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隋唐:从护隋到万界称帝 > 第279章 十五日后祭天登基!

第279章 十五日后祭天登基!

    第279章十五日后祭天登基!(第1/2页)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如同惊雷,在议事大厅内滚滚回荡,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每一位文臣武将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狂热与崇敬!

    大乾!

    这个崭新的国号,如同一轮初升的骄阳,驱散了隋末乱世的阴霾,照亮了通往一个辉煌盛世的道路!

    秦牧站在主位之上,双手虚按,示意众人安静。

    他的眼神沉静如水,但心中那股皇道龙气,却因这万众归心的一幕,而变得愈发活跃,仿佛在欢呼雀跃。

    待到殿内声音渐息,刘伯温,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启奏主公,不,启奏陛下!”

    刘伯温激动之下,连称呼都改了过来。

    “国号已定,万民归心,还请陛下早日择定登基大典之所,以安天下!”

    此言一出,大厅内刚刚平息的气氛,瞬间又热烈了起来。

    “没错!登基大典,乃国之重器,不可不慎!”

    房玄龄出列附议。

    “依臣之见,当在长安!”

    一位出身世家,新近投效的文臣高声说道。

    “长安乃历代帝王之都,龙脉所系,陛下于长安登基,方显正统,可昭告天下,我大乾乃承继华夏之正朔!”

    他这番话说得铿锵有力,立刻引来了不少人的附和。

    “不错,长安城高墙厚,气势恢宏,正合新朝气象!”

    “陛下破李渊于长安,便该在长安登基,以示天下,谁才是这片大地真正的主人!”

    然而,另一道声音很快响了起来。

    “臣,不敢苟同!”

    出言者,正是杜如晦。

    他神色肃然,对着秦牧一拜,朗声道:“陛下,长安虽好,但刚经战火,城中多有残破,百姓亦需安抚。若大兴土木,操办登基大典,必劳民伤财,与我朝休养生息之国策不符。”

    “臣以为,当今之国都,便在洛阳!”

    “洛阳百姓安居乐业,府库充盈,百废待兴,陛下在此登基,既可省去诸多靡费,又能以最快速度稳定朝局,布政天下!”

    杜如晦话音刚落,程咬金便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俺也觉得洛阳好!”

    “长安那破地方,打得稀巴烂,有啥好的?在洛阳登基,俺老程还能抽空回家看看婆娘!”

    他这粗鄙之言,引得一众武将哈哈大笑,却也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一时间,殿内文武分作两派,吵得是热火朝天,唾沫横飞。

    一方引经据典,言必称“正统”、“龙脉”。

    另一方则立足当下,强调“务实”、“安民”。

    秦牧端坐于王座之上,静静地听着,并未打断。

    他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群臣,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有争论,是好事,证明他的麾下,并非只会唯唯诺诺的应声虫。

    直到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声音渐小,他才缓缓抬手。

    大厅,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诸位之意,本王都明白了。”

    秦牧的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长安,日后会是我大乾的西京,它的地位,毋庸置疑。”

    “但是,”他话锋一转,“克明所言,深得我心。”

    “新朝草创,百废待兴,一切当以务实为本,以安民为先。”

    “登基大典,不必铺张,心意到了即可。”

    他目光扫过全场,一锤定音。

    “本王意已决,登基大典,便在洛阳举行!”

    “吾皇圣明!”

    刘伯温、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齐齐下拜,心悦诚服。

    那些主张在长安的臣子,也纷纷拜倒,不敢再有异议。

    “伯温。”秦牧看向刘伯温。

    “臣在。”

    “择一吉日。”

    刘伯温掐指一算,似乎早有准备,答道:“回陛下,十五日后,正是龙抬头之吉日,天地交泰,紫气东来,最宜登基!”

    “好!”

    秦牧点了点头。

    “那就定在九月初五!”

    “传本王旨意,礼部、工部即刻开始筹备,一切从简,但不可失了皇家威仪!”

    “臣等,遵旨!”

    满朝文武,轰然领命,随即依次退下,整个洛阳城,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为了十五日后的那场盛典而高速运转起来。

    夜,深。

    秦牧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之中,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白日里朝堂的喧嚣已经远去,此刻的他,才有时间审视自己的力量。

    张三丰如神仙中人,坐镇洛阳,可定乾坤。

    而另一人……

    “系统,调出曹正淳的资料。”

    秦牧在心中默念。

    【叮!人物资料调取中……】

    一个只有他能看见的虚拟光幕,在眼前展开。

    【人物:曹正淳】

    【出处:天下第一世界】

    【境界:大宗师中期】

    【功法:天罡童子功】

    【忠诚度:100%(死忠)】

    秦牧的瞳孔,骤然一缩!

