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开局自爆:国家带我支援亮剑 > 第157章 就你叫天下第九关?

第157章 就你叫天下第九关?

    39年8月28日,晚8点,娘子关外。

    娘子关,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处,是太行山脉的重要隘口,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扼守正太铁路的咽喉,是鬼子控制华北、保障补给线的关键据点。

    37年10月,日军攻占娘子关后,为了防备大夏军队的反攻,他们在此构筑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外围警戒线:在关外2-5公里的制高点和交通要道修筑炮楼和碉堡,形成第一道防线,用于侦察和阻击。

    主防御带:在关城附近的山麓和村庄布设地堡群、机枪阵地、铁丝网和雷区,构成交叉火力网,封锁所有进攻路线。

    核心堡垒:在绵山山顶和关城内部修建大型炮楼和炮兵观察所,居高临下控制整个战场,确保日军能随时炮火支援。

    娘子关外五公里的山坳里,晋察冀第一军分区的战士们正在做最后的战前准备。

    为了攻占号称天下第九关的娘子关,老聂给第一军分区配备了18挺59式高联机枪,24门65式无后坐力炮以及50门巴祖卡火箭筒。

    军分区杨司令站在前沿指挥所里,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最后一次核对作战地图,目光停在标着程家垴的红色圆圈上。

    “报告司令员!”侦察兵通过步话机来电,声音压得很低,“前沿观察哨确认,日军第一道防线的12个碉堡全部亮灯,哨兵换岗完毕。”

    杨司令看了看腕表,时针正好指向8点,他深吸一口气,下令道:“开始行动!”

    随着命令下达,一场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攻坚作战拉开了序幕。

    程家垴高地是鬼子第一道防线的核心支撑点,这座突兀的山头上,日军修筑了三座呈品字形分布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彼此间有交通壕相连。

    “第一火力队就位!”步话机里传来低沉的声音。

    距离程家垴800米外的一处隐蔽山坳里,三门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已经架设完毕。

    炮手们借着月光,通过光学瞄准镜锁定了目标——那座高出其他建筑一截的观察所。

    “放!”

    随着一声令下,三发炮弹呼啸而出。几乎在同一时刻,程家垴山顶爆起三团耀眼的火光。观察所的木质顶棚被整个掀飞。

    “命中目标!”观察员激动的声音从步话机里传来,“鬼子观察所完蛋了!”

    与此同时,娘子关外围的其他日军据点也遭到了同样的打击。

    18挺59式高射机枪被部署在多个隐蔽阵地,14.5毫米的穿甲弹如同死神的镰刀,开始横扫日军碉堡的射击孔。

    李大柱蹲在一挺59式高射机枪旁,作为全团最优秀的机枪手,他被分配来操作这个只见过5天的大家伙。

    “班长,这玩意儿真能打穿鬼子的碉堡?”新兵小王凑过来,声音里满是怀疑,“我看那枪管都快赶上我胳膊粗了......”

    李大柱没有回答,而是调整着瞄准镜,心跳越来越快。

    这枪的瞄准镜比他用过的任何武器都要精密,连碉堡射孔里的阴影都看得一清二楚。

    “各小组报告情况。”步话机里传来团长低沉的声音。

    “高机一组就位。”

    “高机二组就位。”

    李大柱深吸一口气:“高机六组就位。”

    而随着整体作战命令的下达,李大柱猛地扣下扳机。

    59式高射机枪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枪口喷出半米长的火舌。

    14.5毫米穿甲弹以每秒近千米的速度呼啸而出,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耀眼的红线。

    子弹狠狠撞在碉堡外墙上,砖石碎块四处飞溅!14.5毫米穿甲弹在混凝土表面炸出碗口大的弹坑,火星迸射。

    几发子弹还钻入了射击孔,碉堡内顿时传来鬼子的惨叫。

    “打得好!继续压制!”观测手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

    就在这时,一道刺眼的火光从侧翼闪过。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那座碉堡的顶部被整个掀飞——是无后坐力炮开火了!

    李大柱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他参军2年,打过多次攻坚战,还从未见过如此干净利落的拔点作战。

    以往需要付出几十条人命才能拿下的坚固工事,现在竟然在几秒钟内就被摧毁了!

    “转移目标!十点钟方向,第二个碉堡!六挺高机,集火射击!”观测手急促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李大柱迅速摇动方向机,新的目标出现在瞄准镜中。

    这个碉堡明显已经察觉到了危险,射孔里的机枪正在疯狂扫射,子弹在他们头顶呼啸而过。

    六道火舌同时喷吐而出,14.5毫米穿甲弹对着射击孔和观察窗,如暴雨般倾泻向碉堡。

    虽然大部分都打在墙体,但还是有少子弹灌入,在狭小的空间内疯狂弹跳。

    碉堡内瞬间炸开了锅——子弹穿透钢板、击碎弹药箱、撕裂人体,火花四溅,浓烟翻滚。

    鬼子的机枪手刚想调转枪口,就被一发穿甲弹迎面击中,整个上半身当场爆裂。弹片和碎骨在密闭空间内横飞,惨叫声此起彼伏。

    短短十几秒后,碉堡内的火力彻底熄灭,只剩下滚滚黑烟从射击孔中涌出。

    “漂亮!”团长通过步话机兴奋地喊道,“就这么打!各小组自由寻找目标,把鬼子的乌龟壳一个个敲碎!”

