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启大明 > 第一百零九章 杀完打扫乾净好过年

第一百零九章 杀完打扫乾净好过年

    第109章杀完打扫乾净好过年

    检法官继续念。

    「薛三省和李宗延探知御驾潜行去了山海关,开始筹谋。

    他们断定御驾回京,定会在滦州逗留,巡视滦州煤铁局,于是密谋诡计。

    原兵部尚书高第,向两人推荐了驻守滦州的建昌参将马光远。

    马光远贪墨兵饷,盘剥军士,正值平辽局诸军粮饷审计组即将入驻滦州各军营,审计查帐。

    马光远生怕事发,受到军法严惩,四处寻门路,找关系庇护。恰好寻到原籍滦州的高第门下。

    高第推荐马光远于薛丶李二人面前,同时指示心腹门生原石城知县罗得源,与薛三省的心腹门生永平府推官钱代治同谋,一并去说服马光远。

    威逼利诱,几番手段后,马光远答应行大逆不道之事。

    趁御驾巡视滦州各工厂时,领所部两千兵马袭击御驾..:

    薛丶李二人,老谋深算,只是利用马光远,趁其所部袭击御驾,场面一片混乱之际,潜藏死士一跃而起,行弑君之大恶..

    于是叫心腹亲信四处寻找死士,寻到两位辽东逃兵和两位巨寇,许下重金,又叫钱代治等亲信想法换身份,藏于煤铁局工厂中,等待时机。

    马光远一边与罗得源和钱代治虚与委蛇,一边悄悄向锦衣卫都尉司监营官出首..:」

    会审的众人听到这里,心里都乐了。

    果真都是聪明人。

    马光远深知,自己带着部众去闹饷丶去抄掠滦州,手下那些大头兵肯定是踊跃跟从。

    毕竟这种事就算追究起来,也会讲个法不责众,轻轻揭过,多半能捞一笔又逃脱罪责。

    但是君谋逆就不一样。

    这不会跟你讲法不责众。

    有一百人杀一百人。

    有一千人杀一千人。

    有一万人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杀一万人。

    一点馀地都不会留的。

    马光远敢带着自己的部众去御驾前「闹饷」,转背就会被部众们绑了去邀功领赏。

    再仔细一想。

    贪墨粮,遇到熊阎王这样不讲情面的,也只是砍自己一个人的脑袋,家人追赃而已。

    要是沾到弑君谋逆案,夷三族啊!

    赶紧举报!

    举报弑君谋逆案,肯定是戴罪立功,立下的大功连此前的贪墨粮饷案子都能一并销了。

    脑子稍微正常的都会选。

    检法官还在继续念公诉书。

    锦衣卫接到密报后,立即进行调查.:

    一番秘密调查,发现薛丶李二人在指使心腹亲信暗地里招揽死土。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张良派出百户王锋,化名乔装辽东逃兵,接近薛李亲信..:

    在滦州开始行动前,王锋把两位铁了心要弑君的巨寇悄悄杀了,伪装成卷款潜逃的假象。

    主持弑君行动的罗得源丶钱代治两人无奈,只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王锋和另一位辽东逃兵唐启元身上.

    唐启元,乃平辽局保卫局密探保卫局在肃清内奸时,察觉李宗延心腹门生,山海关巡抚衙门经历严立知有异常,便调唐启元化名乔装接近..:」

    后面会审的众臣差点笑出声。

    薛三省,李宗延,你们苦心设计,好一番精心策划,结果请的四个死士有两个是皇上的人。

    他俩把另外两个真的砍了,然后你们只能叫他们去杀皇上..:

    你俩是想活活笑死我们吗?

    跪在堂前的薛三省和李宗延,低着头,黑着脸,恨不得猛地一磕头,在地面上磕出一道缝钻进去。

    会审的众臣看着薛李两人,笑过之后心里却骇然。

    薛三省丶李宗延玩阴的根本玩不过皇上,反而被皇上玩弄于股掌之间。

    为什麽?

    锦衣卫镇抚司丶都尉司丶保安司,朝堂丶军队和地方各看一块。

    还有平辽局保卫局,专事监察百官的东厂。

    多少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大家..:

    许多人额头和后背都开始冒白毛汗了。

    检法官继续念公诉书,并开始展示各项证据。

    「这是薛三省丶罗得源丶钱代治怂渔和收买马光远的书信以及银两。

    书信与薛三省丶罗得源和钱代治笔迹核对无误。

    银子合计五千一百六十两...」

    马光远起了弃暗投明的心思,自然会配合锦衣卫的工作,哄骗薛三省三人写封书信是很简单的事。

    你不写我就不办事。

    没有拿到你的把柄,到时候把我卖了怎麽办?

