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的卧铺车厢相对于坐铺车厢。
    要安静很多。
    虽说也有人带着鸡鸭鹅之类的小家禽。
    可是比较于坐铺车厢人少了很多。
    也没有大声吆喝和打麻将的。
    陈同和杨文静的铺子是对着的。
    都在第一层。
    那是他塞了一块钱跟售票员商量来的。
    带媳妇回娘家。
    媳妇大着肚子。
    上下不方便。
    吴保国送的两只老母鸡陈同没带。
    大包小包的。
    带着两只老母鸡太麻烦。
    留在了青青制衣厂里养着。
    等着杨文静生孩子。
    煮老母鸡汤给她补身子。
    鸭蛋也没带那么多。
    十来个。
    担心路上磕碰容易坏。
    淮阴县城到京市的路程也不算太远。
    十来个小时的车程。
    杨文静嗜睡。
    两人聊了会天。
    杨文静便沉沉的睡过去了。
    陈同躺在另一张床上。
    头枕着被褥。
    脑海里关于京市的过往一点点浮现。
    重生之前。
    他并没有那么早的去京市奋斗。
    而是在淮市站住了脚,有了自己的后备力量。
    才进军京市。
    京市的复杂程度要远比其他地方来的更甚。
    无论是和谁做买卖,谈交情。
    那都是小心再小心。
    一步一个坑说的也不为过。
    不过。
    他能在如此复杂的地方崛起。
    也离不开几个至交好友。
    按时间来推算。
    这会儿那几人应该都还在最‘底层’。
    手里并未有多大的‘能量’。
    陈同也不打算去找他们。
    先去老丈人家看看再说。
    时间很快。
    下午一点钟左右,杨文静醒了一次。
    被火车上播音员播送新闻的声音吵醒了。
    “媳妇,饿不饿?”陈同问道。
    杨文静点点头。
    “走,咱们去火车餐车里吃点热的,垫垫肚子。”
    嫂子李红是蒸了白面馒头的。
    让陈同带着的。
    陈同没带。
    之前是他一人坐火车去鹿城。
    吃什么都无所谓。
    可是杨文静不行。
    哪能吃生冷的食物。
    所以陈同没带吃的。
    吃过饭。
    杨文静又睡着了。
    陈同也眯了一会儿。
    身上带着不少大团结。
    还有一些物品。
    他不敢睡得太死。
    晚上八点半。
    火车到站了。
    陈同和杨文静下了火车。
    八十年代还属于老北京。
    很多地方都没拆迁,没建设。
    到处都是红砖房。
    与后来陈同来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
    现在怎么走。
    还得靠杨文静指路才行。
    出来火车站。
    两人来到了北京站的正门。
    虽然是晚上。
    这边人流依旧是不少。
    北京站的大门口正中间。
    放着一张伟人的照片。
    “你好。”陈同招手。
    火车站附近有很多人力三轮车。
    陈同招呼了一辆。
    “来了您咧,两位去哪?”拉车的是一个中年男子。
    瘦瘦的。
    却给人一种很有力气的感觉。
    杨文静想了想。
    “去王府井。”
    “哎呦!两位那地可不近呐,这恐怕得加钱!”中年男子低呼道。
    杨文静的家倒不是在王府井。
    但也离得不远。
    住在老胡同里。
    她小时候经常会和她的小伙伴跑到王府井去玩。
    而且王府井比较出名。
    很好找。
    拉人力三轮车讨活的车夫都能找得到。
    “走吧。”陈同来了一句。
    “得咧,两位您坐好。”中年男子一踩脚蹬。
    三轮车便动了起来。
    坐在车上的杨文静心绪明显有起伏。
    呼吸有几分沉重。
    陈同轻轻的抚摸她的后背,道:“别瞎想,只有到家才知道怎么一回事。”
    因为写信得不到回应。
    也没有来参加自己的婚礼。
    陈同知道。
    杨文静是担心她爹妈太过生气,与这个女儿断绝来往了。
    不过也是。
    人家都是知青下乡传播知识和学习技能。
    你倒好。
    传播种子了!
    在穷乡僻壤结婚了!
    这脸可往哪里搁!!
    一个小时后。
    到了王府井。
    陈同给了一块钱。
    那中年男子高兴的离去。
    杨文静依偎在陈同身边,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街道。
    有一种近乡情怯的味道。
    昏黄的灯光下,两人的影子被拉的很长。
    陈同一只手握着杨文静的手,另一只手拎着东西。
    “走吧,咱回家。”
    “嗯。”杨文静嗯了一声。
    深吸了几口气。
    然后终于像是鼓足了勇气。
    迈开了步子朝前走去。
    八十年代的京市,算的上是‘繁华’的大都市。
    宽敞的柏油马路上电线杆子那是竖着一根又一根。
    上面密密麻麻的缠着黑色的线。
    借着灯光。
    陈同看到了一面墙上有着宣传画。
    两个小女孩一个身着黄衣服,一个身着红衣服,向前跑的状态,高举右手。
    在两个女孩的身后,有四个男子,穿着军绿色的衣服。
    其中一人怀里抱着响,一人手里高举五星红旗。
    宣传画的下面,是几个很大的正楷:“我们一定要完成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
    杨文静带着陈同。
    七拐八绕。
    来到了一个小胡同里。
    胡同不宽。
    三人并肩而行的宽度。
    向里纵伸。
    进胡同的红砖墙上写的胡同名字,已经模糊了。
    光线又暗。
    陈同也没认出来。
    胡同里。
    只有一盏灯亮着。
    光线柔和。
    指引晚归的人。
    杨文静的脚步越发的缓慢和轻柔。
    一条并不长的巷子。
    她好似走了很久。
    最终。
    走到了小巷子的尽头,在一个破旧的木门前停下。
    光线很暗。
    她顿了顿。
    看了一眼陈同。
    陈同朝杨文静一笑,点点头。
    “咚咚咚”杨文静鼓足勇气敲门。
    静谧的夜晚。
    声音听起来并不大。
    “咚咚咚”杨文静敲了第二次。
    这一次。
    声音比上一次大了很多。
    “爹,妈是我回来了。”杨文静的声音有几分颤抖。
    可是。
    过去了很久。
    院子里并无声响。
    “我来吧。”陈同用力的敲了敲门。
    声音传出去老远了。
    等了一会儿。
    也无人回应。
    陈同心里‘咯噔’一下。
    贴在门缝之间往里瞅。
    黑黑的。
    什么也看不到。
    “咱,是不是走错了。”陈同小声问道。
    杨文静摇摇头。
    这是她从小长到大的地方。
    怎么可能会走错。
    陈同看着杨文静坚定又委屈的神色。
    扯开嗓子喊道:“你好,有人在家吗?!”
    不是他不想开口喊爹妈。
    是怕吓得人不敢开门。
    (今天很难过,非常难过,特别的难过。)
    “十分非常的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