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对未来的大明军队有一个构想,他会把大明的军队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皇家军队,职责是专门保护皇室,军饷由皇室发放,因此这支军队只听命于皇帝一人,其他任何人都无权指挥这支军队。
皇家军队分为皇家陆军、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其中皇家陆军又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以现在的张文山和陈丁当等人为基础的近卫军,职责是替代锦衣卫守卫紫禁城,暂定兵额为一万人。第二部分则为以郭亮组建的这一万人为基础的御林军,职责是替代京营守卫北京城,暂定兵额为十万人。最后便是东西南北中五个军团,职责是守卫皇权,以及发动对外战争,兵额为五十万。
皇家军队以下便是大明国防军,职责是负责大明的一切战争,包括对外作战,以及守卫国土,暂定兵额为一百万人。
最后一级便是警察和类似于华国的武警部队了,职责也是现代华国警察和武警的职责,暂定兵额为五十万左右。
除了以上的正规军外,大明还会设置预备役。所有年满十六岁,五十岁以下的大明男性都要参加预备役的训练。
不算预备役,单单是那三个级别的军队加一起差不多就有两百一十多万人的军队了,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来说,要想养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刘学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只是这样打算的,至于什么时候能把这支庞大的军队建立起来,那就视情况而定了。
“启奏陛下,臣幸不辱命,已经训练好了一万余士兵。接下来怎么做,还请陛下示下。”给刘学行完礼后,郭亮禀报道。
“好。”听到郭亮说士兵已经训练好了,刘学高兴的站起身。他兴奋的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趟,然后叮嘱郭亮道:“这样,你立刻带兵入城,就驻扎在西苑,稍后朕会给你们一些新武器。拿到新武器后,你立刻带领士兵展开新武器的训练,争取早日掌握武器的使用方法。”
在刘学制定的训练计划中,并没有武器训练这一科目。首先,那个时候刘学还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而明朝军队使用的火铳他没有资格拥有。其次就是他不会冷兵器的训练方法,顶多也就是教给郭凯郭亮怎么将盾牌和长枪运用起来对抗骑兵的冲击。
“是,陛下,臣这就出城去带兵入城。”郭亮答应道。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郭亮这一万多御林军的编制。一个班为10人,其中包括正副班长和8名士兵。正副班长和6名士兵配AK47步枪,2人的机枪组配1挺PK通用机枪,然后机枪组和正副班长每人再配一支马卡洛夫手枪。一个排则是由3个班组成,外加正副排长,2名勤务班,1名通讯兵和2名医务兵,以及一个5人组成的火力班,共计42人。正副排长配AK47步枪和手枪,通讯兵和医务兵则只有手枪,火力班配备2挺通用机枪,1支步枪和5支手枪。
3个排加上连部和1个10人的勤务班,1个32人的火力排组成1个连,连部分为正副连长,4名通讯兵,1名军医官和3名医务兵。正副连长配步枪和手枪,军医官和医务兵以及通讯兵只有手枪,勤务班则为普通的步兵班武器配置,火力排除了正副排长配备步枪和手枪外,其余30名士兵则装备15挺机枪和30支手枪,共计178人。
营的编制则是包括4个连,1个营部,1个勤务班。营部由正副营长,2名参谋,5名通讯兵,4名医务人员组成。勤务班与连部的勤务班同样的配置,正副营长和参谋都是配双枪,通讯兵和医务人员同样是装备手枪,4个连中有3个普通步兵连,另外1个则是火力连,火力连除了连部人员外,其余士兵装备都都是机枪和手枪,共计735人。
团的编制人数是3300人,包含4个营,1个团部和1个火力加强营。火力加营的编制为两个连,装备50支狙击步枪,50支火箭筒,以及数十挺通用机枪。师的编制则是3个团,1个师部和1个500人的师属火力营,共计10500人。
这个编制是刘学根据二战时期的德军编制捣鼓出来的,他把德军装备的大部分重武器都去掉,只留下了火箭筒。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对郭亮刚刚组建的这支军队的信任度还不够高,不敢给他们装备太多的重武器。另外,在刘学的设想中,未来作战基本上都是以团为单位的,所以他把仅有的重武器编制放到了团这个级别。
下午的时候,郭亮率领10500人的队伍进驻了西苑,他们的驻地在皇城的西北角,原本明武帝朱厚照建豹房的那一片地方。军队进驻皇城后,用了3天的时间才把所有人都安排好住处。
御林军安顿好后,刘学在一队亲卫的保护下来到西苑。来到西苑后,当着御林军所有营级以上军官的面,刘学从壶中界里取出来数千支AK47步枪和手枪、机枪等装备。除了这些武器外,刘学还取出来了足够装备全部御林军的军装、鞋袜、头盔和行军包。
“陛下,要不要讲几句?”看到刘学凭空变出那么多武器装备后,在场的人都被震惊到了。能凭空变出东西来的人,不是神仙就是变戏法的,当军官们亲手试验过刘学拿出来的武器后,没有人认为刘学会是个变戏法的人。本来皇帝在普通人眼里就是神明一般的存在,刘学变出这么多武器装备让人们更加的坚定了这一点。
“讲几句?”刘学看了看郭亮,又看了看旁边的邹明、杨鹏和廖辉,现在他们三个人已经成为了御林军的三个团长,在几人热切的目光中,刘学轻松的说道:“那就讲几句吧。”
听评书的时候,刘学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人上一万,无边无沿,意思就是人数一到万人,气势就非常壮观,一眼望去有种看不到头的感觉。今天,站在西苑空地上的人刚刚过一万人,站在这么多人前面,刘学心中又升起他登基那天升起的一股豪迈的感觉。看着面前无边无际的队伍,刘学有种天下唯我独尊的自豪感。
