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开局自爆:国家带我支援亮剑 > 第176章 炸锅了

第176章 炸锅了

    发布会结束后不到一小时,#新能源5000亿计划#的话题就冲上了各大平台热搜榜首,阅读量以每秒上万的速度激增。

    某乎热榜上,相关问题“如何评价国家新发布的5000亿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下面已经积累了上千条回答。

    点赞最高的是一位ID为“产业观察者”的用户:

    “先说结论:这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又一里程碑式战略。冷链5000亿才刚落地,新能源5000亿就跟上,这种投资力度和节奏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

    为什么敢这么投?因为我们几十年的韬光养晦和战略定力给了我们这样的底气。

    西方不是总说我们大政府干预市场吗?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战略定力!”

    评论区里,一条来自IP地址显示为齐鲁的回复格外醒目:

    “冷链项目我们县已经动工了!从征地到开工不到两周,现在工地热火朝天,县领导天天蹲在现场,效率高得吓人,听说年底就能投入使用。新能源这个5000亿,我看行!”

    这条回复下面迅速聚集了数百条来自全国各地的跟帖:

    “冀州人民表示羡慕,我们这的冷链项目还在选址阶段。”

    “坐标粤省,冷链园区已经打好地基了,每天路过都能看到几十台塔吊在转。”

    “陕省十八线小县城发来贺电,我们这冷链项目昨天刚举行开工仪式,县长说这是县里历史上最大的投资项目。”

    而在小破站,知名键政UP主观棋不语的直播间里,人气已经突破百万,屏幕上的他正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朋友们,这就是阳谋!赤裸裸的阳谋!西方那些政客现在估计正在紧急开会呢——跟不跟?有没有能力跟?

    我们率先实现燃油车淘汰,就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你们天天喊环保,怎么连个燃油车都淘汰不了?”

    弹幕瞬间爆炸:

    “太对了!西方那些NGO又要开始精神分裂了!”

    “哈哈哈,想到那群白皮猪的表情就爽!”

    “观棋老哥说到点子上了,这就是制度优势!”

    UP主喝了口水,继续慷慨陈词:“更绝的是什么?是我们的产业配套能力。从锂矿开采到电池生产,从电机研发到整车制造,我们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西方想跟?先问问他们的工会答不答应关停燃油车工厂,再问问他们的资本家愿不愿意投资新产线!”

    直播间礼物刷得飞起,一艘艘航母和火箭不断划过屏幕。

    然而,并非所有声音都是赞美的。

    在某个小众论坛,一篇题为《5000亿新能源计划是劳民伤财的宏大叙事》的帖子悄然出现:

    “国家有钱为什么不直接发给大家?搞这些虚头巴脑的项目有什么用?

    老百姓现在最关心的是房价、医疗、教育,不是你们那些高大上的产业升级!”

    这篇帖子很快被搬运到某博,引来一片骂声:

    “又见发钱党,你们除了会要钱还会什么?”

    “典型的短视!没有产业升级哪来的就业和税收?没有就业你拿什么买房看病?”

    “建议楼主移民非洲,那里不用搞产业升级,天天领救济粮就行。”

    最犀利的回击来自一位认证为经济学教授的博主:

    “某些人总以为国家发钱就能解决问题。请问,鹰酱倒是经常发钱,解决问题了吗?相反,我们的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了就业,拉动了上下游产业,最终惠及全民。

    冷链项目预计带动了上百万就业,新能源只会更多,这才是真正的发钱——发的是可持续的收入!”

    在一片争论声中,一条看似无关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注意:

    “我说怎么前两天突然公布发现2000多公里锂矿呢,原来在这等着呢!”

    这条微博下的评论画风突变:

    “你兔爹这是在告诉洋鬼子:赶紧买新能源,别想用原材料卡脖子,你兔爹家里矿多的是!”

    “哈哈哈哈,西方那些锂矿巨头现在脸都绿了吧?”

    “建议下次直接公布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锂球,气死他们!”

    与此同时,海外媒体的报道也开始影响国内舆论。

    BBC的一篇题为《大夏新能源野心威胁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文章被翻译转载,文中忧心忡忡地写道:

    “如果大夏真的在2035年淘汰燃油车,那么欧罗巴和北美的传统车企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条新闻下的高赞评论是:

    “BBC终于说了句实话,不过他们漏了一点——不仅是车企,整个石油美元体系都要颤抖!”

    某博上,一位认证为某车企工程师的博主发长文分析:“很多人只看到5000亿这个数字,却没看到背后的产业逻辑。

    实际上,这笔钱将撬动至少5万亿的社会投资。以充电桩为例,政府投资建设主干网络,民营资本就会跟进布局社区、商场等场景,形成良性循环。”

    文章最后写道:“这才是特色制度市场经济的高明之处——政府引导,市场发力,既不是完全放任,也不是大包大揽。”

    夜深了,但网络上的讨论热度丝毫未减,在某大学的校园论坛里,一个题为《新能源计划与我们的未来》的帖子引发了大学生们的热烈讨论。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太清楚这个计划的意义了。”楼主写道,“去年秋招时,新能源车企开的工资比传统车企高30%,而且招聘数量是后者的三倍。这不是什么宏大叙事,而是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

    跟帖中,不少应届生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历:

    “拿了两个offer,一个是德系燃油车,一个是国产新能源,果断选了后者。”

    “我们导师的课题组刚接了个国家项目,经费直接翻倍,师兄师姐都被预定完了。”

    “坐标某985机械专业,今年秋招新能源企业来的数量比去年多了50%。”

    而在另一个角落里,某投资交流群里,消息正以每分钟上百条的速度刷新:

    “明天新能源板块肯定涨停!”

    “已经全仓押注锂电池概念股了!”

    “听说某龙头车企正在筹备科创板上市,这波要起飞!”

    群主发了一条长消息:“冷静分析,这次计划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上游材料和中游设备企业。特别是锂电设备,未来五年需求会爆发式增长。”

    有人立刻回复:“已经调研过了,某设备厂商的订单排到明年年底了,正在扩建厂房。”

    与此同时,在某跨国车企的亚太区总部,一场紧急会议已经持续了整夜。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投影仪上显示的正是大夏新能源计划的详细内容。

    “我们必须调整战略了。”亚太区总裁揉着太阳穴说,“总部那些老顽固如果再坚持燃油车路线,我们就等着被市场淘汰吧。”

    他的副手小声提醒:“但是转型需要巨额投资,董事会能批准吗?”

    “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总裁猛地拍桌,“立刻准备两份报告,一份分析大夏计划的威胁,一份提出我们的应对方案。

    记住,重点强调——要么现在咬牙投资,要么逐渐退出市场!”

    而在千里之外的某个普通家庭里,一位父亲正在早餐桌上对儿子说:“大学就报新能源汽车专业吧,未来二十年这都是朝阳产业。”

    儿子咬了口包子,含糊不清地问:“那我的赛车梦怎么办?”

    父亲笑了:“傻小子,新能源车加速更快!听说最新款百公里加速只要2.3秒,比你喜欢的那些燃油超跑还快!”

    儿子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