一直是溜着缝的,专门是看着陈同何时回来的。
    这回来才没一会儿,隔壁又是肉香传来了。
    杨素梅心里那个恨啊!
    天天吃肉,怎么不端来孝敬一下她这个婶子。
    刚才,有卖豆腐的经过这里,在他的院子前停了下来,陈同今天中午肯定又买了豆腐。
    事实确实如此。
    陈同买了一块豆腐,都是自家做的,豆香浓郁的不得了。
    他将豆腐切成了正方形,一小块,一小块。
    铁锅里放了不少的猪油,然后将豆腐一块一块的沿着铁锅的边缘滑进去。
    “哗啦!”
    热油遇到冷豆腐,噼里啪啦的响着。
    没一会儿,就传出来了一股淡淡的焦香味。
    陈同将豆腐一块块的翻面,先前的那一面焦黄发亮,非常的好看。
    煎好了豆腐,陈同又拿了三个鸡蛋。
    打在了碗里,用筷子不停地搅拌。
    锅里现在是小火,就用刚才煎过豆腐的猪油。
    顺着筷头,将鸡蛋液旋转着倒进了锅里。
    黄灿灿的鸡蛋饼,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陈同将一整块的鸡蛋饼盛出来,拿了菜板,将鸡蛋切成了长条。
    豆腐回锅,倒进鸡蛋长条,上下翻炒。
    盐,酱油,味精,一点点糖。
    这个香味,杨文静在屋外都能闻到。
    出锅时,撒了一把葱花。
    杨文静看着陈同手里的鸡蛋豆腐,呆住了。
    色香味美俱全。
    她从没有想到,鸡蛋和豆腐还能这样做。
    在她的脑海中,鸡蛋除了煮着吃,就是蒸蛋了。
    还能和豆腐炒着吃?
    不过,真的好香啊~
    饭菜上桌,猪肉真的是每餐必不可少,搭配鸡蛋。
    营养是不缺的。
    陈同还想着,下次搞点猪蹄和排骨,炖汤给杨文静喝。
    杨文静也被陈同养的肉眼可见的胖了,食量也变大了。
    堆尖的米饭,青菜汤,鸡蛋豆腐,猪肉炒水芹。
    她,真的苦尽甘来了。
    “咚咚咚”
    两人刚吃到一半,就传来了敲门声。
    陈同疑惑,这个时候,谁会来找他。
    卖黄鳝的?
    不应该啊,还没有到时间啊。
    陈同开了个门缝,顿时愣住了。
    杨素梅!
    不只是杨素梅,还有小伯陈文海。
    “有事?”陈同也没有喊人,抛出了这两个字。
    “咳咳”
    此时,门外又传来了两声咳嗽。
    陈同又是一愣,将门打开。
    咳嗽的不是别人,正是陈同的爷爷,他亲爹的亲爹。
    “爷爷”
    几人齐刷刷的进屋。
    院子里,正在吃饭的杨文静也是一愣。
    连忙起身。
    杨素梅这下看的真切。
    乖乖,这吃的也太好了吧。
    比她家过年都好。
    猪肉炒水芹菜,这油亮亮的猪肉,水芹菜还在滴着油。
    鸡蛋炒豆腐?
    真的是鸡蛋炒豆腐。
    那白花花的大米饭。
    当下,她的口水就不停的往下咽。
    不仅是她,陈文海,陈同他爷,他奶。
    都不自觉的咽着口水。
    这太香了!
    陈同属实没想到,杨素梅会带着老两口来敲他的门,还在他家饭点的时候。
    不说别的,整个清河村这个点吃饭的应该就他一家了。
    杨文静进屋,拿出了几个凳子。
    几人坐下,气氛一时间有点微妙。
    “爷爷,奶奶,你们来找我爹?”
    陈同不提吃饭的事情。
    “嗯,你爹他人呢。”
    “在我二哥家,这个时候应该出去忙了。”
    “是这样,你小伯他家二丫头不是在京城读书的,最近需要花钱,所以想找你爹借点。”
    陈同爷爷名叫陈大贵,是被陈文海叫来的。
    当然,出主意的人肯定是杨素梅。
    杨素梅虽然占了老两口的地,但是嘴里都说是为了家里的二丫。
    张口闭口就是上学要花钱,家里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
    就算多出了这二亩地,还是不够用啊。
    没事就吹陈文海的耳边风。
    老陈这一大家,就出了这么一个金凤凰。
    这个年头,大多都是重男轻女的,现象很严重。
    可是,架不住杨素梅厉害。
    巾帼不让须眉。
    吹的天花乱坠。
    二丫大学出来,定然是进公家单位。
    那一个月可都是几十块钱呢,还能不孝敬她爷爷奶奶?
    保证顿顿有肉吃,顿顿白米饭。
    别人不能让您两位享福,我家二丫能啊。
    别人不能赚钱,我家二丫能啊。
    多要这两亩地,一切都是为了二丫啊!
    老两口虽然没有地,杨素梅也没给一口吃的。
    可是,这老两口打心底还是相信杨素梅说的。
    二丫,是清河村的金凤凰,飞出了这个山坳坳。
    有了钱,会让他陈大贵享福的。
    所以,陈大贵在陈文海的游说之下,还是跟着来了陈同家。
    他也听说了,陈同这小子,最近做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