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钱塘风月,看来我们这位于少保在少年的时候过的还不错啊。”
    “朋友,确实还不错,不过后来到了永乐大帝的年月就不一样了。”
    “怎么说?”
    “我永乐大帝怎么了?”
    “具体嘛也没啥,就是他比较乐衷于消灭北边的异邦人。”
    “然后国内的经济就被这位大帝给压榨了,就连自古繁华的苏杭都过的极苦。”
    画面中,年轻的小孩于谦快乐读书,似乎无忧无虑。
    他喜欢穿着红衣。
    他供奉着南宋的最后一根脊梁,文天祥。
    “文天祥?”
    “于谦崇拜这个人?”
    “他是谁啊?”
    “谁?南宋的文臣,当时蒙元攻打南宋的时候,都说让他投降。”
    “但这位宁死不降,追随南宋而去。”
    “而不是像大明的某位大臣一样,也是说要追随大明二人去,结果在投江的时候说水太凉了,没能自杀成功。”
    “哈哈,水太凉可还行,这要笑死我!”
    少年的于谦其实并没有什么玩耍的时间。
    他读书写字,累了就看看文天祥的画像,嘴里默念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在大部分人还在为眼前的几个生字而抓耳挠腮的时候,他似乎就懂的了有关于生死的诗句。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他考取进士的这一天永乐大帝正准备再征战鞑靼。
    一路走来看多了民间疾苦的于谦怒而训斥朱棣。
    让他收敛好战之心,修养生息于民。
    这不畏强权的气势,一瞬间就吸引了这位征战一生的永乐大帝。
    他心生爱才之心,但真正成才却还需要打磨。
    但自己已经年岁已老。
    已经等不及这位才华横溢,不畏强权的才子长成参天大树了。
    于是准备留给自己的儿子孙子。
    朱棣看着这年轻的于谦训斥道。
    “有些时候,打仗不是因为朕想打。”
    “我不知道,打仗打的是经济,粮草?”
    “我不知道打仗打没了江南很多人的口粮?”
    “但江南是大明的臣民,北边也一样是大明的臣民。”
    “这一仗我要是不打,那北边的臣民就会是鞑靼铁蹄下的口粮!”
    “你这腐儒啊,江南百姓丢的是点粮食,可北边的百姓丢的可是命啊!”
    “你啊,去下面好好看看吧,看看这个江山是什么样子,看看大明面对的到底是什么!”
    此后朱棣带着这个人深入草原打痛了草原诸部。
    也是这一段时间这位于谦的军事战略眼光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果然是于少保,这二十多岁就敢正面硬刚永乐大帝。”
    “太强大了。”
    “要知道这位永乐大帝也是个狠人啊。”
    “能从自己的侄子手中把皇位抢过来,能不狠吗?”
    “这位可是徐达亲自教出来的女婿,能差了?”
    “也的亏是永乐大帝,不然换个人于谦都没有以后的事情了。”
    “那是,当着自己的面这样骂自己,那个皇帝能受得了?”
    五年后,大明王朝竟然在这短短的数年间走到了第五个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没能熬过自己的弟弟,先一步而去。
    把这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扔给了自己的儿子。
    这位明宣宗皇帝朱詹机迎来了他上位后的第一次挑战。
    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效仿自己的父亲要夺侄子的皇位。
    只能说不愧是永乐大帝的血脉。
    在夺自己侄子皇位这块上真是一脉相承。
    但这位汉王却没有自己父亲的好运气。
    在朱詹基的亲征下他的反叛之旅被平定。
    而年轻的于谦被交出去数落这位汉王的罪行。
    此时的于谦可不再是当年的于谦,他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
    于谦一战成名,开始了辉煌的一生。
    在之后,于谦巡按地方,平反冤,治理水害,减除盗贼。
    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爽文模板。
    “于少保骂汉王真是炸裂。”
    “那是,我于少保的嘴下从不骂无名之辈。”
    “当初他连朱棣都敢骂,现在骂个朱棣的儿子而已,有啥难度?”
    “不过听说于少保的结局不太好。”
    “只怕又是一个悲剧啊。”
    “悲剧就悲剧吧,起码曾经拥有。”
    到了这个转折点,就看过台本的台长和唐教授两人也讨论了起来。
    “老唐啊,李程现在的特效水平做的事有点实力了啊。”
    “先前的长城就很出色,后面的江南园林也不孬啊。”
    “台长,这还不是给文旅局拍多了吗?”
    “现在能保留到最原始模样的景点真是越来越少了。”
    “就连黄鹤楼都装电梯了。”
    “但好在我们华夏文化传承的是内核,只要文化不绝那景区自然就还有灵魂将其承载。”
    毕竟是央台台长,倒也没有过多纠结。
    而是讨论起了后续的情节。
    “接下来应该就要讲那一场著名的战役了吧。”
    “是啊,土木堡战役。”
    “一战打没了大明根基的一战。”
    “都说安史之乱是大唐的转折,这一战又何尝不是大明的转折啊?”
    “就是一个是老年昏聩,而另一个是明明无能还认不清自己,结果用五十多万将士证明了自己是个无能的帝王。”
    “有时候真希望这位是个昏君啊。”
    “是啊,他要是是个昏君也仅仅是蚕食一下仁宣之治的胜利果实。”
    “结果呢,这位直接就送了。”
    “差点就把大明的江山送给了对方。”
    “这时候就体现在于谦于少保的伟大了啊。”
    “他接下来就是那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真的想做一个这样的人,坚定且执着!”
    画面中李程走入画面中,背景的景物急速变幻。
    “都说要说于谦,就不能只说于谦,我们要说他的少年立志,我们要说他对民间疾苦的怜悯。”
    “同时,我们不得不说的就是这一场最负盛名的战争。”
    “甚至都不能说是战争,这简直就是葬送。”
    “一个年轻的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无能而葬送大明百年基业的土木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