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我带着两白旗反清怎么了? > 第一百零七章 蟠龙山大捷,吴三桂绝後!【

第一百零七章 蟠龙山大捷,吴三桂绝後!【

    第107章蟠龙山大捷,吴三桂绝后!【4k】

    「对!总爷,投了吴王跟鞑子干吧!」

    在部下们的呼喊声中。

    于奋起头皮发麻根本不知道该怎麽办才好。

    然而就在这时。

    一队披挂重甲的八旗兵却赫然进入他的营中。

    「你们这些绿营要干什麽?」

    「是不是想造反!」

    西安将军傅喀禅厉声呵斥。

    八旗兵披甲执锐虎视耽地包围闹事的绿营兵。

    在八旗兵的震下绿营们哗然可领头的绿营兵却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

    竟然振臂大呼道:「兄弟们!鞑子来的正好,跟他们干了!」

    话语未落,咻的一声。

    一支犀利的箭矢从副都统喇代的手中射出。

    贯穿了绿营兵的喉咙令他倒在了下去。

    刹那间,看着死在自己面前的领头者。

    剩下的绿营兵肝胆俱裂。

    纷纷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低下了头去。

    不敢在八旗兵面前再行造次。

    傅喀禅冷笑一声命八旗兵将这群闹事的绿营驱散。

    随后便看向于奋起道:「于总兵,你连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住,我大清要你何用!」

    此言一出于奋起顿时满脸涨红愤怒不已。

    「傅将军,我军粮道被吴贼屡屡袭击,军中早乏粮。」

    「你率领的八旗兵却每日依旧大吃大喝。」

    「而我的部下连粥都吃不上只能清汤寡水。」

    「再这样下去恐怕就不是哗变那麽简单了!」

    话语未落,傅喀禅勃然大怒。

    他想要处置于奋起可是看着绿营兵现在的情况却只得强压火气了。

    因为军中乏粮绿营早已不满。

    他要是处置了于奋起恐怕会引发大变。

    「军中虽然乏粮,可我八旗将士能打自当多吃一些,你们绿营赢弱就合该少吃些。」

    傅喀禅冷冷回应。

    「傅将军,事到如今说这些又有什麽用?」

    「你还是和王提督一道寻个法子让大军离开保宁吧。」

    「再这样下去恐怕真的要出大事了。」于奋起叹气道。

    此言一出,傅喀禅亦是屈不已。

    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粮道。

    傅喀禅其实也做了很多时间,

    他在漫长的后方补给线上设立若干个据点配属了分遣队。

    每队多则两三百人,少者数十人。

    用来保护粮道防止吴军偷袭。

    有时还特地派出一支较大的兵马专门用来护送粮食。

    然而即便如此在吴军的袭击下清军的粮道依旧几乎瘫痪。

    原因无它,地势利于吴军而不利于清军。

    傅喀禅的粮道都在崇山峻岭中。

    而负责袭击他粮道的狄三品军队却出身于云南极其擅长山地作战。

    面对在云南十五年已经习惯那里地势的西营军队。

    清军又怎麽可能在秦岭巴山的崇山峻岭中护住自己脆弱的粮道呢?

    所以事到如今傅喀禅早已经没有办法了。

    「将军,既然大军粮尽,保宁城已是无望。」

    「还是尽早北返不要白白在保宁城下等死吧。」

    大帐之中,清将云集。

    陕西提督王一正拱手开口向傅喀禅请愿,

    清军南下的原本目标是想保住保宁这个据点。

    否则保宁不守吴军就能直接控制剑阁将清军挡在四川以外。

    然而当清军南下到这里的时候保宁却已经开城投降。

    既然如此,清军已经粮尽,自当退兵了。

    然而王一正是想退兵。

    可傅喀禅却长叹道:「要是能退兵本将军早就退了。」

    「如今吴狗屡屡出现在保宁城外袭扰我军粮道监视我军大营。」

    「要是我军主力贸然撤退。」

    「王屏藩必会发起总攻对我军穷追猛打。」

    「等到那时,在崇山峻岭之中只怕本将军的四万兵马会全军覆没啊!」

    傅喀禅闭上了双眼满脸的无力。

    正如他所说如果能撤军他早就撤了。

    然而在王屏藩虎视耽的情况。

    清军主力坚守蟠龙山还能有些拖些时日。

    可一旦离开大营放弃跟吴军的对峙。

    那麽等待他们的必然是王屏藩的穷追猛打。

    毕竟清军身后的剑阁虽然巍峨又峥嵘然而这道雄关却是面向北方的。

    傅喀禅若是撤退完全无法指望剑阁能阻挡吴军的追击。

    只能被王屏藩在秦岭巴山一路追着打到汉中乃至西安!

