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现端倪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现端倪

    一大一小两个人僵持半天。

    朱元璋不信小犊子不去茅厕,马世龙不信姐夫他不出来。

    最后还是夹在中间的朱标,无奈的站出来解围,一个亲爹一个亲舅没办法。

    以监国太子的名义,朱标许给了舅舅自由决断之权。

    马世龙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再坚持,急匆匆的就走了,他现在确实是有点憋。

    ————

    时间悄然而逝,太阳月亮一起一落。

    转眼就是第二天。

    今天的朝会告假没去参加,但他也并没有赖床睡懒觉,身边更没有细支硕果。

    早早便起来,换上一身简练的武服,腰间挎着腰刀,带着马忠马勇及一众亲兵走出府门。

    而与此同时靖远侯府门口,也早早聚集了一大帮人。

    “马叔!”×

    马世龙这边刚出来,以常茂为首的一众勋贵子弟,便高声和他打招呼。

    常茂地位最高,身上的军职也高。

    于是直接便走上前,“马叔,我们这些人,颠来倒去又到您麾下了!”

    说完顺手将新买来的包子给递过去。

    “您尝尝这个,来的时候专门买的,刚出炉的刘家大肉包子。”

    还打着哈欠的马世龙闻声点了点头。

    随手拿起一个包子送进嘴里,同时环视了一下周围。

    一百皇城内班侍卫,基本上都是各家勋贵的子侄,他就算不怎么认识,大概也有点印象。

    一个千户的皇城军,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人在刻意为之。

    正好是他上次在皇城门口抓人,所调来的那一支皇城军所在的千户。

    可以说都是熟人,并且都对他心悦诚服,他完全可以如臂使指,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心中有了底,快速将包子吃完。

    马世龙上前一步,随意的把手在身边常茂身上,胡乱的擦拭几下。

    “都知道陛下调你们到我马世龙麾下,所为的是什么事吧!”

    “知道!”

    “那就好,也省的我多费口舌了。”

    马世龙说着迈步向前走,“内班侍卫皇城军分为百队各自组合。”

    中间所遇的所有人,不管是内班侍卫,还有皇城军都纷纷避让,在严密的队形之中分开一条道路。

    “以应天府府衙为营,五十巡城,五十随我留守,两个时辰一换班。”

    马世龙走到战马黑龙面前,一个翻身跃上马背。

    居高临下环视,常胜悍将的气势弥漫,令所有内班侍卫和皇城军,都下意识的挺直腰杆,手紧紧的握着枪矛刀剑。

    齐齐的望着马背上的那个身影。

    “都听明白了吗?”

    “是,将军!”

    “听明白了就跟老子走,跟老子咱们干活去!”

    “是!”

    扬鞭催促麾下战马。

    马世龙朝着应天府府衙的方向,带着这一千多披坚执锐的军士,缓缓而行。

    一路上无数百姓见状纷纷避让,好奇的讨论着眼前这又是怎么了。

    前天效死营帮人搬家,现在国舅爷和金甲皇城军又出动,京城这两天究竟是怎么了……?

    而在这些人群之中,还有不少是来京城科举的学子。

    他们仰头望着为首马背上的马世龙,眼中脸上流露出的神情,各有各的不同。

    艳羡,敬仰,渴望,不屑,好奇,感激……

    期间还有衣着寒酸的北方学子。

    站在道路两旁对着马世龙躬身行礼,口中不断传出感念侯爷大恩的话语。

    大明北伐元廷之时,靖远侯为大军先锋大将,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斩获颇丰,救万民于水火。

    甚至数次私放麾下军粮,给予百姓作为活命之本,连年播种之希望。

    使得北方诸省数万黎民百姓得以活命。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北方诸省万千黎民铭记靖远侯大恩!

    铭记陛下及皇后娘娘大恩!