    我们必须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等薛三省三人的信一收到,马光远转身就把他们卖了。

    「这是严立知四人收买死士的银两凭证,还有他们的口供。严立知供称,李宗延叫他招揽死士,他隐约猜到了原因,但是抱着侥幸的心态..:」

    侥幸的心态?

    这话有点意思。

    这事能侥幸吗?

    检法官详细讲述着案情,同时展示着一个接着一个的证据。

    有物证,有案犯和证人签字画押的口供和证词。

    会审众臣也都听出来许多内情。

    高第说自己冤,其实一点都不冤。

    薛三省和李宗延想干什麽,高第不知道吗?

    心里清楚的很。

    他既不想下河打湿自己的鞋,又想跟着一起吃鱼。鼠首两端,风险不想承担,又想分果实。

    跟现时的世子文人一样。

    可是他就不想想,弑君谋逆能沾边吗?

    又一个见小利而忘义,谋大事而惜身的例子。

    足足两刻钟,检法官把弑君谋逆案公诉书念完,会审的众臣觉得有些奇怪。

    这麽一起惊天大案,除了现在到案的三位主犯,二十多位从犯,四十七位知情不报者,只株连了地方一百二十多人,其中江南有一百馀人,已经叫缇骑去缉拿,在南京会审。

    居然只株连这麽点人?

    不到两百人,好意思叫弑君谋逆大案吗?

    众臣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可是看着在堂前巴拉巴拉念公诉书的检法官,会审的众臣们似乎又意识到什麽。

    从检法官公诉的新诉讼司法制度,再到弑君谋逆案没有扩大化,皇上是爱惜羽毛呢,还是另有想法。

    检法官念完公诉书,自顾坐下。

    王之案一拍惊堂木,喝问道:「薛三省丶李宗延丶高第,你们三个首犯,现在可以自辩。谁先开始?」

    薛三省三人对视一眼,不知道如何自辩。

     弑君谋逆大案,人证物证全摆在面前,经得起勘查覆核,证据确凿。

    整个案件理得非常细,许多细节和证据,薛三省三人自己都忘记了,听完公诉书一念,这才想起,还真有这麽一回事。

    这种情况下怎麽去争辩?

    迟疑了半刻钟,李宗延昂着头说:「皇上背弃儒理圣学,起用异端邪说,信任奸侯浊吏,大兴奇淫技巧,有违祖制!

    臣等苦口婆心进谏劝说,却被置之不理长此以往,大明国将不国,臣等届时如何去见大明列祖列宗。

    出此下策,臣自觉有违为臣之道,不忠不孝。

    可是大义与小节,臣还是愿取大义。」

    听着李宗延慷慨陈词,薛三省泪流满面「嵩毓公,你道出了吾辈心声!薛某附言,吾辈不为一已之利,只求儒理永续,大明永昌..

    王之案没有出声反驳或质疑,只是看着高第问:「人犯高第,你有何自辩的?」

    高第还是觉得委屈,自己明明没有做什麽,怎麽就成了首犯了。

    可马光远丶罗得源的证词却足以把他定为首犯。

    「没有。」一肚子委屈的高第忿然地答。

    「人犯李宗延和薛三省已经自辩。公诉方,你可以反驳。」王之案说完后,装作擦汗,从袖子里滑出一张写满字的纸片,贴在右手心里,瞄了一眼。

    没错,程序符合皇上要求。

    右手一扣,纸片滑回衣袖里,王之案昂首挺胸,坐得宛如一棵青松。

    公诉方另一位检法官站起来,他二十多岁,脸上还有几个青春痘。

    说话又快又急。

    「人犯李宗延和薛三省百般狡辩,却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政见不合可以杀人吗?

    我跟你意见不合,我又争不过你,于是我就在路上等你下班,给你一刀。

    可以这样吗?

    不可以!

    无论是从大明国法还是道德伦理,都不允许这样做。

    既然政见不合不可以杀人,那就更加不可以弑君谋逆!

    综上所述,你不能为了你认为的正义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我们可以为了百姓,去剿灭盗贼丶草寇,因为这些人杀人越货丶违反国法。

    我们也可以为了国家,去斩杀寇边的建奴和鞑虏,因为他们侵犯大明,残害百姓!