    「既然不能撤,难不成四万大军要在保宁城下活活饿死吗?

    王一正苦涩地开口。

    清军现在的情况正如傅喀禅所说一旦撤退会被吴军穷追猛打。

    可要是不撤他们继续待在保宁城下又能如何?

    总不能让绿营兵活活饿死在这里。

    「王提督放心吧,本将军已经致书平郡王罗可铎。」

    「请他率领八旗兵从西安进入汉中接应我军。」

    「等平郡王的大军抵达汉中控制剑阁后我军就可从容脱身。」

    「即便到了那时王屏藩依旧不死心可在平郡王的大军接应下吴狗们也拿我们没有办法!」傅喀禅冷笑道。

    他现在贸然撤军必然死路一条。

    可要是再坚持一阵等罗可铎的大军抵达。

    那麽保宁城下的四万清军就有希望全身而退了!

    在傅喀禅的坚持下即便军中粮尽。

    保宁城下的清军依旧在蟠龙山大营苦苦坚持维持着跟吴军的对峙。

    与此同时,挂抚远大将军印的平郡王罗可铎抵达西安后得知保宁清军危急。

    也马不停蹄率领三方清军风尘仆仆不顾休整立马挥师开往汉中进行接应。

    两支清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近。

    然而就在此时,大量援兵却骤然涌进了保宁城中。

    原来郑蛟麟丶程廷俊等人历时一个多月。

    已经率领两万多四川绿营兵从重庆丶万县等地来到保宁。

    得到这支援兵后王屏藩魔下军力大增已经是傅喀禅所部的两倍以上。

    与此同时,狄三品囤积在建昌等地的粮食也顺长江而下抵达重庆。

    又经由嘉陵关运抵保宁城下。

    事到如今,随着持续一个多月的对峙。

    清军不仅师老兵疲,饥肠,

    王屏藩魔下更是大军云集,士饱马腾!

    此时此刻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他哪里还能忍受得住。

    「通知狄将军不用再等了。」

    「为防止罗可铎率军前来支援致使傅喀禅逃脱。」

    「明日一早本帅就会率领主力发起决战。」

    「请他也从侧面出击截断清军后路在保宁城下一举全歼清军主力!」

    这位吴三桂授予重任的四川总统杀气腾腾颁布了军令。

    翌日清晨,天还蒙蒙亮时。

    王屏藩丶郑蛟麟丶吴之茂丶程廷俊丶严自明等人就率领大军涌出保宁扑向蟠龙山。

    吴军士饱马腾,斗志昂扬。

    数万大军将清军围得三面水泄不通,只留下北面围师必阙。

    坐等清军逃窜痛打落水狗。

    在傅喀禅惊孩的眼神中王屏藩亲自擂响战鼓。

    郑蛟麟等将蜂拥攻营。。

    嘉陵江上又有吴军的战船来回巡游截杀清军。

    一时间,炮声震动,地动山摇。

    数万吴军呐喊冲杀仅仅一个冲锋就杀上蟠龙山冲进了清军大营。

    傅喀禅见状还能继续抵抗,

    然而他摩下的西安八旗虽然久在西北还有战力。

    又粮草未断尚有作战,

    可王一正丶于奋起丶鲍照三人的绿营兵却饥肠。

    等吴军来攻时非但没有奋力作战反而逃散一片。

    傅喀禅见状只得下令焚毁营盘收拾残兵败将逃离蟠龙山向汉中突围。

    途中河北总兵鲍照被吴之茂斩杀。

    兴安总兵于奋起率军投降。

    清军一路丢盔弃甲,死伤无数。

    仅有陕西提督王一正还在率兵跟随傅喀禅突围。

    大败之下绿营如此凄惨。

    八旗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包括副都统喇代在内的三十六名八旗将领死在了吴军的追杀下。

