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公府人丁兴盛。
    上上下下足有六百余人,家臣武师另算。
    姑且不说李靖手掌大唐兵权。
    其女李长歌也有着数百人女子军,驰骋沙场有名。
    女子军,乃是平阳公主李秀宁在建国前初创。
    在平阳公主死后,女子军一度要解散。
    幸好有李长歌的介入,领命为女将军,官居三品下归德将军,保持着军中这类编制。
    值得一提的是。
    平阳公主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
    当年前后有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
    就算礼官提意见。
    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
    高祖李渊依旧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
    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
    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
    由此可见。
    朝廷对于女子军不存在偏议,具有情怀。
    ……
    “我给爹爹传书。”
    李长歌美眸流转喜色,开口说道。
    她打算飞鸽传书,告诉父亲这个大好的消息。
    为了驱除突厥军队,李靖一路率领部下杀入北疆,奔赴前线战场。
    后者知道定会大喜。
    当初是他们李家亏负了楚河,还眼睁睁看着对方去幽州送死。
    在他销声匿迹的数十日时间里。
    卫国公一家的心情都分外沉重,很不好受!
    李靖在前线作战的时候,还不停寻其下落,没有放弃的念想。
    如今对方活着回来。
    乃是喜事啊!
    “我回来是要拿点东西。”
    楚河干脆直言道。
    他说完这话,就没理会前妻回去寝卧。
    很快,拿出一份沉甸甸的麻布袋。
    在看到此物时。
    李长歌很快反应过来。
    想起是当初对方入赘的时候,所带之物。
    “我知道,这袋东西对你很重要。”
    李长歌目光平静地说道。
    她多次看到楚河深夜里抱着入眠,知道是对方的重要之物。
    所以让丫鬟勿要乱碰此物,以免丢失。
    “多谢。”
    楚河说完这话,深深地看了眼美人。
    他带着顾北之走出庭院,在不少男女下人的悄悄打量目光注视,离开了国公府。
    “你……”
    李长歌微微张嘴,欲言又止。
    内心有些空荡荡的。
    她没有能力挽留对方,毕竟两者不再是夫妻关系了。
    只是在看着这位昔日夫君的背影。
    甚至近距离审视的眼神时。
    总觉得有种特别的熟悉感,仿似不久之前观察过。
    难道真是那位红袍将军?
    不可能!
    他怎么会是那个人呢……
    李长歌忍不住摇了摇头。
    打消内心愚昧的想法!
    她这些日子不带兵驱除外族,就是想平复杂乱的情绪。
    如今心境平复许多,很少胡思乱想。
    ……
    在离开卫国公府。
    楚河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
    他能感觉得到妹子的心意。
    虽然彼此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对李长歌的品相有所了解。
    即便今日。
    他对妹子还有好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如此绝世美人。
    还是大唐有名的忠义女将军,哪个男人不喜欢呢?
    可惜时也命也。
    自己区区一名乡村野夫,哪能配得上堂堂的国公千金呢?
    不如抛下杂念,做点有意义的事吧。
    没多久。
    楚河两人来到了一处简陋落魄的屋子。
    破砖烂瓦,拔茅连茹。
    这是他父亲留在王都的家业,院内生满了杂草,房门破旧。
    看着家徒四壁的旧屋,楚河打算落脚常驻。
    如今没有卫国公这个靠山。
    他只能自找一处安身之地,再做其他谋划之事。
    周围是较为贫困的平民地段。
    比起国公府的热闹繁华,四周很少有路人行走,显得格外冷清。
    清净更好。
    楚河觉得这里很适合自己!
    他与顾北之动手打扫屋子,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总算整理干净屋子。
    今晚也能烧柴炊米,好好休息了。
    在忙完杂活后。
    楚河将布袋放置在炕上,开始动手解开。
    顷刻间,里面露出了密密麻麻暗黄色的种子。
    “主公,此为何物?”
    顾北之好奇问道。
    他能看出此物对于主子来说,是价值不菲的东西。
    否则,不会专程去卫国公府拿出来。
    可是现在看来。
    不就是些……没啥价值的农作物种子吗?
    “你就不懂了。”
    楚河嘴角浮起一丝神秘的笑容。
    他看着满脸疑惑的手下,语气不紧不慢说道,
    “这可是红薯啊!”
    在来长安入赘之前。
    他花了不少功夫,数年前在乡野林间挖掘找到的宝贝。
    楚河上世有过种植农业的经验。
    于是在田里种了数年,经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成功地将这些种子培育成红薯。
    光是亩产量,估计就有千斤之上了!
    可惜后来遇到父亲病逝。
    意外难料。
    他也遵从遗言,来到长安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如今回到长安。
    楚河打算大量种红薯,发笔横财过上好点的日子。
    “红薯是何物?”
    顾北之更加茫然,低声喃喃道。
    “一种能够亩产千斤的粮食。”
    楚河淡笑着解释道。
    这位手下是老秦的铁鹰锐士,自然不知道红薯是何物。
    他根据其所知。
    中原还没有人认识它的来头与用途。
    根据历史文献的可靠记载,红薯传入华夏大地的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
    从南洋引入内陆沿岸,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等地传播。
    只是后世人不知道。
    红薯早就已经流入中原,在山野林地里偷偷生长播种。
    暂时没人发现,研究食用罢了。
    趁着战事快要休止。
    有点充沛的时间。
    楚河打算好好种植点粮食,给自己留条后路。
    更重要的是。
    他还知道贞观元年,关内将会爆发难以预料的饥荒,不少百姓会活生生饿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倘若闹得饥荒严重的时候,人们会去山上挖野菜,搭配着麦麸稻糠等一起煮着吃。
    虽然难以下咽,却能暂时填饱肚子不至于饿死。
    只要不是在冬季,都能挖到野菜。
    但是饥饿的人多了,野菜就渐渐挖没。
    贫苦的百姓们又另找出路,虽然地上的草没了,但还可以啃树皮……
    只要是能吃的,就都被难民们哄抢掉了。
    如果彻底没有粮食,人们就会开始吃土!
    土吃进人体是没办法被消化的,一旦吃多就会导致无法排泄,活生生胀死!!
    直到最后,要活下去只剩最后‘吃人’的选择。
    毫无疑问。
    这是个发财的大好机会。
    只要花两个月的功夫,就能种出首批红薯,收效颇高。
    再加以复种,筛选……
    红薯的数量就会更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