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双手插兜。
    吹着口哨。
    离开了肉联厂。
    这波,只赚不亏。
    八百块一百三十五头小猪仔。
    他自己都笑了。
    加上给了村长陈步林一百块。
    成本也不过才九百块。
    九百块!
    只是冰冷的数字。
    可是。
    给清河村村民带来的会是什么?
    没有人能够预料的到。
    只是能够知道。
    一定会越来越好。
    他爹陈文才他妈韩国香等人。
    也不会每日闲着。
    还能锻炼锻炼身体。
    爬爬山。
    摘摘野菜。
    喂喂猪。
    和村里人唠唠嗑。
    陈同倒也没有直接回制衣厂。
    而是顺道去了百货大楼。
    一楼铺子的装修。
    已经接近尾声。
    依旧是用布挡着。
    “你们说这家杂货铺改成什么了啊?都一个星期了。”
    “是啊,我来了百货大楼两次了,都不知道里面在干嘛!”
    “别说你了,我在二楼铺子里工作,天天路过,叮叮当当,也不知道里面干嘛的。”
    陈同顺着人流进入百货大楼里面。
    耳边就传来了议论的声音。
    那么好的位置。
    天天用一块布挡着。
    谁能不好奇。
    “我听说是卖舶来品的,原先这杂货店不挣钱,改了。”
    “哎呦,舶来品啊,那不得了哦,这东西都是国外坐船过来的,贵着呢。”
    也有好奇的人停下来勾着头观望。
    毕竟。
    这杂货铺开了多少年了。
    虽然不买。
    但是看习惯了。
    陈同笑眯眯的。
    这一招挺好使。
    这年头。
    没有广告这一个说法。
    这种做法。
    就是最好的广告。
    等开业那天。
    保准人一个个往里挤。
    都想一探究竟这铺子是卖什么的。
    中午回到制衣厂。
    于海平脸上一直洋溢着笑。
    不为别的。
    就是染色的布料都好了。
    下午就可以按照连衣裙的大小开始裁剪布料。
    “这次做连衣裙,可得比上次更用心,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任何一点瑕疵的地方都不能有。”
    陈同提醒于海平。
    这批衣服是打开鹿城市场的关键。
    万一真有线头露出来啥的。
    走针歪了。
    那衣服的档次瞬间就降了。
    “你放心,我知道轻重的,就染色的这染色剂,我都是用淮阴县城能买到的最好的。”
    “不信,你一会去闻闻,一点味道都没有。”
    于海平现在给青青制衣厂忙前忙后。
    感觉比自己是厂长的时候还用心。
    可不知道为啥。
    还挺开心,挺有成就感。
    “上次卖七分裤和大裤衩的钱,咱还剩多少?”陈同问道。
    “还有五千六百七十二块!”
    于海平脱口而出。
    对于钱这件事情上。
    他是一点都不马虎。
    每天的支出都会记上。
    核对清楚。
    才能安安心心回家。
    不然。
    他晚上睡不着。
    “行,我知道了。”
    制衣厂还有五千多流动资金。
    陈同心里有底。
    “那我去跟嫂子说一下,今晚做白米饭,吃饱吃好,女工们才有力气干活。”
    陈同转身欲走。
    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情。
    “黄姐最近怎么样了?她家里不是还有个十来岁的儿子。”
    “哎!”于海平一声长叹。
    “黄姐家你也不是没去过,家徒四壁,除了桌子就是床。”
    “他那儿子被他整日锁在家里,学也上不了”
    陈同点点头,道:“那黄姐他老公?”
    于海平摇摇头,道:“半年前出现过一次,就再也没见过他了。”
    “这种人不出现也罢,丧心病狂。当初赌桌上,将黄姐都押上了。然后输了,人家来抢人,最后还是警察出面才解决的问题。”
    于海平打心眼里看不起烂赌鬼。
    尤其是这种输红了眼,将自家婆娘都拿来赌的。
    要不是为了拉扯这个十来岁的儿子长大成人。
    黄兰星早就离开了县城。
    “今天下工,你跟黄姐说说,明天把她儿子带过来。”
    “文静是知青下乡,读过高中的。教教小家伙基本的算术和知识,应该没啥问题。”
    来了县城快一个月了。
    小江河也该弄到县城读书了。
    一星期见一次二哥嫂子。
    心里也念想。
    再说了。
    他爹陈文才他妈韩国香不识字。
    也不懂的小江河作业做得对不对。
    杨文静在这。
    还能给小家伙讲一讲。
    小江河和黄兰星的儿子差不多大。
    两人也能玩到一起去。
    “好的。”于海平打心里佩服陈同。
    这事情做的。
    没话说。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午。
    青青制衣厂的制衣间缝纫机响个不停。
    于海平来回穿梭。
    带着吴保国。
    忙个不停。
    让吴保国进制衣间是陈同的意思。
    他跟着于海平后面学习。
    吴保国的脑子转的很快。
    只要给他知识面开阔了。
    他就会像是一块海绵。
    可以不停的学习吸收。
    成为陈同的左膀右臂。
    一直忙到中午。
    陈同招呼于海平和女工吃饭。
    香喷喷的白米饭。
    猪油炒菌子,野菜猪油渣汤。
    大块的红烧肉里放着煎过的鸡蛋。
    焦黄的鸡蛋滴着油。
    让人垂涎三尺。
    那叫一个香!
    吃了饭。
    陈同没多耽误。
    直奔肉联厂。
    肉联厂门口。
    两辆大东风停好。
    威武霸气。
    一头头二十来斤的小猪仔被送上了车厢里。
    叽叽哇哇的叫唤着。
    陈同走过去看了看。
    张永敢做事很细。
    车厢内铺了不少干稻草和树叶。
    “陈同。”张永敢在一旁监督。
    看到了陈同,朝他挥手。
    陈同笑眯眯的走过去。
    心里舒坦。
    没一会儿。
    所有的小猪仔都装了车。
    “小猪仔中午刚喂过,吃的豆渣饼。”
    “早点回村子,我让他们慢点开,小猪仔颠簸几下不碍事。”
    虽说有一段山路要走。
    可张永敢特意给小猪仔铺了‘软卧’。
    一点小颠簸不碍事。
    “好!”陈同谢过张永敢。
    上了第一台大东风。
    坐在副驾驶里带路。
    “轰隆隆”
    大东风启动。
    地面轻微的震颤。
    带着一百多头小猪仔。
    缓缓的朝着清河村的方向驶去。
    陈同吹着风。
    眼神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