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猎狮虎,宰狼熊,你说是普通书生? > 第六百一十三章 三千万两引出的血案

第六百一十三章 三千万两引出的血案

    第六百一十三章三千万两引出的血案(第1/2页)

    而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地方势力,看到江南的下场,全都老实了。

    他们知道,跟刘启作对,就是自寻死路。

    还不如顺从,说不定还能保住一些东西。

    就这样,刘启用铁血手段,彻底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反对的声音,暂时消失了。

    但刘启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平静,暗地里,肯定还有人在搞事情。

    果然,没过多久又出事了,这次不是叛乱,而是更阴险的手段。

    “陛下,国库的账目出问题了。”

    新任的户部侍郎李明急匆匆地跑来报告。

    “有人在账目上动了手脚,至少有三千万两银子不知去向。”

    三千万两,这可不是小数目。

    相当于国库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查,给朕查清楚。”刘启的脸色很难看。

    他刚刚清理了一批贪官,没想到这么快又有人敢伸手。

    李明带人查了三天三夜,终于查出了眉目。

    原来,是户部的几个老吏,联合京城的几家大钱庄,做了假账。

    他们把国库的银子,以各种名目转移出去,然后放贷收利息。

    利息他们分,本金亏了算国家的。

    这种手法很隐蔽,如果不是李明认真,很可能就被糊弄过去了。

    “人呢?”

    “都抓起来了,一共涉及三十七人。”

    “好,公开审判,让所有人都看看,贪污的下场。”

    三天后,京城菜市口,三十七个贪官被押上了断头台。

    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都想看看这些蛀虫的下场。

    刽子手手起刀落,三十七颗人头滚落在地。

    鲜血染红了地面,也震慑了那些还想伸手的人。

    但刘启知道,光靠杀是杀不完的,必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李明,从今以后,所有的财政收支,都要公开透明。”

    “每一笔钱从哪来,到哪去,都要记录清楚,定期向社会公布。”

    “还有,成立审计部门,专门负责查账。”

    “任何部门,任何人,都要接受审计。”

    “包括朕在内。”这话让李明很惊讶。

    连摄政王的账都要查?

    “陛下,这,这不太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朕说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朕如果贪污,一样要受处罚。”

    “这样才能让百姓相信,新政是真的,不是换汤不换药。”

    李明被刘启的魄力折服了。

    一个最高统治者,愿意把自己也纳入监督体系。

    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办。”

    就在刘启忙着整顿内政的时候,外面又传来了消息。

    “陛下,北方急报,蒙古各部联合起来,集结了三十万骑兵,准备南下。”

    三十万骑兵,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如果真的打过来,北方边境肯定守不住。

    “他们想干什么?”

    “他们说,大晋内乱,正是南下抢掠的好时机。”

    “还说,如果陛下愿意,可以和谈,但要割让河套地区,每年进贡白银五百万两。”

    “岂有此理。”

    刘启拍案而起,这些蒙古人,真是给脸不要脸。

    看大晋内部有点乱,就想趁火打劫。

    “传令**,率领北方军团,给朕把这些蒙古人打回老家去。”

    “记住,朕不要和谈,朕要他们彻底臣服。”

    “是。”**接到命令,立刻率领十万新军北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百一十三章三千万两引出的血案(第2/2页)

    同时,刘启又调集了大量的新式武器。

    加农炮,加特林机枪,甚至还有几架原始的热气球,用来侦查。

    有了这些装备,对付蒙古骑兵,就像大人打小孩。

    果然,战斗打响后,完全是一边倒。

    蒙古骑兵引以为傲的冲锋,在机枪面前,就是送死。

    成片成片的骑兵倒在冲锋的路上,连新军的阵地都没摸到。

    而新军的炮兵,可以在十里之外,就把蒙古人的营地炸上天。

    热气球在天上侦查,蒙古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新军的眼睛。

    新军的骑兵虽然不多,但装备精良,机动性强。

    追着蒙古人的屁股打,打得他们哭爹喊娘。

    不到一个月,三十万蒙古骑兵,被打得只剩下不到五万。

    其余的不是死了,就是投降了。

    蒙古各部的首领,全部被活捉,他们跪在**面前,磕头如捣蒜。

    “将军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了。”

    “我们愿意臣服,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冷笑一声,“晚了,陛下说了,不接受你们的臣服。”

    “你们的草原,从今以后,就是大晋的领土。”

    “你们的部落,全部解散,编入户籍,成为大晋的子民。”

    “愿意放牧的,继续放牧,但要向朝廷交税,愿意种地的,朝廷分给土地。”

    “孩子必须上学,学习、汉语和新学。”

    “十年之后,你们就会忘记自己曾经是蒙古人。”

    “你们的后代,会以身为大晋人而自豪。”

    这不是征服,这是同化。

    彻底消灭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认同,让他们变成汉人。

    蒙古首领们听到这话,比死了还难受。

    但他们没有选择,不接受,就是死。

    就这样,困扰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北方游牧民族问题,被刘启彻底解决了。

    草原成了大晋的牧场,蒙古人成了大晋的牧民。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再次震动。

    刘启的手段,一次比一次狠。

    对内,他清洗贪官,打击士绅,对外,他吞并蒙古,征服四方。

    短短几个月,大晋的版图扩大了一倍。

    国库虽然因为战争有所消耗,但抄家和征服带来的财富,远远超过了消耗。

    现在的大晋,比任何时候都要富有,都要强大。

    而这一切,都是那个年轻的摄政王带来的。

    渐渐地,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不是他们不想反对,而是不敢。

    刘启的新军,刘启的政策,刘启的手段,都让他们感到恐惧。

    这个人,简直就是个怪物,他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治国,他有新政,打仗,他有新军,搞经济,他有新学。

    甚至连教育,法律,他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最可怕的是,这些东西都很有效。

    百姓的生活确实变好了,国家确实变强了。

    在事实面前,所有的反对都显得苍白无力。

    就在大家都以为刘启会就此罢手的时候,他又搞出了新花样。

    “朕决定,举办一届大晋科技博览会。”

    “邀请全世界的科学家,发明家,来大晋展示他们的成果。”

    “优秀的,朕重金聘请,加入大晋科学院。”

    “最优秀的,朕亲自接见,授予爵位。”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不理解。

    花那么多钱,请一帮外国人来,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