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怎么都如此暴躁,动不动就要杀人十族,不像咱。
    “父皇,儿臣以为我大明一朝,当是与百姓共天下,而非与士大夫共天下
    所以对待反对者,贪官污吏者,不需要多少仁心。
    至于史书上的评价,自有后人去说,我朱家子孙不需要在意”
    老朱意外的看着朱橚,朱橚这句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了。
    赞同道:“老五说的没错,我大明就是与百姓共天下,非与士大夫共天下,说的好啊”
    “这句话,咱要表起来,就挂在这乾清宫中,时刻警醒咱,勿忘初心!”
    老朱十分高兴,老五能有如此见地。
    这时,解说再次开始。
    “朱棣刚一登基,便命人编撰《永乐大典》。
    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初名《文献大成》。
    但朱棣对此,并不满意,认为解缙并没有理解他的意思。
    他是要制作成一部,震惊古今中外的一本著作。
    其要包含,自有书籍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各书无不包罗。
    他要的是这样的书!
    于是,永乐三年,朱棣再命太子少师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
    直到永乐五年,才彻底编撰完成。
    其也被誉为古今第一奇书!
    永乐四年,安南陈氏被灭,后代仅剩一人,而安南胡氏却上疏请求册封,被朱棣识破之后,派遣朱能率领大军平乱,明军大胜,随即设立交趾布政司
    永乐七年,朱棣派遣使臣往鞑靼,想要交好鞑靼,但使者被杀,朱棣勃然大怒。
    登时派遣大军前往草原,但由于丘福冒进,导致死伤大半。
    朱棣震怒,决定亲征。
    永乐八年,朱棣率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
    五月,在斡难河畔大破本雅失里军,本雅失里仅以七骑逃遁。
    朱棣又率领大军,击破了阿鲁台于兴安岭。阿鲁台部众溃散,阿鲁台携家属远遁,明军大获全胜
    永乐十二年,朱棣再次出塞,亲征瓦剌,大破瓦剌首领马哈木,随即瓦剌向明朝称臣
    于是,朱棣班师回朝,在京城遭到了刺杀
    朱棣下令严查,并最终找到了建文皇帝朱允炆,与其交谈一番之后,朱棣解开了心结”
    “永乐十四年,朱棣下令修建顺天城,并在永乐十八年正式迁都顺天,由此大明开始了天子守国门的传统
    除此之外,对大明影响深远的内阁制度,也是从这时候便有了雏形”
    “而之后,朱棣更是连续三次北伐”
    这时,视频显现出来。
    朱棣端坐在中军大帐,下方鞑靼部脱脱不花大汗单膝跪地。
    “鞑靼部脱脱不花,见过大明大皇帝”
    只见,脱脱不花低下了头颅,向朱棣示以敬意。
    “见朕何事啊”朱棣轻轻的饮了一口茶水,连看都不看脱脱不花一眼。
    “误伤了天朝子民,特来请罪,赔牛羊也好,赔金银也可,两家退兵罢战”脱脱不花的头颅低了下去。
    朱棣忽然抬起头来,看向脱脱不花,语气之中带着几分询问:“退兵?”
    “呵,永乐五年大规模劫掠辽东,永乐九年大同城下打草谷,掠走男女一万多人”
    这时,朱棣的语气忽然严厉起来,手指指着脱脱不花说道:“永乐十一年,永乐十二年,你们掠我边疆”
    “现在说,退兵?”
    朱棣眼神趋于平淡,双手叉腰道:“晚了!”
    视频开始变换起来。
    “之后,朱棣大破鞑靼部,追至斡难河畔”
    朱棣带着儿子,孙子纵马扬鞭,在斡难河肆意驰骋。
    他不禁意气风发的感叹道:“五百年来打到此处的,也只有我了”
    乾清宫中。
    老朱沉默了,他彻底沉默了,看着意气风发的老四。
    他不禁为之骄傲自豪,这才是他朱元璋的儿子!
    这才是大明的皇帝!
    什么文皇帝,什么武皇帝,此时的老朱已经完全不在意那个了。
    此时,老朱不禁陷入了纠结,老大文采卓然,事必躬亲,朝中事务处理的妥妥当当,并且熟练各种政务军务,是他很满意的太子。
    老四,文治武功,明耀千古,作为古今第一位封狼居胥的皇帝,他有骄傲的资本,老朱也很为之自豪。
    老五,天赋异禀,对各种事务同样谙熟于心,对各种事情都有着独到的看法,而且行军打仗更是出类拔萃。
    这三个最出色的儿子,怎么就出现在同一朝呢。
    老朱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之中。
    虽然老四皇帝当的出色,但是老朱嘴上也不能夸赞。
    不然的话太子该如何作想?
    “这老四,也就干的一般般,成天只知道打仗,好意思在那说呢”老朱表现的不屑一顾。
    然而朱标却是出乎了老朱的预料。
    “父皇切不可因我,而贬低老四”朱标还是那一副温和的模样。
    老朱只能感叹道:“我儿仁厚啊”
    朱橚知道,朱标此时浑身上下一点演的成分都没有,他就是这个样子,从小就爱护兄弟,教导兄弟们。
    对兄弟们的感情,可以说是如父如兄了。
    这时,那道解说再次开始了。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最后一次北伐
    在归来途中,朱棣身体愈感不适”
    大帐之内。
    内阁首辅杨阁老,正面见朱棣。
    只见,朱棣躺在床上,脸色十分不好。
    “杨阁老,你来了”
    “请陛下保重身体”
    朱棣摇了摇头,嘴角勉强挤出几丝笑意道:“医官说我这身体啊,就是风前烛,雨中灯,已是朽木一般了”
    “陛下!”杨阁老满脸焦急道。
    朱棣见状,摆了摆手道:“阁老不必多说,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
    “我这一生啊,犯过错,也立过大功。
    二十几年来战战兢兢,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有人骂我是窃国贼,还有的人骂我是穷兵黩武,不爱惜民力。
    但后世人不知道我在战场上宵衣旰食,爬冰卧雪!”
    “杨阁老,你说,像我这样上马打仗,下马治国的,古今有哪个皇帝能比得上我”
    朱棣好似回光返照一般,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杨士奇。
    “自然没人能比得了了”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看,希望读着大大们,多给一些鲜花,评价票什么的,然后支持个首订,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