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曹丕瞬间把心放在肚子里,正襟危坐等着庞统发挥。
庞统把手伸到空中,云淡风轻的压了压,整个议事厅瞬间没一个人说话。
别看王迪在曹魏平时跟个老好人似的,他要真是老好人也坐不稳这个位置。
菩萨没法力还叫菩萨吗?
佛祖没五指山,那猴能悔悟吗?
王迪人不狠,在曹魏根本立不稳。
只见庞统缓缓说道:
“丁家兄弟,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曹彰公子擅自调兵毫无争议,尚书台所有的公文都有备份,尚书台从来没有给曹彰公子发出过任何调兵的命令,你要是不信可以去查!”
“先王在世的时候,所有的书信命令也全部由我代笔,所有魏王的命令必须加盖三位管家的印章之后才能发出,三位管家与我都能做证,先王从未调曹彰公子回来。”
“曹彰公子擅自调兵证据确凿,现在我们要议的只是曹彰公子该怎么处理!”
听到庞统的话,丁仪直接顶了上去:
“王相国!难不成就这么想稀里糊涂的把曹彰公子的罪定了?”
“你在掩饰什么?你在害怕什么?倘若曹彰公子要是真有罪,你又何必这么着急?”
“怕是有人心虚,想杀人灭口吧!”
听到丁仪的话,庞统捋了捋自己的秀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王迪要杀人之前的习惯动作。
旁人看到这一幕或许还会害怕,但是丁仪自视在曹魏根深蒂固,他认为王迪根本不敢杀他。
丁仪直接说道:
“怎么?被我戳破了想杀人灭口?”
“你杀的了我,你堵的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吗?”
“王子启,别以为你权势滔天我就怕你,我父亲跟先王并肩作战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
曹彰的支持者们,还有曹植的支持者们纷纷给丁仪叫好:
“丁大人好样的!”
“丁大人精神点,别丢份!”
“丁大人才是我大魏的忠臣啊!”
庞统听到丁仪的话,平时风度翩翩的话,竟然有些失态:
“丁仪!你到底想干什么?”
丁仪看着庞统一字一顿的说道:
“我请求让曹彰公子自己当着这众人的面,说说自己到底是不是擅自带兵,让曹彰公子自己把事实澄清!”
庞统直接摇头否决:
“叛逆之人的话,岂可轻信!”
听到庞统这话,丁仪心中便有了七八成的把握。
曹彰公子擅自带兵返回邺城这件事,其实谁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就是曹彰自己有野心,干的一件蠢事。
但是曹彰就算再蠢,也不会当着这么多文武群臣自己承认是擅自带兵返回邺城。
只要曹彰自己出来说话,他就能借机把这水搅浑,到时候或许能帮曹植公子趁乱取利也未可知。
反正如今这魏王的大位也不是曹植的,大局稳对曹丕有利,大局乱对曹彰曹植有利。
丁仪这一招虽然险,但也是看准了才走的。
只见丁仪站在议事厅当中,看着周围所有的群臣说道:
“曹彰公子乃是先王血脉,难不成连个申辩的机会都不给吗?”
“众位大臣!你们就眼睁睁的看着那王迪迫害先王血脉吗?!”
听到丁仪的话,曹丕面如死灰。
这剧情跟他昨天想的不一样啊!
王迪,你究竟要干嘛?快还击啊!
正当曹丕两只手在案子底下默默攥紧的时候,庞统看向曹真:
“子丹,你的想法呢?”
听到庞统的话,曹丕瞬间看向曹真。
曹真是曹丕的铁杆,也是曹操最信任的曹家子弟,可以说是完全的自己人。
这个时候,曹真总该会顺着王迪说话吧?
只见曹真犹豫片刻后,看着王迪说道:
“子启,我觉得丁仪兄说的似乎有理,确实没有不让曹彰公子申辩的道理。”
曹丕听到曹真这话,整个人不可置信。
难不成曹真这自己的铁杆要临阵倒戈?
难不成这是王迪联合曹植曹彰的支持者,给自己做的局?
昨夜不是说陪我演戏吗?
剧本上没这段啊?
曹真的话说完,庞统终于露出自信的笑容:
“好!非常好!”
“那就让曹彰公子出来替自己申辩吧。”
“著作郎何在?”
著作郎就是曹魏的史官,此刻由卫觊担任。
卫觊出身河东卫氏,可能这个人因为三国演义没有写他的事,属于比较冷门的人物。
但是实际上此人在曹魏的地位不低,而且对我国书法有着重要意义,乃是‘卫门书派’的开山祖师。
卫觊听到庞统的话,拿着纸和笔就站了出来。
“相国,卫觊在此!”
庞统点了点头:
“一会儿把曹彰的公子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记录给后世,让后人评说!”
“带曹彰!”
庞统也不废话,直接一声中气十足的喊话,让人把曹彰带来。
可惜他面前没有惊堂木,要不然直接能cos包公。
看到庞统突然理直气壮起来,丁仪有些疑惑。
难不成这庞统真不怕到时候曹彰乱说一起,撤上谁就咬谁吗?
不到三十秒,曹彰就出现在会议厅门外,可见曹彰早就被准备好了。
曹彰被五花大绑,在四个侍卫的看管下走了进来。
他一进来就看见坐在主位,身穿王服,头戴王冕的曹丕。
只见他对着曹丕喊道:
“子桓!我不服你!”
“父王居然把大位传给了你!”
“你哪里比得上我?我能使五十斤的大刀,开三石的弓,领着三千骑兵敢冲击上万匈奴人的队伍。”
“这些你都能做得到吗?”
听到曹彰的话,刚才还悬着心的曹丕瞬间把心放回肚子里了。
有些人,一开口你便知道他是什么层次。
曹操要是能把位置传给曹彰,那是脑子真有病了。
曹丕刚要说话,直接被庞统打断。
“卫觊,把曹彰公子刚才的话,记录在案!”
只见卫觊奋笔疾书:
“彰曰:子桓!吾不服汝!父王竟将大位传于汝!汝何能及吾?吾可使五十斤之大刀,开三石之弓,率三千骑兵敢于冲击上万匈奴之众。此等事汝皆能为乎?”
这话只要记录在史书上,曹彰是什么样的人,后世之人基本上都能看明白。
他的思维还停留在,魏王应该传给最能打仗的人。
就这一点,曹操就不可能传位置给曹彰,更何况还得绕过曹丕和曹植。
庞统这一手不可谓不厉害。
只见庞统接着说道:
“曹彰公子,大王念昔日兄弟之情,不忍审问于你,今日我代大王问你。”
“你从幽州带回三万精兵,意欲何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