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就是这小子。我第一次吃的烧烤就是他整出来的,真他娘的香!”
    张大义拉着陈同。
    介绍给来的几个人。
    陈同一一点头。
    笑眯眯的。
    “嚯!老张,就这小子整出来的东西?”其中说话的是和张大义差不多大的老头子。
    双手负后。
    很是精神。
    “那还能有假?”张大义颇有点自豪的感觉。
    好像那烧烤是他自己整出来的。
    “陈小子,来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这东西的。”张大义问道。
    陈同摸摸后脑勺。
    这烧烤怎么整出来的他第一次来李山家的时候就想好了。
    “张老爷子,实话实说,我老家是山沟里的,小时后穷,现在也很穷。经常填不饱肚子,所以就会上山抓野兔野鸡之类的。”
    “一开始剥了皮就是简单的火烤,后来吃多了,总觉得没味道,于是就整出了家里的干辣椒、盐酱油之类的。”
    “慢慢的,就摸到了其中的窍门。”
    陈同跟他们解释。
    不急不缓。
    这后来的五人。
    陈同重生之前都认识。
    关系都还行。
    只是没想到,重生之后会在李山家见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得不说,这小子一看就激灵的。”有人说道。
    “哈哈哈哈”
    “来,今天不是忆苦思甜的时候,陈小子,带着几个老伙计整一把。”张大义道:“动起来,都动起来!”
    “得咧!”陈同来到砖头和铁签搭的烧烤架前。
    “李哥,羊肉串,牛肉串、猪肉串各来十串”
    陈同招呼李山。
    李山心领神会。
    放在瓷盘子里的肉串被端了过来。
    “老”陈同看着旁边的中年男子。
    差点脱口而出。
    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是市里公家单位负责经济的。
    名为杨平。
    无论是哪里的拨款。
    都得经过他批准。
    “老头子,这位怎么称呼?”陈同及时改口。
    “你叫他杨大哥就行。”张大义笑着道。
    几人都是围坐在陈同烧烤堆这的。
    一点没有架子。
    无论是身在什么位置的人。
    他们都需要休闲放松。
    这种随意的姿态就是他们最喜欢的。
    “杨大哥,这牛肉串应该这样烤”
    陈同并不在意他们的身份。
    就按照张大义的说法叫。
    “哎,对对对,杨大哥,来回旋转,外焦里嫩,要保持肉质的水分充足”
    “好香啊!”
    “老杨你学的可以啊,这看着就想吃。”
    “要我说,是人家陈小子教的好!”
    “哈哈哈”
    这些身居高位的人。
    在这一刻完全放下了自己的架子。
    就想简简单单的动手烧烤。
    放松放松。
    五个人。
    一个不落。
    陈同全都手把手的教了一遍。
    当品尝自己烤出来串。
    都抢着说自己烤的好吃。
    最后。
    还都让陈同来评,谁是最好吃的。
    陈同自然是一个不能得罪。
    各有千秋!
    这顿小烧烤,持续了两个小时才散去。
    陈同也算是露脸了。
    不说别的。
    眼熟那是没差的。
    并且。
    几人走的时候都说必须有下一次。
    这烧烤。
    没事就得整两顿。
    心情愉悦放松。
    陈同刚闲下来。
    正拿着自己烤的羊肉串吃的正欢。
    眼前就出现了一道身影。
    “陈同是吧?你想养猪吗?!”
    陈同抬起头。
    顿了顿。
    差点将嘴里的羊肉喷出去。
    这是什么开场白?
    哪有人上来就问你想不想养猪的!
    “你是”陈同将嘴里的羊肉咽下。
    “张大义是我爹,我叫张永敢,在肉联厂工作。”
    “只是这养猪 ”
    陈同还真没想过。
    不为别的。
    就是这周期太长了。
    少说也得一年!
    这年头。
    不少人家都是养猪的。
    只是这猪没啥吃的。
    长不胖。
    哪有像九十年代以后。
    一头猪最起码都是二三百斤重。
    就说清河村。
    几十户人家。
    养猪的占了百分之八十。
    可是。
    陈同没见到哪家的猪能够长到百十斤以上的。
    猪每天吃的就是一些猪草、山里的野菜。
    没啥营养。
    长的慢!
    瘦的跟麻杆似的。
    陈同随意的擦擦手,又擦擦嘴巴。
    “这猪我没养过。”陈同道。
    家里以前是有猪的。
    都是他哥陈浩养的。
    可惜的是被他请客吃饭卖了。
    “没养过?”张永敢愣了一下。
    刚才听得清楚。
    陈同不是山沟里的娃嘛。
    怎么连猪都没养过。
    张永敢虽然在县城里工作。
    可乡下山沟里的事情了解不少。
    毕竟以后要走公家单位这条路。
    养猪,养鸡、养鸭等。
    是这会山沟里大部分的收入来源。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过年的时候。
    去集市上卖钱。
    买点猪肉。
    给家里的娃买身新衣服。
    “是没养过。”陈同重复了一遍。
    张永敢顿了半天。
    “没养过,没关系,有这个想法吗?”
    陈同想了想。
    这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当然了。
    他不养。
    让清河村的村民养。
    他来规划。
    这事情。
    得找村长陈步林好好唠唠。
    “可以考虑,只是这前期小猪仔”陈同作出为难的样子。
    “小猪仔我可以提供,按照市场价一半给你。并且,你养的猪不用拉到集市上卖,一批成熟了我就带着大东风过去,去你们村子里收!”
    “价格也比集市上高一毛钱一斤,咋样?”
    张永敢很真诚的看着陈同。
    这是他临时起意。
    刚才那几人。
    对陈同的感官实在是太好了。
    他知道。
    与其费劲力气讨好那几人。
    不如实打实的给陈同带来好处。
    从侧面切入。
    很多时候。
    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
    往往能够决定很多。
    张永敢这给的条件。
    属实诱惑。
    就连陈同也有点心动。
    这一来一回。
    差价不少呢。
    一头二十斤重的小猪仔。
    大约十三四块。
    市场价一半那就是六块七块左右。
    就按照养到八十来斤算。
    那一头猪也能卖九十到一百块钱。
    上百块。
    对于山沟里的村民来说。
    那真的不是一笔小数目。
    能够用很长时间。
    改善生活。
    有了钱。
    一天到晚在山里蹦跶的孩子就能上学。
    学习知识。
    陈同不是什么大善人。
    只是觉得。
    张永敢说的养猪这件事。
    真的值得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