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猎狮虎,宰狼熊,你说是普通书生? > 第六百三十八章 以牙还牙

第六百三十八章 以牙还牙

    第六百三十八章以牙还牙(第1/2页)

    一个依靠吸食全世界血液来供养自身的庞然大物。

    到那时候,君臣之别,士农工商之序,这些他们维系了一辈子的纲常伦理,恐怕都会被彻底冲垮。

    这比直接动刀子杀人还要可怕。

    “陛下。”

    沉默了许久,还是张居正一个站了出来。

    作为首辅,他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盆冷水给泼下去。

    “关于昨日您提出的,针对泰西诸国的通商计划,臣有异议。”

    他这话一出口,整个朝堂的气氛瞬间凝固。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这两个大晋最有权势的男人。

    他们知道,一场决定国家未来走向的交锋,马上就要开始了。

    刘启的反应很平静,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说。”

    只有一个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居正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路。

    “臣以为,此计有三大不妥。”

    “其一,有伤天和。我大晋乃天朝上国,当以仁德治天下,以王道化万方。”

    “用此等卑劣手段去摧毁他国经济,掠夺他国财富,与强盗何异?”

    “此举若是传扬出去,必将让我大晋声誉扫地,为天下人所不齿。”

    这个帽子扣得很大,直接从道德制高点上发起攻击。

    把刘启的计划,定性成了不仁不义的强盗行径。

    刘启听完,嘴角扯了扯,似乎想笑。

    “说完了?这就是你的一个理由?”

    “是。”

    “张居正,你是不是觉得朕这几年没杀人,刀就钝了?”

    刘启的声音陡然转冷,像数九寒冬里的冰碴子。

    “仁义道德?你去跟那些被泰西人贩卖的昆仑奴讲仁义道德。”

    “你去跟那些被他们用鸦片毒害的藩属国百姓讲仁义道德。”

    “你去跟那些死在他们殖民扩张炮火下的冤魂,讲仁义道德。”

    “他们会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真相从来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弱肉强食。”

    “你不去吃人,人就会来吃你。”

    “朕今天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把他们曾经对我们做过,以及将来想对我们做的事情,提前还给他们而已。”

    “这不叫卑劣,这叫,以牙还牙。”

    刘启这番话掷地有声,每个字都像重锤狠狠敲在张居正心上。

    张居正的脸色瞬间就白了,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反驳。

    因为刘启说的全都是血淋淋的事实。

    他那些挂在嘴边的仁义道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那……那臣说第二点。”

    张居正强撑着继续说道。

    “此计劳民伤财。要对泰西进行商品倾销,必然要给予商人巨额补贴。”

    “还要投资去他们那里建厂,这又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开销。”

    “我们现在国内的三大计划本就耗资巨大,国库已是不堪重负。”

    “若是再开启这个无底洞,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最实际的问题,钱。

    任何宏伟的计划,最终都绕不开这个字。

    “不堪重负?张大人,你是不是很久没去户部看过账本了?”

    刘启冷笑一声。

    “苏媚,你来告诉他我们现在有多少钱。”

    苏媚从队列中走出,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百三十八章以牙还牙(第2/2页)

    “回禀陛下,张大人。”

    “截止到昨天,国库加上皇家银行的总储备折合龙元,共计七十二亿。”

    “其中三十亿来自对泰西银行的收割。”

    “二十亿来自江南贪腐案的查抄。”

    “剩下的都是这几年新政带来的财政盈余。”

    这个数字一报出来,整个朝堂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七十二亿。

    这是什么概念?

    足以把整个大晋从里到外,用黄金重新铺一遍了。

    绝大多数官员只知道国家现在很有钱,但具体有多少,他们根本没概念。

    现在听到这个确切的数字,所有人都被震得有些发懵。

    张居正也愣住了,他虽然是首辅,但刘启搞的金融和财政是两条线。

    皇家银行的账他根本就看不到。

    他一直以为国库也就那几十亿,没想到竟然已经多到了这个地步。

    “现在你还觉得我们没钱吗?”

    刘启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戏谑。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没钱,而是钱太多了花不出去。”

    “这些钱如果一直躺在国库里,那就是一堆废铁。”

    “只有把它们花出去,投资到能产生更大利益的地方去,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而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殖民整个泰西大陆回报率更高的投资吗?”

    张居正彻底没话说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巧言善辩都显得那么无力。

    他准备的第三个理由还没说出口,就已经被刘启给堵死了。

    他想说这个计划风险太大,可人家现在有七十二亿的资本,足以承受任何风险。

    他想说这个计划没有先例,可刘启做的哪一件事是有先例的?

    他颓然地发现自己跟刘启已经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了。

    他还在用算盘算着柴米油盐,人家已经在用整个地球当棋盘布局未来了。

    这种降维打击让他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眼看张居正败下阵来,朝堂上却又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吏部尚书,杨博。

    这位是朝中有名的老顽固,也是张居正为数不多的政敌之一。

    但他今天站出来,却不是为了跟张居正作对。

    “陛下,老臣也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哦?你又有什么高见?”

    刘启的语气里已经带上了一丝不耐烦。

    “老臣不敢妄称高见。”

    杨博躬了躬身,姿态放得很低。

    “老臣只是觉得,此计若要施行,有两个最关键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无法解决。”

    “哪两个问题?”

    “人才与人心。”

    杨博不紧不慢地说道。

    “要对泰西进行经济殖民,就需要大量懂得泰西语言,熟悉他们风土人情,并且精通商贸之道的专才。”

    “这样的人才我大晋现在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执行,再好的计划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这是其一。”

    “其二,人心。泰西诸国虽然国小力弱,但也都有自己的君主和臣民。”

    “我们如此明目张胆地去掠夺他们的财富,必然会激起他们上下一心的反抗。”

    “到时候我们面对的就可能不是几个国家的军队,而是整个泰西大陆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