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抗战之血肉熔炉 > 第28章 探讨

第28章 探讨

    第28章探讨(第1/2页)

    李政委闻言,脸上那份书卷气褪去,眼神也变得明亮起来,顾家生的这句话仿佛触及到了他内心最核心的信念。他微微坐直了身体,却并没有直接回答顾家生的问题,而是反问。

    “顾长官,那你认为,我们八路军战士,是为何而战呢?”

    顾家生略一沉吟,谨慎地回答:

    “自然是保家卫国,驱逐日寇。”

    “没错,保家卫国,驱逐日寇。这是当下我们所有华夏军人所共同的目标。”

    李政委先是肯定,但马上又提问:

    “但这之后呢?等赶走了日本人之后,顾长官有没有想过,我们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便涉及到主义与理想了。”

    李政委拿起桌上的水碗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目光似乎已经透过小院,望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孙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伟大的,初衷也是好的,民族、民权、民生,描绘的也是一幅美好的蓝图。我们....也曾为它的实现而奋斗过。”

    李政委的语气带着一丝惋惜。

    “但是....顾长官,你我都应该清楚,如今挂着三民主义招牌的国府,官僚腐败,豪门垄断,民生凋敝,士兵不知为谁而战,百姓依然困苦。这个‘民’字,究竟是谁的‘民’?这主义,是否真的落到了实处?”

    他看向顾家生,眼神清澈而热切。

    “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一个建立在剥削和不平等基础上的旧社会,是无法真正拯救积贫积弱的华夏。所以,我们信仰共产主义,追求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社会。在我们的理想里,土地就该归种地的农民,工厂就该归做工的工人,政权就该归所有的劳苦大众。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新社会。”

    李政委的声音不高,但却充满了感染力,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理想主义光辉。

    “我们告诉战士们这些道理,让他们明白,他们现在忍受的艰苦,付出的牺牲,不仅仅是为了打鬼子,更是为了他们自己,为了他们的父母儿女,能生活在一个公平、正义、充满希望的新世界里。我们实行官兵平等,反对特权,就是要在军队这个小的范围内,先实践这种新社会的原则。”

    他的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起来。

    “顾将军,正因为我们有着这样超越眼前战争的目标,战士们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价值何在。他们不是为了某个长官,某个家族,而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这,便是共产主义赋予我们的力量。我相信,也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彻底扫除这片土地上的沉疴积弊,真正地拯救华夏,让她重获新生。”

    顾家生默默地听着,他能感受到李政委话语中的真诚与炽热。这番言论在顾家生作为穿越者的角度看来,确实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甚至带着些“读书人”的天真。

    1940年的华夏,内外交困,积重难返,谈何容易建立一个如此纯粹的新世界?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近乎纯粹的理想,赋予了眼前这支装备简陋的队伍一种难以言喻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凝聚力,他们将为之付出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8章探讨(第2/2页)

    听着李政委充满希望的描绘,顾家生的心情却有些复杂和难言。作为一个知晓未来走向的“过来人”,他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李政委和他无数的同志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那个“新社会”确实会建立起来。那是一个翻天覆地、告别了旧时代屈辱的全新华夏,其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那个崭新的社会,就真的如李政委此刻理想中那般,彻底涤荡了所有旧时代的尘埃和弊病吗?

    顾家生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后世的一些景象:物质丰富,国力空前强盛,这是李政委他们这一代人所难以想象的伟业。

    但阳光下总会有阴影,新的社会结构里,似乎依然存在着某些固化的阶层和隐形的特权,公平与正义在某些角落仍是需要不断努力争取的目标。那些李政委此刻深恶痛绝的“旧社会顽疾”,似乎改头换面,又以另一种形式在新生的肌体上重新扎根下来。

    理想是璀璨的,它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但现实的残酷的,它又总是充满了沟壑与曲折。

    他看着李政委那双因信仰而变的无比清澈明亮的眼睛,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敬佩,更有一份跨越时空的感慨。

    “李政委,我理解并敬佩你们的理想与牺牲。但就我个人而言,孙先生所创立的三民主义,它本身就包含了对于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的深刻构想。三民主义之本意,实为救国救民之正途,当下的弊病,并非主义之过,而是未能将其理想落到实处而已。”

    他知道历史的走向,也见过未来的景象。

    “李政委,其实无论是您所信仰的共产主义,还是我所认同的三民主义,其初衷都是为了探寻一条拯救民族于水火的道路。主义虽有不同,但这份救国之心是相通的。”

    他略微停顿,说出了那句蕴含了无尽深意的话:

    “只是……通往最终理想的道路,远比我们任何人此刻所能想象的,都要漫长和复杂得多。”

    李政委眼中热切的光芒微微收敛了一些,但又冒出别样的炽热,他发现眼前之人与他接触过的许多顽固派军官不同,顾家生有着一种基于自身立场的审慎与思考。

    他明白,思想的转变绝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在顾家生这种有着深厚“蒋军”背景和自身信仰的军官身上。他不再试图强行辩驳,而是将语气放得更加平和,带着一种同志式的期许。

    “顾将军所言极是,为理想奋斗的道路确实漫长。但正因为前路艰险,才更需要志同道合者并肩前行。”

    他的目光真诚地看着顾家生,话语虽隐晦,但招揽之意已悄然流露。

    “我们八路军的大门,始终向一切真心为国的仁人志士敞开。无论是为了眼前的抗战,还是为了那个或许遥远,但值得所有人奋斗的理想新社会,我们都希望能汇聚更多的力量。”

    顾家生自然听懂了这弦外之音。他心中苦笑,自己这身份和复杂的背景,注定了他无法投身于这纯粹的理想当中,有些东西是他无法向李政委解释的。

    他的“难言之隐”并非是对共产主义的怀疑,而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