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这个藩镇过于凶猛 > 第235章 卖的是身份

第235章 卖的是身份

    刘靖那句“吾之子房”的赞誉,深深地印在了李邺的心上。

    这四个字,是君主对谋臣的最高认可,是足以让天下士子为之疯狂的评价。

    李邺那张狰狞扭曲的脸上,肌肉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一下。

    那双始终沉寂如古井的眸子里,第一次倒映出复杂的光,混杂着激动、苦涩。

    他却缓缓摇了摇头,沙哑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嘲:“贫道一介毁容废人,山野村夫,何德何能,敢与留侯相提并论。刘刺史此言,折煞贫道了。”

    刘靖却像是没听见他的自谦,松开手,重新落座。

    刘靖却是不以为意,他松开手,重新坐下,目光灼灼地看着对方。

    “先生不必过谦。”

    “靖虽不才,却也自信有几分识人之明。”

    “先生胸中所藏,是安邦定国之策,是天下走向的棋谱,是能让万民免于水火的经緯之才。”

    “这,又岂是十万披甲之士所能比拟的?”

    刘靖的每一句话,都平实而恳切,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撼动人心。

    李邺沉默了许久,那微微塌陷的肩头,仿佛卸下了半生的风霜。

    他缓缓抬起头,迎着刘靖的目光,嘶哑干涩的声音里,第一次带上了强烈的情绪。

    “府君可知,为何贫道甘愿留下?”

    不等刘靖回答,他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世人皆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贫道却以为,谋士易得,然明主难遇。”

    “贫道虽隐居泰山,却也时常云游四方,冷眼旁观这天下风云。这数十年来,天下风起云涌,野心勃勃者多如过江之鲫。”

    “然其辈。”

    李邺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不加掩饰的轻蔑:“大多不过是逞一时血气之勇的莽夫,或是时运加身的庸才,空有争霸之心,却无经纬之能。”

    “至于那寥寥几个叫得上名号的枭雄,亦不过是私心过重,或格局太小,皆无开创盛世的真正气象。”

    “贫道本以为,此生所学,终将与这副残躯一同化为尘土。却未曾想,能在这江南一隅,得遇刺史。”

    说到此处,他那双清亮的眸子,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这番话,既是解释,也是一种彻底的交心。

    刘靖听完,心中激荡,他知道,自己彻底得到了眼前这位国士的认可。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李邺,再次深揖及地,姿态之恭谨,远超之前。

    “靖诚心,邀先生出山,任我刺史府掌书记一职,为我擘画天下,不知先生可愿屈就?”

    刺史府掌书记。

    从九品的小官。

    这个名头听起来,甚至有些微不足道。

    可李邺却瞬间明白了刘靖的全部用意。

    官职是官职,差遣是差遣!

    掌书记的名头,可以不引人注目,可以让他这个“毁容废人”避开世俗的非议与惊扰。

    但“为我擘画天下”这六个字,才是真正的权柄!

    这是首席谋士的地位!

    是未来歙州大政方针的最高制定者之一!

    是君主毫无保留的信任!

    李邺深深地看着刘靖,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加掩饰的真诚与渴望。

    他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那身满是补丁的道袍,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在进行一场极为神圣的仪式。

    然后,对着刘靖,躬身作了一个标准的俗家大揖,头颅深深低下,将那张可怖的面容埋入阴影之中。

    “李邺,愿为刘刺史效犬马之劳!”

    就在此时,公舍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

    “刘刺史,贫道来了!”

    人未到,声先至。

    杜光庭风尘仆仆地闯了进来,他显然是一路疾行,道袍下摆还沾着些许泥星。

    他一进门,便看到了李邺躬身作揖,而刘靖正伸出双手,郑重地虚扶着对方的画面。

    空气中,一种名为“君臣相得”的氛围正在无声地流淌。

    老道士先是一愣,随即抚着长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得意,放声大笑起来。

    他指着李邺,用一种老友间才有的熟稔语气打趣道:“好你个李青阳,当初贫道三番五次请你出山,你都推三阻四。”

    “如今,你可是又欠了贫道一个天大的人情了!”

    李邺缓缓直起身,那张可怖的面容已经恢复了古井无波的淡然,仿佛刚才的激动从未发生过。

    他只瞥了杜光庭一眼,用那沙哑的嗓音平淡地回了一句。

    “且先欠着,债多不压身。”

    得了如此国士,刘靖只觉前路豁然开朗,胸中郁积的诸多疑虑一扫而空,忍不住长笑出声。

    “来人,备宴!”