    战场形势完全呈现一边倒的局面,日军精心构筑的防御体系在这支钢铁洪流面前脆弱得如同纸糊。

    59式高射机枪的超远射程和恐怖穿透力,让日军机枪手根本不敢露头;

    而无后坐力炮的精准打击,则将一个个坚固工事炸得粉碎。

    “前进!”随着团长一声令下,步兵们跃出掩体,向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的日军前沿阵地冲去。

    李大柱和他的高机组也收到了转移阵地的命令,当他们扛着机枪来到新的射击位置时,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个老兵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原本密布碉堡和铁丝网的前沿阵地,现在只剩下一个个冒着青烟的弹坑和扭曲变形的钢筋。

    几头幸存的鬼子士兵正跌跌撞撞地向后方逃窜,很快就被追击的子弹撂倒。

    “这......这也太轻松了吧?”小王瞪大眼睛,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

    李大柱没有功夫回答,他正忙着架设机枪,准备为进攻的战友提供火力支援。

    但内心深处,他和所有战士一样,被这种前所未有的火力优势深深震撼了。

    “突击队前进!”

    借着夜色和日军混乱的掩护,三个突击排的战士开始向程家垴摸进。

    “高机一组,压制左侧碉堡!”

    “无后坐力炮三组,瞄准右侧碉堡下层射孔!”

    步话机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指令,杨司令站在观察位上,通过望远镜清楚地看到这场“剥洋葱”式的攻坚作战。

    最左侧的碉堡首先遭到毁灭性打击。一挺59式高射机枪从1200米外持续扫射,14.5毫米子弹将射击孔周围的混凝土打得千疮百孔。

    碉堡内的日军机枪手刚打出一个短点射,就被穿透而入的子弹击中胸口,整个人倒飞出去。

    就在日军火力被压制的瞬间,十几发82毫米破甲弹对准碉堡的薄弱部位,虽然大部分空了,但也有两发命中,爆炸掀开了大块混凝土,露出里面的钢筋骨架。

    突击队员趁机逼近到200米内,十具巴祖卡齐射,两发火箭弹呼啸着钻入缺口,在碉堡内部引爆。

    无后坐力炮也好,巴祖卡也罢,经过几天训练,说难听点,夸张点,还处于随缘命中法阶段,但战士们坚信一个真理:一发不够就十发,十发不够就一个基数。

    反正总有一发会跟目标来个亲密接触,这就叫火力覆盖式精确打击!

    “轰——”沉闷的爆炸声从碉堡内部传出,紧接着是砖石坍塌的轰鸣,这座工事在短短三分钟内就变成了一堆冒着青烟的废墟。

    同样的场景在各个日军据点同时上演。

    八路军战士们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叫火力碾压。以往需要付出几十甚至上百人伤亡才能拿下的坚固工事,现在只需要几分钟的精确打击就能解决。

    “司令员!程家垴主堡还在抵抗!”参谋急切地报告。

    杨成武举起望远镜,看到那座最大的碉堡仍在喷吐火舌。

    这座工事明显比其他碉堡更坚固,高射机枪的子弹只能在表面留下一个个白点。

    “让火力队集中打击!”杨成武果断下令,“把无后坐力炮前移到800米位置!”

    9门无后坐力炮在机枪掩护下迅速转移阵地,炮手们冒着日军的零星火力,将沉重的炮身架设在新阵地上。

    “装填破甲弹!”

    “瞄准碉堡顶部!”

    “九炮齐射——放!”

    九发炮弹几乎同时命中碉堡顶部较薄的防护层。

    剧烈的爆炸后,碉堡顶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早已准备好的突击队员立即发射火箭弹,爆炸的火光从缺口喷涌而出。

    但这座主堡比想象的还要坚固,即便遭受如此打击,仍有日军在底层负隅顽抗。

    “接着炸!”突击连长双目赤红,声嘶力竭地吼道。

    刹那间,两轮巴祖卡火箭弹拖着耀眼的尾焰呼啸而出,与无后坐力炮的精准打击形成完美配合,爆炸的火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冲击波震得地面都在颤抖。

    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程家垴主堡的底部结构终于支撑不住,钢筋混凝土发出令人牙酸的断裂声。

    整座碉堡如同被巨斧砍倒的参天大树,先是微微晃动,继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倾斜。

    砖石崩裂,钢筋扭曲,最终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轰然倒塌。

    晚8点30分,随着最后一座碉堡的覆灭,日军精心构筑的第一道防线宣告全面突破。

    战士们望着眼前这片曾经会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的阵地,此刻竟在短短半小时内就被彻底摧毁,无不热血沸腾,士气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