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四合院:回到54年,还好带系统 > 第571章 米哈伊尔造船厂

第571章 米哈伊尔造船厂

    “王区长,您来啦,快进来坐,还是二楼包厢。”一个西方面孔的姑娘,说着一口东北话,让王泽都不禁多看了两眼。

    跟着上了包厢,王宜风才笑着说:“爸,你也好奇吧,哈哈哈,那丫头是国内的俄罗斯族,反正现在俄语不咋地,但一口东北话可是熟练得很呢。”

    “这次过来还有俄罗斯族?”

    “对。”王志风点点头,继续说:“不光是俄罗斯族,离咱们这里不远的朝鲜族也有人过来。”

    “楚国这里不谈民族,只要能融入,就是楚国人,你後面的方针,也要往淡化民族区别努力。”

    民族这东西,并不是不能解决,尤其是好些民族都没有什麽自己的文化,但在楚国,最大的民族可不是汉族,而是俄罗斯人。

    未来这一点是必须要想办法解决才行,只有楚国人,只有对楚国的认同,才是自己人。

    想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毕竟人天生本性就是抱团。

    而民族,偏偏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牵连。

    这项政策,注定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只能靠时间一点点磨。

    等菜慢慢开上,王泽才发现,这里大部分都是川菜,笑道:“这何雨水是继承了川菜手艺啊?这里厨子也是雨水亲自做的?”

    王志风傻眼,他怎麽可能关心这麽细,等下一道菜来的时候,王志风直接问服务员。

    这才知道,这里的厨子都是从国内招来的,三个大厨,何雨水只是管理,根本不会下厨干活。

    “呀,族长您也来啦。”何雨水急匆匆进屋,虽说已经调整了呼吸,可面色还是能看得出来之前跑的挺急。

    何雨水听服务员通知,王区长来了,连忙开车过来,却没想到竟然还看到了王泽。

    很多年她都没有见过王泽了,这一次看到,第一眼她都没敢认,这也太年轻了,和她记忆里的王泽好像没有一点变化,时间彷佛在对方身上停止。

    但做了这麽久的生意,何雨水也不多问,面色如常打着招呼。

    “何婶,我爸这也是听说你开店了,特地过来尝尝。”王志风站起身招呼道。

    “雨水,坐下一起吃吧,好多年都没有见面,家里人怎麽样了?”王泽招招手询问道。

    “哎。”何雨水听话的拉开凳子坐下,然後笑道:“挺好的,有卫调过来我就跟过来了,家里两个男孩在造船厂工作,女儿在移民安置那边上班。”

    从王家村出来的家庭,和其他移民家庭不同,各个基本都是好几个孩子。

    计划生育在王泽的指示下,压根没有发挥作用,只要有怀孕的,直接送去大屿山出生,拿的都是大屿山户籍,计划生育的部门压根管不了。

    王泽点点头道:“不错,这里的发展比王家村街道会更好,以後的前途不小,提早过来也好。”

