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行人跳下飞梭,顿时看到马皇后等人。
    朱元璋哈哈大笑:
    “妹子,吓到你了吧。”
    “母后!”朱标下了飞梭,直奔马皇后。
    马皇后一把抱住朱标,眼中带着宠溺。
    “母后,我们回来了。”朱标笑着道。
    “好好好,回来就好!”马皇后上下打量着朱标,面露喜色。
    母子俩寒暄完,马皇后看了朱元璋一眼,又看了徐达和后面的一众士兵,她懂得在外人面前维护朱元璋面子的道理,于是微微躬身,行礼道:
    “陛下神威!”
    朱元璋大笑,回头吩咐徐达:
    “天德,你们先回去,明日召开大朝会!”
    “是!”徐达等人这才退下。
    等他们走后,朱元璋大手一挥。
    偌大的飞梭顿时缩小万倍,变成了模型一样的东西,马皇后眼睛瞪大,一脸惊奇。
    宫女太监们更是见了鬼一样,表情精彩。
    朱元璋走到马皇后面前,一脸得意:
    “妹子,怎么样?咱这宝贝厉害吧。”
    他把飞梭递给马皇后。
    马皇后接过飞梭,满脸惊奇:
    “这是什么?”
    朱元璋简短介绍了一番,马皇后听得一脸惊奇。
    朱元璋笑呵呵地开口:
    “妹子,以后你也可以坐上它,咱带你看遍大明的千山万水。”
    “竟然如此神奇。”马皇后目光异彩连连。
    朱元璋笑着点头,随后他目光落在身后的太监宫女身上,不禁问道:
    “妹子,你在作甚?”
    “噢,臣妾在设计大明的官方和民间服饰。”
    朱元璋点点头,没再多问这个。
    他相信马皇后的审美和眼光。
    大明的汉服要在继承汉唐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
    朱元璋是乞丐汉子出身,审美不在线。
    但马皇后可不是底层出身。
    她是郭子兴的养女,从小养在大门户之中,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审美,加上她本人又是个接地气的,所以这件事交给她再合适不过。
    因为朱元璋的到来,马皇后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事,一家三口前往坤宁宫。
    “妹子,咱再给你看一个宝贝!”朱元璋在马皇后好奇的目光下,取出自己千辛万苦获得的万粮宝瓶,一脸笑眯眯的样子:
    “你看,就是这个瓶子。”
    马皇后盯着宝瓶看了一会儿,直接问道:
    “此物有何作用?”
    “它可以倒出源源不断的粮食。”朱元璋还没说话,朱标就抢先答道:
    “母后,这是万粮宝瓶,只要投喂灵石,就能产出许许多多的灵米,而且那些灵米特别香甜,要比种出来的稻米好吃许多。”
    “何止是好吃许多,同为粮食,口味却是天壤之别,百姓们吃了这种口味的粮食,咱敢说再也无法咽下以前的粮食了。”朱元璋笑道。
    朱元璋此话一出,朱标突然皱起眉头:
    “父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要让百姓都吃这种灵米吗?会不会惯坏了他们。”
    朱元璋不以为意:
    “区区一点口味正常的粮食,又怎么能惯坏大明的百姓?他们吃过的苦已经够多了,以后大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朱标点点头,没再纠结这个。
    他自幼受儒家思想较深,强调的是节俭。
    所以冷不丁就冒出这句话来。
    然而,马皇后却一脸震惊:
    “这个瓶子,能倒出源源不断的米粮?”
    这……简直让她刷新了三观。
    竟然还有如此神器之物。
    马皇后不是什么无知妇女,她也是有政治眼光的,所以当知道宝瓶的作用后,她立马意识到此物的重要性。
    若果真如标儿说的那样,天下亿万百姓,只怕再也不用忍饥挨饿。
    易子而食,食观音土的人间悲剧也不用再上演了。
    “母后,这当然是真的。”朱标笑着开口:
    “您以后就好好享福吧,不用再那么节俭了。”
    马皇后虽然成了一国之母,但生性节俭,时常自己在宫中织布做饭,完全没有任何架子。
    马皇后点点头,笑道:
    “好,若果真如此,我大明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随后,朱元璋命御厨的人做了一顿饭菜,主食就是万粮宝瓶产出的米。
    一家三口像普通百姓家那般有吃有笑。
    其乐融融。
    夜色渐晚,明亮的烛光下,房间里传出一家人和蔼嬉笑的声音,仿佛房间里的不是大明的皇帝、皇后、太子。而是普通的一家三口。
    次日,奉天殿。
    群臣早早就来上朝了。
    此时,大多数文臣武将正在窃窃私语。
    不多时,朱元璋来到奉天殿。
    群臣高呼万岁,一系列礼节过后,朱元璋扫视下方,却一句话都没说。
    见朱元璋不说话,百官们不仅迟疑起来。
    一个个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就在此时,朱元璋突然捡起一本册子,道:
    “李相,户贴制度进行得如何?”
    李善长徐徐出列,行礼道:
    “上位,一切正在按部就班进行。”
    朱元璋又问:
    “目前为止,已经统计多少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