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猎狮虎,宰狼熊,你说是普通书生? > 第六百二十七章 想贪?门儿都没有

第六百二十七章 想贪?门儿都没有

    第六百二十七章想贪?门儿都没有(第1/2页)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到了张居正的身上。

    张居正的脸色阴晴不定,内心也在激烈地斗争。

    理智告诉他,刘启的计划太过冒险,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但情感上,他又隐隐觉得刘启是对的。

    这个国家,确实需要一场这样彻彻底底的变革了。

    再这么修修补补地混下去,迟早要被时代淘汰。

    “都别说了。”张居正最终长叹了一口气。

    “陛下的决定,我们照着执行就是了。”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张居正直接打断了他。

    “你们要是不服气,可以学江南那些人一样,辞官回家。”

    “我向你们保证,你们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能顶上你们的位置。”

    “而且他们只会比你们做得更好。”

    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沉默了。

    寒窗苦读几十年,削尖了脑袋才爬到今天的位置。

    让他们放弃手里的权柄,去过普通人的生活,那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既然没人要辞官,那就都回去干活吧。”

    张居正挥了挥手。

    “都记住,把自己的差事办好,别给陛下添乱子。”

    “否则,是什么后果,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群臣满心无奈,也只能各自散去。

    他们知道,从今天开始,这个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能够制衡那个年轻的摄政王了。

    他的意志,将成为这个国家唯一的法律。

    然而,他们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却没料到,刘启的后手,比他们想象中还要狠得多。

    第二天,一道新的法令颁布天下。

    《大晋官员财产公示法案》。

    法案明确规定,自即日起,大晋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员。

    所有官员都要把自己和家里人名下的财产,一五一十在新设立的廉政公署登记报清楚。

    不管是房子、地皮,还是商铺现金,还有那些值钱的古董字画,什么都不能落下,统统都要报。

    每年都需要重新申报一次,倘若有瞒报、漏报的情况。

    这个申报可不是一次就完,每年都得再来一次,谁要是敢藏着掖着,或者交漏一项。

    查出来的,下场很简单,家底统统被抄光,人也要被赶出官场,这辈子都别想再回来做官。

    新政一下,官场直接沸腾了,大家感觉脑袋都被劈了一下。

    对当官的来说,这比要他们命还狠。

    说到底,谁不是冲着发财才爬到官位上的?

    可现在得把自家有多少银子都亮给大家看,这事以后还怎么偷偷捞钱?

    就等于直接把各位的发财路给堵死了。

    有人忍不住了,当场叫起来,这样的事不能让皇上办成,绝对不行。

    这不是跟要咱们命差不多吗,有人气急败坏喊道。

    事关性命财产,有人咬牙提议,哪怕豁出这条命,也得联合起来拼死劝说皇帝收回禁令。

    一干常年在朝里的老家伙,私底下又开始凑在一起,抓紧张罗怎对付这新政策。

    然而还没等他们想出个所以然来,廉政公署的人就已经找上了门。

    带队的,正是那个向来以刚正不阿著称的陈敬之,他现在是廉政公署的首任署长。

    “各位大人,奉摄政王殿下之命,请各位即刻前往廉-政公署,申报个人财产。”

    陈敬之面无表情地说道。

    “如果,我们不去呢?”一个官员还想梗着脖子硬扛。

    “那我们就会帮各位大人去。”

    陈敬之轻轻一挥手,他身后的锦衣卫便如狼似虎地扑了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百二十七章想贪?门儿都没有(第2/2页)

    “你们干什么?你们敢对我们动手?”

    “我们是朝廷命官,你们这是目无王法。”

    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很快,所有人都被“请”到了廉政公署。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东西。

    属于每个人的卷宗,都堆得像小山那么高。

    里面详细记录着他们从上任一天开始,收受的每一笔贿赂,贪墨的每一笔公款。

    时间,地点,人物,金额,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这些,都是你们的账。”

    陈敬之指着那些堆积如山的卷宗,冷冷地说道。

    “现在,你们自己对着账本,把财产申报清楚。”

    “谁敢少给一个铜板,你们就等着在牢里烂一辈子。”

    众人瘫软成一片,腿脚发软,动弹不得。

    直到这一刻,他们才真切明白,刘启根本没跟他们讲过什么道理。

    他一早就把他们的底细挖个透。

    他只是在等,等机会一到,直接一网收抓,把这些吃空饷的老家伙全揪出来。

    机会的确到了,就是现在。

    与此同时,刘启的那三个大计划,也几乎是一路直冲,没出半点差池。

    负责管教育的,是杨士道。

    老杨最近比谁都带劲,像是突然年轻了,天天忙着带人写教材,还亲自到处选校址。

    他说要把自个儿的本事都教给那些真正想读书的孩童。

    基建归工部的王侍郎王磊管。

    他带着手下那帮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白天黑夜连轴转,不是勘路修线,还要赶着画图纸。

    京城通江南的一条铁路,都已经挖出了一锹土。

    科研就是赵如烟和林婉清的一摊子。

    她们掌管的皇家科学院,招来了全国全世界各种顶级科学家。

    新一代蒸汽机、发电机有了雏形,就连早期的电话机也被她们鼓捣了出来。

    整个大晋,像巨大机器一样轰轰隆隆,越动越快,谁都跟着往前冲。

    没人躲得过去,全民都陷在这场叫变革的风潮里。

    有些人兴奋到不行,有些人怕得发愁,但大家心里清楚,以后的日子肯定跟以往不一样了。

    这新的时代,已经彻底拉开帷幕。

    刘启,他就是把这时代掀起来的人。

    他的心思从来不单单盯着眼下,已经瞧远了未来。

    他知道自己想做的事还有很多,大大小小,数都数不清。

    世上还有那么多的苦难、愚昧、黑暗,还没被扫干净。

    他要动手,把每一条难处一块块推平。

    他要看看,这亮光能不能照到所有角落。

    这时,摄政王府的后花园里安静得厉害。

    苏媚坐在凉亭,心跳比平常快了一倍。

    今天她专门换了件淡紫色长裙,还特意画了一个淡雅的妆。

    整个人娇嫩得像刚刚盛开的丁香。

    “你是不是等得急了?”刘启的声音忽然在身后传过来。

    苏媚回头,就看见刘启带着笑朝她走近,手里还托着精美嫁妆似的锦盒。

    “还好,其实也没等太久。”她脸腾地红了。

    “给你的。”刘启递上锦盒。

    苏媚忍不住打开看,那里面居然静静放着一支闪闪发光的凤钗。

    全金打造,头顶一颗闪着淡光的大明珠,周围还镶着满满的钻石。

    阳光照下来简直像在发光,美得惊人。

    “这、这是不是太贵了点……”

    “这点东西你也值得得上。”

    刘启捏起凤钗,亲手插进她黑发。

    “漂亮。”他由衷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