    马世龙并不知晓他们的身份,但见他们这样有礼,说的又是感谢自己的话。

    那他自然也不能含糊,对着他们微微拱手,算是还礼,也算是相识,萍水相逢皆是缘分。

    转而又见他们衣着朴素,眉头微微皱起。

    悄悄命马忠查一查他们的身份。

    若是真的困苦,今日也是有感而发,不是作秀不是引人注目,那便给些帮助银两。

    寒窗苦读都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队伍继续前进,很快便来到了应天府府衙门口。

    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徐文华,大老远的看见靖远侯爷来了,立刻便开始整理衣冠,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以后。

    笑着带着人迎了上去。

    “吾等参见靖远侯爷!”

    “都起来吧。”

    麻利的翻身下马,在走过徐文华身旁时顺手拍了拍,示意他赶紧跟上自己。

    自己有话要和他说。

    徐文华宦海浮沉多年,自然知晓马世龙的意思,立刻便起身跟上马世龙,落后半步,亦步亦趋。

    “现在赶至应天府科举的学子,大概有多少人知道吗?”

    “回禀侯爷,这些下官每日都有细察,直至今日在京的科举学子已有三千两百余人。”

    徐文华说着向后打了一个手势。

    一名书吏见状,连忙快走几步将手中的案卷递上。

    徐文华接过案卷特地先瞄了一眼,确定没错是后这才安心,“侯爷您请看,这是下官根据学子的情况,所制的详细表格。”

    马世龙接过来,大概的扫了几眼,确定就如徐文华说的那样以后。

    于是将案卷转交给常茂,让他拿着好好看看。

    学子聚集的地方要重点巡查,记得多派些人手,如果人手不够,可另寻五城兵马司帮忙。

    他们会很乐意帮忙的。

    还有做事要稳,手段要狠,不要怕惹事,后面有马叔给你们顶着!

    常茂听完咧嘴一笑转身就走。

    内班侍卫皇城军,就地开始分组,一半驻守应天府衙。

    另一半根据他手中案卷所记,立刻开始巡查地方!

    在常茂走后,马世龙又多想了想,再令徐文华派些衙役跟着一起,他们都是街面上的地头蛇,有些事情没他们还真不行。

    侯爷的命令徐文华自然不敢耽搁,立刻便让手下所有衙役出动。

    帮着侯爷带来的人去巡查。

    至于应天府衙里需要人怎么办。

    徐文华瞄了一眼外面,那些甲胄齐全兵刃完备的军士,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不存在。

    ——

    把这些事情安排好,马世龙坐到正堂的大位上。

    无聊的拿起一份文书翻看起来。

    这是一份状纸:城西小辛庄孙姓寡妇,状告村长赵三七仗势欺人,试图侵占自家五十亩土地。

    并且其子侄,还曾数次试图羞辱自己,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报官。

    请求青天大老爷为她主持公道!

    又是一个吃绝户的,马世龙无奈的在心中叹息,这样的事情他已经不知道见过多少次。

    不管是现在,以前,还是以后,这样的事情都不会消失。

    更不用大惊小怪什么。

    毕竟人性如此。

    只是他有点好奇地,应天府乃是大明京城,城外的大部分土地都属皇庄,或者像他这样的勋贵的田产。

    剩余一些零碎的,才会落到旁人手中,但价格却远超其他地区。

    一个普通的妇人寡妇,手中怎么会有五十亩这么多?

    还有这小辛庄马世龙也有那么一点印象。

    距离他名下一处农庄很近。

    不对!

    这小辛庄好像本就是他农庄的一部分,后来被他分出去数十顷之多,

    用以补偿给麾下战死士卒的家眷,让她们日后生活能有所依靠,而所分田亩的平均数字,好像是三十至四十亩。

    若再加上家中原有的田产,那差不多就是五十亩左右。

    这样说,这样算的话,那岂不是说这五十亩田产,这个孙姓的寡妇,与他麾下战死弟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