    但是唯独不能为了心中的正义去害别人。此时你心中所谓的正义不是善,而是恶!跟那些为了心中恶念去茶毒百姓的盗寇杀人犯没有任何区别!」

    会审的众臣听得目瞪口呆。

    我听到了啥?

    不用想,这个检法官十有八九是皇上培养出来的。

    嘴里这一套套的小词,肯定是皇上教的,

    王之向后左右鳖了警,看到众臣的神情,心里呵呵一乐。

    继续看吧,律政厅这些人,跟皇上学了不少东西,还有更让你震惊的。

    王之案一拍惊堂木,「薛三省丶李宗延,检法官的话你们听到了吗?你们还可以自辩。」

    李宗延嘴巴张了张,说了一句:「无知小儿,知道什麽啊!」

    薛三省迟疑半刻钟,最后哭丧着脸说:「我问心无愧。」

    接下来就很快,公诉书摆在那里,薛三省等人犯也提不出有利的反驳意见,只是一个劲的说「燕雀焉知鸿鹊之志」,「我为国为民,问心无愧」之类的汤面话。

    在新定的司理审判过程中,这属于无效辩护,主审官王之案可以把它们当成一串的屁。

    不过为了慎重起事,他还是叫书吏把这些话记录在案。

    弑君谋逆大案,证据确凿,人犯也认了,只要不株连甚广,审起来非常快,两天就审完了。

    王之案依照大明律,判「薛三省丶李宗延丶高第三主犯处凌迟,罗得源丶钱代治等从犯处腰斩,夷父母妻三族,家产抄没..

    来宗道等四十七人知情不报,判西市口弃市,家眷充军西北,家产没收..:

    其馀未到案涉案人员,另案司理审判。」

    李宗延脸色惨白,浑身抖得要散架了。

    高第当场晕死过去。

    薛三省丶罗得源和钱代治当场屎尿齐出,搞得公堂一片恶臭。

    接下来是审理崔景荣为首的卖国通贼案,

    这个案子牵涉的人就多了。

    朱由校在山海关就杀了一批,那些人牵涉到京师以及其它地方人员,跟这起卖国通贼案合并处理。

    审了足足十一天,从冬月审到腊月,结果光首犯就有四百三十七人,从犯三千九百七十八人,

    知情不报者两千一百五十六人。

    王之案最后依律判定,「首犯丶从犯者卖国通贼,罪无可赦,首犯判腰斩,合家满门抄斩,家产抄没。

    从犯弃市,家卷充军西北,家产抄没..:

    知情不报者合家流配三千里,家产抄没..:」

    两案判定书呈到御前,很快就一并御批下来。

    「着年前行刑!杀完打扫乾净好过年!」

    皇上真是个急性子。

    腊月十九日,赶在各衙门封印前,西市口开始杀人。

    京师五城的百姓们,在天启六年的新年之前,看到了一出出精彩大戏。

    好久未见的千刀万剐,一刀两断丶人却痛苦挣扎许久才咽气的腰斩,一大家整整齐齐拎着头上路.

    夷三族不是开玩笑的。

    在历代王朝都是最严厉的刑罚,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京师西市口杀完后,地方官府会接到旨意和刑部行文,按着户籍和族谱挨个点名,抓起来一一当众处斩。

    漏了一个,州县堂官自已得填进去。

    西市口人杀完了,两起大案才刚刚进入高潮。

    凌蒙初主编的《大明朝报》创刊第一期和第二期,火速出炉,沿着各个水陆驿站,四百里加急向大明各地传去。

    传到京西西山,传到避居这里的前首辅方从哲手里。

    传到了直隶真定,东林党魁首丶前吏部尚书赵南星手里。

    传到了山西蒲州,前首辅韩手里。

    很快传到了江南。

    传到了南直隶无锡,东林党魁首丶前左都御史高攀龙手里。

    传到江西南昌,前首辅刘一燥手里。

    也传到福建福州,前首辅叶向高手里。

    第一期头版是「制置司文化局奉圣谕通报天启五年冬季攻势大捷!」,第二版是斩获建奴儿哈赤子侄孙子和八旗贵族名单,第三版是立功人员名单...

    第二期头版是「弑君谋逆,罪大恶极!」

    第二版是「卖国通敌,猪狗不如!」

    看着这像是皇上御笔钦拟的标题,几位大佬神情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