    何雨水点头应着,但内心却不相信这一点,要不是王有卫被调过来,她是不愿意离开京城的。

    虽说楚国赚的钱多,可发展前途她还是更看好京城。

    何大清已经去世好几年了,现在何雨柱何雨水兄妹孙子辈都有了,赚的钱也不少。

    对於何雨水他们这些四合院老邻居的发展,王泽多询问了几句。

    只是何雨水如今也不知道以前那些邻居现在的情况,都不住在一起了,联系早就断开。

    一顿饭很快吃完,这里的饭菜味道还是不错的,何雨水也是高价找的国内大厨,手艺完全不输何雨柱。

    社会变了,只要给钱,就能找到合适的人。

    第二天早上,王泽前往造船厂,造船厂建设在哈桑北边,距离哈桑城区60公里。

    哈桑南边因为靠近朝鲜,在规划中不会安置重要的工业。

    对於朝鲜,王泽的防范还是不小的,楚国成立的时候,朝鲜第一时间就提出异议,表达不满。

    原本他们和俄罗斯可是相连,现在一下子断开,虽然如今都在苏联这个整体的领导下,倒是没有太大变化,物资运输也只是多了一道检查而已。

    可如此多的汉人在哈桑建设,朝鲜又不眼瞎,当然知道楚国现在的情况。

    他们也怕楚国中断他们的物资。

     登录用户跨设备永久保存书架的数据,建议大家登录使用

    这一年,朝鲜对於楚国非常扭捏,一边向苏联提出不满,一边又想和楚国联系,试图加深双方的关系。

    只是面对楚国的冷淡反应,朝鲜在苏联那边的动作越发着急。

    可王氏关系通天,他们虽然着急,却始终没什麽进展。

    按照王泽的命令,如今楚国重点都放在城市工业建设上面,其他的一切照旧,一切都等苏联解体,楚国能够自行决定政策的时候才会对外施展自己的方针。

    现阶段,一切问题都要让步於工业建设,苏联的扶持必须要快速接下才行。

    甚至是城市建设,都因为承接苏联转移的工业而放缓。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个造船厂加上大量附属工厂建成之後,楚国将得到一条顶尖的造船产业链,哪怕其中部分工厂依旧在乌克兰那边,可少量配套王泽自己就能带着人攻关下来。

    有了这个造船厂,再加上原本的潜艇制造厂,楚国的海上力量将可以得到保证。

    等苏联解体后,他还会将生产su27的飞机制造厂也迁移到东边。

    这制造厂放在俄罗斯边上,王泽可没啥安全感。

    “进度有些慢啊。”王泽摇摇头叹气道。

    “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了,生产设备都已经送了过来,现在都放在仓库里面,等几个大型船坞造好,就能进设备了。”王志风跟在旁边解释道。

    他们身後,跟着的则是船厂暂时的管理人员。

    “技术上你们要继续发展,船坞还是太小了,只能用於建造驱逐舰,航母都没办法建造。”王泽挺不满,船台建造一方面没有保密性,另一点则是十万吨级以上的舰船,是无法在船台建造。

    他想要的大型战舰,船台可不够用。

    有着西伯利亚这个天然屏障,俄罗斯这里有冲突也闹不大,未来楚国的风险,只会来自於海上。

    而楚国的对外威慑力,也要通过舰船去实现。

    这也是为什麽他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选了造船业的原因。

    接着,王泽又去了配套工厂,尤其是是核心动力设备制造厂。

    这个工厂的技术,都是直接从乌克兰曙光机器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拉过来的。

    要不是有米哈伊尔的大力支持,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可是苏联最先进的技术,能够制造UGT25000型燃气轮机这个苏联最新的成果。

    这台轮机哪怕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最先进的东西。

    额定功率29000千瓦,能够驱动万吨级的大型舰船。

    王泽看着仓库里面存放着的轮机,这是四台从乌克兰直接拉来组装的。

    机型长16米丶重16吨。

    “很好,能够组装起来也很不错,不过还是要自产才行,所有人这个月将近翻倍。”王泽站在巨大的轮机旁边,对旁边围着的技术员们说道。

    “乌拉!太棒了,您放心,给我们两年时间,一定能实现制造。”

    将近翻倍,让在场的人纷纷欢呼起来。

    他们工资不高,可自被调来楚国这边,才发现工资是工资,奖金是奖金。

    每个月工资才两百多卢布,这年头都买不了什麽东西。

    可是奖金直接是发的美元,每个月根据任务目标,平均下来将近都能达到上千美元。

    原本被调来他们很多人心里还不愿意,可自从来了之後,纷纷庆幸自己被调了过来。

    也因为这里的待遇,现在在乌克兰的工程师,许多都打了申请,想要调来楚国这里的米哈伊尔造船厂。

    能给出这种待遇,主要还是为了吸引人才,如今那些高端人才还需要打申请,甚至可能不会被批准。

    可是等到苏联解体,乌克兰没办法在运行这些高科技产物之後。

    这些人将是他们的囊中之物,如果楚国能够完全将苏联的造船技术吃下来,未来发展更先进的技术将会有一个极其有利的平台让楚国施展。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