    “今日,我要为李先生接风洗尘!”

    他又转身对杜光庭道:“杜道长,劳烦你去一趟,将袁袭、茕茕子道长一并请来。对了,还有胡别驾、施怀德等人,也一起叫上。”

    “今日我等,不醉不归!”

    ……

    酒宴并未设在铺张的前衙,而是设在了刘靖处理公务的后宅公舍之内,显得格外亲近。

    菜肴并不奢华,只是几样精致的家常小菜,主菜则是一整头炖煮的热气腾腾的羊肉,一坛上好的新安春。

    月上中天,清冷的辉光洒满庭院。

    席间,气氛热烈而融洽。

    刘靖亲自为众人引荐,郑重地介绍了李邺的身份。

    “诸位,这位是青阳散人,李邺先生。自今日起,便是本官的掌书记,总领府衙文书,参赞军政要务。”

    他的话音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加重了语气。

    “李先生之言,便如我亲至!”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胡别驾以及张贺等人心中剧震,他们都听出了这句话背后那重如泰山的份量。

    这是将李邺的地位,拔高到了一个仅次于刘靖本人的超然高度!

    张贺与吴鹤年初见李邺那张可怖面容时,心中确实咯噔一下,本能地生出一丝戒备。

    但在酒宴上,听着李邺就着舆图,将天下大势、各方利弊剖析得鞭辟入里,条理清晰,他二人那点外貌偏见早已被震得烟消云散。

    此刻,他端起酒碗,第一个站起身,对着李邺一拱手,声音洪亮。

    “李先生大才,贺佩服。”

    一杯酒下肚,刘靖心中大快。

    他的核心班底,终于初步成型了。

    有负责制定战略方向的舵手,有管理内政的帮手,外加一帮能人异士。

    整个团队的架构,已然稳固。

    一顿酒宴,不仅是为李邺接风,更是刘靖在向自己的核心团队,明确未来的权力架构与战略方向。

    宾主尽欢,直至深夜。

    翌日。

    天色未亮,晨曦的微光刚刚透过窗棂。

    李邺便已穿戴整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刘靖的书房。

    他没有丝毫的客套与寒暄,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开始翻阅府衙内堆积如山的各类文书、卷宗、户籍、税册。

    他看得极快,却又极细,那双清亮的眸子仿佛能穿透泛黄的纸张,看到背后隐藏的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名字所代表的真实含义。

    当刘靖将自己后续准备推行“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的初步构想告知他时。

    饶是李邺心性坚韧如铁,也被这石破天惊、足以颠覆千年田税制度的国策给震撼得半晌无言。

    他并未像寻常谋士那般,立刻高谈阔论,纸上谈兵。

    他只是沉默良久,仔仔细细地将刘靖想法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询问清楚,反复推敲。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让刘靖都肃然起敬的决定。

    他要亲自下乡。

    “刺史此策,乃是开万世太平之基石,然其势之烈,亦如燎原之火,稍有不慎,便会反噬其身。”

    “歙州虽小,然各县风土人情、田亩状况、宗族势力皆不相同。”

    “邺需亲眼去看,亲耳去听,掌握了第一手的情报,才能为府君这把将要改天换地的利刃,寻找到最精准的下刀之处。”

    这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之才!

    刘靖心中感慨万千,当即拍板,亲自从玄山都中,挑选了五名最精锐的牙兵,让他们换上寻常百姓的衣服,化作仆从,暗中护卫李邺周全。

    送走了李邺,刘靖片刻不停,翻身上马,马蹄敲击着青石板路,直奔新安江畔的军器监。

    李邺为他擘画了天下,而他,则要为这幅宏伟的蓝图,锻造出最锋利、最霸道的画笔!

    此刻的军器监,已然是一座昼夜不息的战争巨兽。

    所有其他兵器的生产几乎全部停滞,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如同百川归海一般,疯狂地倾斜到了那吞噬金铁的庞然大物之上——神威大炮!

