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云初拉黑加删除这个人好友之后,洗漱,练功睡觉去了。
    一夜安眠。
    第二天。
    江云初起床锻炼,然后开始了一天的看诊。
    今天来了5个病症相同的患者。
    都是腹泻为主症。
    脉象,舌象也有点像。
    江云初打开手机,瞅了瞅自己手机上的万年历,突然明白,今年的运气开始发威,发作了。
    甲辰年。
    一个以土运太过为主的年份。
    五行之气,但凡有一行太过或不及,都可以导致生病。
    甲运阳土,太过。
    土克水气。
    肾做病。
    土太旺,土也作病。
    脾胃属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
    肾水受克,男科病,女科病,腰疼,腿疼等等病。
    医家有讲:学医不知五运六气,检尽方书无益!
    五运六气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那么五运六气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去慢慢说来。
    俗语有云,“冬吃萝卜夏吃姜”,“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晚上吃姜,好像吃砒霜”。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常规养生。
    虽然此两句俗语浅显易懂,但是这两句俗语背后所具有的深奥的理论,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常问为什么,是我们的一种进步最快的方式。
    中医之中,有四时养生的理论。
    也就是一年的四季,具有有不同的养生方式。
    有不同的作息规律,有不同的饮食搭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季节的变化的规律。
    夏天天气炎热,万物繁秀,人们受天气的影响,更愿意吃凉饮冷食,胃中多积累寒凉之气,生姜属于辛热的食物,可以有效的中和胃中的凉气。
    冬天天气寒冷,万物闭藏,人们多选择吃一些温热的食物,这时候胃中多有炎热之气,白萝卜属于微凉的食物,可以有效的中和胃中的热气。
    这是根据一年四季的寒热温凉所做的养生饮食习惯。
    朝着大方讲的话,这叫把握阴阳的规律了。
    一年四季有寒热温凉。
    一天之中,也有寒热温凉。
    这就是阴阳的大和小。
    阴阳讲究,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早上建议吃姜,晚上不吃,是根据一天的时辰变化来说的。
    生姜属于辛热的食物,有助于人体生发阳气。
    早上的时候,人们刚刚睡醒,阳气需要生发,生姜有助于人阳气的生发,但是晚上的时候,大家要睡觉了,阳气需要潜藏起来了,就不能吃这些生发阳气的食物了,与自然规律不符合。
    以上介绍的这些就是根据时间时节来养生,不过这些时间上的养生方式都是笼统的,并不具体的。
    而传统中医之中,可以根据时间,一年四季的变化,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和指导。
    这就需要根据中医之中的五运六气的理论,来进行更加详细的,更有目的性的推演和推算。。。
    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来说,我们可以在这里略微详细的讲解一下,甲辰年的运气理论。
    甲是阳木,属于绿色,所以一定意义上,今年是个青龙年。
    根据《黄帝内经》一书之中记载的五运六气理论,甲辰年的运气罗列如下:
    上(司天) 太阳 寒水 苦热
    中(岁运) 太宫 土运 苦温
    下(在泉) 太阴 湿土 苦温
    从上面这个理论分析,甲辰年的主题就是:土湿太过。
    根据中医的脏腑理论,脾胃五行属土,主肌肉,主统血,主运化人体精微之气。
    因此甲辰年一整年中,脾胃问题最为高发。
    同时和土脏有关的疾病也会高发。
    比如肌肉酸痛、疮痈肿毒、肌肉萎缩等等。
    除了全年的总体湿土太过的基调,五运六气理论根据节气的变化提出了具体的指导。
    立春—春分:气温会比往年偏高,此时发病以温病居多,也可能会有小规模的流感出现,流感症状以头痛、呕吐、高烧为主。
    清明—小满:这段时间气温回降,出现所谓的倒春寒,因此种植业应该多注意,寒气一发,容易腹泻的人应该更加注意。
    芒种—大暑:此时气温持续低温,风雨多有,心脑血管问题的应该注意。
    立秋—秋分 :这段时间气候多变,咳嗽、发热可能较多。
    寒露—小雪:气候趋于稳定,生病的人逐渐减少。
    大雪—大寒:气温低,寒湿之邪气重。
    所以根据整体的气候来说,全年的日常养生以“苦”为根本的基调。
    因为苦能燥湿,比如苦瓜、莴笋、苦菊、莲子心、苦荞麦、蒲公英等等,但是建议是熟吃,少吃凉拌的生菜,等一切寒湿的食物。
    在开方子用药的时候,可以参考本草经中的性味,应用苦温的中药:苍术、厚朴、紫苑、白头翁等等。
    同时可以参考附子山萸汤、静顺汤。
    附子山萸汤,静顺汤。
    是永嘉医派的创始人,浙江名医,陈无择所创。
    陈无择对于五运六气的理论功效是巨大的。
    自黄帝内经时期以来,圣人立法不立方。
    因此黄帝内经之中,只介绍了每年应该对应用什么性味的草药。
    并没有具体指出用什么方子,用什么药。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不同,高低冷热都不同,不同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草药不同。
    因此,只立法,不立方。
    是授人以渔,不授人以鱼。
    所以历来,没有人拿出一个成方,做出方药的加减。
    陈无择是第一人。
    他给每个运气之年,都详细的做了药方和加减。
    一旦发生千篇一律的以运气为主导的病情的时候,这个方子就可以用起来!
    所以江云初对于来的这几个腹泻的患者,就都用了陈无择的附子山萸汤。
    ——————
    炮附子30g(先煎40分钟),山茱萸30g, 木瓜15g, 乌梅15g,法半夏5g,肉豆蔻5g,丁香3g, 藿香3g
    ——————
    这个方子主要治疗的疾病如下:
    肾经受湿,腹痛寒厥,足痿不收,腰椎痛,行步艰难;甚则中满,食不下,或肠鸣,溏泄。
    附子山萸汤每个时节都有不同的加减。
    这里不一一列举。
    在消化不良和腹泻腹部胀满多发的时节。
    江云初突然意识到,自己可以做两个药放在医馆,肯定会有用的。
    一个是保和丸。
    一个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对于腹部受寒,疼痛,腹泻有效。
    而保和丸则对于消化不良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