    然而即便兵败至此清军的噩梦依旧没有结束。

    当他们突围至槐树岭时。

    傅喀禅和王一正又遭遇了狄三品的军队。

    两军一经遭遇狄三品当即指挥将士猛攻。

    蜀王旧部陈建亲率千骑突入清军之中。

    手起刀落阵斩了王一正。

    冯万保和张明志各率精兵猛攻。

    面对狄三品的凌厉攻势。

    清军彻底崩溃,不但绿营兵被搜杀无遗。

    傅喀禅又在槐树岭丢下十三名八旗将佐这才侥幸逃到剑阁。

    经此一战,满清的西安八旗几乎全军覆没,

    跟随傅喀禅来到保宁的五千八旗兵仅有八九百人逃出升天。

    继衡阳丶磨盘山丶镇江丶厦门等战后。

    王屏藩和狄三品配合再次创下了一个歼灭八旗兵的神话。

    成建制地消灭了西安八旗。

    除此之外,蟠龙山一战陕西提督王一正丶河北鲍照战死,兴安总兵于奋起投降。

    入蜀的三万五千名绿营兵折损三万以上仅有两千多人跟随傅喀禅逃入汉中。

    如此傲然的战绩真可谓是惊世骇人。

    此战过后,王屏藩和狄三品二人名扬天下。

    他二人倒也不居功自傲在保宁之战获胜后当即率领大军突入剑阁直指汉中。

    蟠龙山大捷的消息也以惊人的速度传遍天下并呈现在吴三桂的面前。

    只不过此时此刻,即便王屏藩和狄三品两位良将为吴三桂打出了惊人的蟠龙山大捷。

    这位周王的脸上都无法出现笑容了。

    因为在松滋大营中。

    一位逃回来的侍卫正在向他禀告一个惊天噩耗,

    「你说什麽?应熊让你们带着世南下。」

    「结果却在襄阳境内被清兵截杀,世死在了乱军之中。」

    「侍卫们全部战死只有你侥幸逃脱!」

    盯着这位侥幸逃回来的侍卫吴三桂双眼血红,怒声质问。

    「回禀王爷,属下无能未能将王爷的世孙带回来啊!」

    侍卫们趴在地上连连叩首豪陶大哭。

    吴三桂气得浑身发抖。

    他的孙子吴世已经在裹阳境内被鳌拜的军队杀害。

    事到如今这位周王哪里还能不明百一切。

    螯拜一面跟他和谈一面却在裹阳境内布防截杀。

    这明摆着是想让吴三桂绝后。

    只可恨他还一厢情愿在松滋眼巴巴地等着鳌拜送还吴应熊父子与他划江而治。

    「你们出京之时应熊是被困在北京。」

    「你们出京之后可曾听过清廷准备和我议和护送应熊一家南下。」

    吴三桂拳头紧牙齿紧咬不死心地开口。

    「王爷,属下们带着世子一路南下并未听说鞑子想要与王爷议和的风声。」

    「也从未听闻清廷要放世子一家南下与王爷划江而治。」

    「若是如此,世孙也不会在襄阳遇害啊!」

    眶当一声,一柄宝刀被吴三桂抽出惊得侍卫魂飞魄散。

    下一刻吴三桂一刀砍在帅台上。

    「老贼欺我!」他怒火冲天,几乎癫狂。

    如今吴世南下遇害,吴应熊又被困在北京之中。

    吴三桂虽然还有一个儿子吴应麒。

    可他却脾气暴躁,妄自尊大,只知道争勇斗狠。

    又如何能继承偌大的吴周基业。

    可以说随着吴世的死吴三桂已经后继无人了!

    这让这位周王如何能不气。

    「呀呀呀!」

    他连连挥砍将帅台大卸八块。

    旋即这位周王却是仰天长啸落下了一抹流泪。

    「鲁虾—————鲁虾—————鲁虾!」他绝望呼唤。

    心中竟然升起对远在天南的陈成一丝怨恨。

    侍卫哪里能不知道他的意思,

    鲁虾作为吴三桂的心腹一直都是刺探军情接应人手的得力人选。

    如果是他亲自领队北上未尝不能接回吴世播。

    只可惜这位心腹却因为陈成在滇京事变被洒出一箭射杀!

    正是此事才最终酿成了如今吴周后继无人的苦果。

    如今爱子被囚,世孙又遇害的吴三桂肝肠寸断。

    不但怨恨鳌拜连陈成也一并恨上了。

    「王爷节哀啊!」侍卫呐喊劝慰。

    「节哀?本王怎麽节哀?」

    吴三桂怒极反笑:「本王已经后继无人又如何节哀。」

    「况且应熊被囚,世遇难,节哀又有何用?」

    「事到如今唯有让鳌拜节哀方泄本王的心头之恨!」

    「传孤军令,插鼓聚将!」

    「本王要亲提大军渡过长江跟鳌拜决一死战!」

    吴三桂的怒吼在大帐中响起瞬间震动了整个松滋大营。

    如今吴应熊虽然被囚吴世被害吴三桂已经后继无人形同绝后。

    然而这位周王毕竟尚有馀力并没有像历史上一样日渐消沉。

    反而因为儿孙们的死点燃了吴三桂心中已经熄灭的战意。

    这位戎马三十年的天下名将恨意滔天。

    终于决定兵渡长江跟鳌拜决一死战与满清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