“将士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大明皇家陆军的一员了。朕不知道你们的上级军官有没有告诉过你们,你们的军饷是由大明皇室,也就是朕来发的,你们只听命于朕,除了朕和你们的上级军官,任何人的命令你们都不要听。哪怕是六部大员,哪怕是内阁阁老,哪怕是皇亲国戚,哪怕是勋贵,你们都可以不鸟他。你们……”刘学站在高处,扫视了排列的整整齐齐的队伍,大声说道:“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一万人站一起是要占据很大一块地方的,刘学在发表讲话前,他先让人在队伍周围布置好了许多扩音器,以保证每一名士兵都能听到他讲话的内容。
“听明白了,皇上万岁……”在场的万余士兵齐声呐喊着。其实早在郭亮开始招兵的时候,他就已经跟士兵们说明白了,他招募的是皇家士兵,未来不管是军饷,还是其他的诸如装备和后勤补给等等,这些钱都是由皇帝来出的。说白了他们就是皇帝招募的私兵,职责自然也是保护皇帝的安全。
招兵时除了说招兵的性质外,皇家军队的待遇也一并说了。普通士兵的军饷为每个月二银元,军官更高。立功有不菲的奖励,打仗导致伤残复员后给安排工作,战死有高额的抚恤金。这么好的待遇是这些士兵们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的,因此,军训一个月拿到这个月的军饷后,所有士兵都发自内心的感谢起了皇帝。
“听明白了就好。”伸出双臂虚按了按,示意所有士兵安静后,刘学继续说道:“朕对你们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你们能尽心尽力的保护朕的安全。总之一句话,朕活着,你们就能拿到你们应得的军饷和奖励,如果朕死了……”停顿了一下,刘学再次说道:“朕死了的话,你们就回家继续过你们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去吧。”
大明的百姓很单纯,也没有什么文化,你跟他们讲忠君爱国这样的大道理,他们通常是不明白的,所以,刘学今天只说了这样短短的几句话。虽然说的话不多,但核心的意思他表达的很好,那就是我活着,你们就过好日子,我死了,你们就继续过回过去的苦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拿过一个月两银元的军饷后,还有什么样的工作能入得了这些士兵们的眼?有肯定是有,但以这些士兵们的水平,恐怕不会多。因此,所有士兵都明白一点,那就是要想过上好日子,拼死也要保护皇帝的安全。哪怕是真的死了,那不还有丰厚的抚恤金吗?一百银元,自己这条贱命什么时候这么值钱了?
只简短的讲了几句话,刘学便让郭亮组织人开始发放武器装备。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刘学并没有给御林军发放子弹,而是让他们先熟悉熟悉武器装备。等能够熟练的拆解和组装保养枪支后,刘学这才按人头发放子弹进行训练。与此同时,刘学取出军舰放在太液池,然后教亲卫们熟悉军舰上每一个工作岗位的操作步骤。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刘学每天都在做着老师的工作,而朝政则全部由孙承宗和司礼监的曹化淳负责。
据史书上记载,曹化淳是个还不错的太监,因为受到他的上级太监王安的牵连,他被魏忠贤整去了南京。刘学登基后想起了他,于是命人将其召回了京师。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早已见风使舵的投靠了张嫣,这个时候弄他显然不太好,于是刘学只是让曹化淳进了司礼监,同时也暗示了王体乾,以后司礼监的事情都是曹化淳说了算,你就在皇嫂那养老吧。
对于刘学的这一安排,王体乾心里多少是有些别扭的,毕竟他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是半辈子的斗争经验告诉他,与皇帝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于是他很识趣的享起了清闲。
这天,刘学刚从西苑回到懋徳殿不久,王承恩就进来禀报,“启奏陛下,司礼监曹公公求见。”
“让他进来吧。”刘学在宫女的伺候下脱掉外套,换了一件新的。
很快,曹化淳就走了进来。
“奴婢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曹化淳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
“平身吧。”刘学端起宫女沏好的茶喝了一口问道:“你找朕有何事?”
“启奏陛下,今天内阁递上来一份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奏章,请陛下过目。”曹化淳双手捧着一份奏章说道。
王承恩走过去从曹化淳手里接过奏章,然后小步走到刘学身边,将奏章呈给了他。
拿过奏章,刘学打开看了起来。当初让曹化淳进入司礼监负责批红的时候,刘学就跟曹化淳说过了,凡是孙传庭和袁可立等人的奏章,不管所奏的是什么事情,都要把奏章拿来给他看看。
奏章中详细描述了曹文诏剿灭王二叛军的全过程,后面并附上了此次作战中的立功人员名单。除了这些外,奏章中还写到了陕北的旱情,以及陕北百姓的处境,末了孙传庭恳请刘学能够免除陕北诸府县的赋税。至于赈灾的事情,孙传庭还建议不要像往年那样施粥,而是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现在秋收已经结束,百姓无事可做,正好让他们修水利,修路,朝廷发给工钱,然后让百姓自行去购买朝廷拨下来的赈济粮。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百姓有事可做,省的他们闲的无聊,一旦有人挑拨,容易再次发生叛乱。
奏章的下面写着内阁的意见,对于奖励战功的事情,孙承宗当然是公事公办,该奖的奖,该赏的赏。后面的免除陕北赋税和以工代赈的赈灾方法,他也是同意的。
看完奏章,刘学把奏章放到桌子上,说道:“就按照孙阁老的意见办吧,都允了。另外,你告诉孙阁老,让他派可靠的人负责此次赈灾事宜,朕这里也会派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去暗访。凡是敢从此次赈灾中贪污一百两银子以上的,不管他是谁,一律砍头并抄家,告诉他们,朕的钱他们也敢贪,那就做好掉脑袋的准备。”
“奴婢遵旨。”曹化淳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