    高大的工棚内,十几座新砌的巨型熔炉正喷吐着烈焰,将空气都烧灼得扭曲。

    金红色的铜汁在巨大的坩埚中剧烈翻滚,散发着令人敬畏的高温。

    工匠们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肉上挂满了汗珠,在蒸腾的热气中,他们呼喊着号子,用巨大的铁钳,小心翼翼地将一炉炉滚烫的铜汁,注入到早已准备好的巨大陶范之中。

    见到刘靖到来,浑身油污、眼眶深陷却精神亢奋的任逑,像一头兴奋的蛮牛般冲了过来,拍着被熏得漆黑的胸脯,大声保证:“府君宽心,有了第一尊的经验,咱们改进了模具和浇筑流程,如今是三炉同开。最多再有两个月,赶在来年开春冰雪消融之前,十尊神威大炮,必能准时交付!”

    刘靖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满意地点了点头。

    十尊!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幅清晰无比的画面。

    十尊黑沉沉的巨炮在战场上并列排开,随着他一声令下,发出震耳欲聋的雷鸣般的咆哮,坚固的城墙在浓烟与烈火之中,如同沙土堆砌的玩具般轰然崩塌!

    任何坚城,任何精锐,在这跨时代的伟力面前,都将化为齑粉!

    这十万贯,花得值!

    钱,咬咬牙总能挣来。

    真正卡脖子的,是火药。

    即便刘靖又是建硝田,又是改进工艺炼硫磺,可这些原始的化学手段,产量实在有限。

    如今火药工坊每日产出的颗粒火药,堪堪只够一尊大炮打上十几二十发。

    为此,连威力巨大的“天雷子”的生产都已经全面叫停,所有的火药,都优先供应给新成立的神威营进行操练。

    炮兵,是真正的吞金巨兽。

    这个兵种的战斗力,就是用一桶桶火药和一颗颗沉甸甸的铁弹,活生生喂出来的!

    没有成百上千次的实弹轰击,就练不出那些能闭着眼睛完成所有操作、能用肉眼精准估算弹道的本事!

    “对了!”

    任逑忽然想起一事,眼中放出异样的光彩,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下官胞弟受到咱们铸炮的启发,整日里神神叨叨的,前几日忽然跑来找我,说他琢磨出了一个‘甲叶铸模法’!”

    “他说,若是能成,以后咱们的铁叶札甲,甲叶便可直接用铁水浇筑成型,省去锻打、裁剪等好几个繁琐步骤,生产效率至少能翻上一番!”

    “哦?”

    刘靖心头猛地一震,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

    这不就是后世的铸造工艺嘛!

    虽然铸铁的韧性不如锻铁,但用来制作甲叶,只要控制好厚度和配方,防护力绝对够用!

    而效率的提升,是几何倍数的!

    这意味着,他能用更短的时间,武装起一支全身披甲的重装步兵!

    “好!太好了!”

    刘靖一把抓住任逑的手臂,用力地摇了摇。

    “告诉任迹,让他放手去干,需要什么人手、材料、钱款,军器监全力支持,不必向我请示!”

    “若是成了,本官重重有赏!”

    巡视完军器监,刘靖又策马赶往黄山深处的秘密工坊。

    这里,是驱动他整个战争机器不断运转的黄金血脉,也是他最大的秘密所在。

    随着工匠们对流水线作业愈发熟练,如今制糖与制盐两大工坊的产量节节攀升,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白糖的日产量已经突破了百斤,精盐更是高达数千斤。

    仓库里,那堆积如山的雪白糖霜与盐晶,在昏暗的油灯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看得主管小猴子心惊肉跳,几次三番地找到刘靖,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请求。

    “刺史,咱们库房里的糖和盐都快堆不下了,再这么下去,没地方可放了,是不是……可以多卖一些出去?”

    刘靖却依旧坚定地摇头:“堆不下了就停工。白糖,每月一百斤。精盐,每月一千斤。多一两都不行。”

    拍了拍小猴子的肩膀,看着他那张困惑不解的年轻脸庞,刘靖耐心地解释道:“你要记住,我们卖的不是糖,也不是盐。”

    “我们卖的,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是那些顶级权贵圈子里的入场券。”

    “物以稀为贵。这东西一旦放量,就像路边的石头一样,便一文不值了。”

    “你明白吗?我要的,不是一次性的买卖,而是源源不断、无可替代的垄断暴利!”

    刘靖看着那些雪白的结晶,眼中看到的却不是糖和盐。

    那是一座座金山,一座座银山。

    他仿佛能看到,这些洁白的粉末,正通过崔家的商路,化为一船船的生铁、粮食、牛皮、硫磺,源源不断地运回歙州。

    那些挥金如土的世家权贵,正用他们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为自己武装起一支足以踏平江南、问鼎中原的无敌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