    “大宗师?”

    他忍不住低声惊呼,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79章十五日后祭天登基!(第2/2页)

    “有没有搞错?一个太监,竟然是大宗师?!”

    这个世界的武力天花板,在自己突破之前,就是大宗师!

    而系统随手召唤出的一个内侍总管,竟然就站在了这个世界的顶点?!

    他麾下的岳飞、冉闵、李存孝,哪一个不是万中无一的猛将,可至今,也无人能触及大宗师的门槛。

    一个曹正淳,竟能匹敌他手下最顶尖的战力?

    秦牧摇了摇头,随即失笑。

    “不对……”

    “是他们,还未曾开始修炼我赐下的功法。”

    无论是《皇道镇世典》中附带的将士修炼法门,还是他日后可以从系统中兑换的功法,都将彻底颠覆这个世界的武学体系!

    到那时,宗师遍地走,大宗师也并非遥不可及!

    想到这里,他心中那点惊讶,便化作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十日后,洛阳王府。

    一列长长的车队,在青龙锦衣卫的护送下,缓缓驶入了府中。

    秦牧早已等候在门口。

    车帘掀开,李秀宁、杨玉儿、南阳公主相继走下。

    紧随其后的,是三个神情复杂的身影。

    前朝皇帝,杨广。

    前朝皇后,萧皇后。

    以及靠山王,杨林。

    杨林率先对着秦牧抱拳行礼,姿态放得极低。

    杨广看着眼前这个即将取代自己的男人,张了张嘴,神色几度变换,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他学着杨林的样子,拱了拱手。

    “秦……陛下,何时登基?”

    秦牧看着他鬓角的白发,心中亦是有些感慨。

    “还有五日。”

    “五日……”

    杨广的笑容,比哭还要难看。

    “看来,以后朕……我也不能再自称朕了。”

    秦牧摇了摇头,正色道:“陛下说的哪里话,您永远是杨氏的君主,是我秦牧的岳丈。”

    “陛下?”

    一旁的杨林闻言,却是苦笑一声,插话道。

    “你这么说,或许并无他意。可你麾下的那群虎狼之师,怕是不会这么想。”

    他看了一眼周围那些目光锐利的镇北军士卒,压低了声音。

    “说到底,我们这些旧人,在他们眼中,与前朝余孽何异?”

    “但凡行差踏错半步,便会被无限放大,届时,就算是你,恐怕也会迫于压力,难以保全我等。”

    “有时候,皇帝,也并非什么都能说了算的。”

    杨林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杨广。

    他浑身一颤,脸上最后一丝帝王的倨傲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了然与后怕。

    他对着杨林,郑重地拱了拱手。

    “皇叔教训的是。”

    “以后,莫要再称呼我为陛下。叫我名字,或是……叫我侄儿便可。”

    秦牧将杨广等人安顿好后,便径直去了后院。

    一间雅致的闺房内,李秀宁正与长孙无垢坐在一起,低声聊着什么。

    或许是即将成为母亲的缘故,李秀宁的眉宇间,少了许多昔日的英气与哀愁,多了几分母性的柔和,隆起的小腹,让她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韵味。

    “姐姐的肚子,看着比我的大多了,应该快生了吧?”

    李秀宁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又看了看长孙无垢那更为明显的孕肚,好奇地问道。

    长孙无垢温柔一笑,满眼都是幸福。

    “太医说,应该就是这两个月内了。你呢?看样子,还得几个月吧。”

    “嗯。”李秀宁点了点头,“姐姐是想生个男娃,还是女娃呀?”

    “我呀,”长孙无垢想了想,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想生个男娃。

    “哈哈哈,我也是!”

    两个女人笑作一团。

    “两位夫人,在聊什么这么开心呢?”

    秦牧带着笑意,从门外走了进来。

    李秀宁和长孙无垢相视一笑,竟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不告诉你!”

    说完,还俏皮地对着秦牧,齐齐扮了个鬼脸。

    秦牧看着李秀宁脸上那真切灿烂的笑容,心中最后的一丝担忧,也彻底放下了。

    她,已经走出来了。

    这就好。

    时间飞逝,转眼便到了登基之日。

    天还未亮,整个洛阳城便已苏醒。

    今日的洛阳城外,异常的肃静。

    城中十几万百姓,几乎全部汇聚于此,黑压压的一片,却无一人喧哗。

    锦衣卫、天策卫、镇北军的士卒,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分列各处,维持着秩序,那股铁血煞气,让现场的气氛愈发庄严肃穆。

    每一个到场的百姓,脸上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严肃与期待。

    文武百官,早已按照官阶品级,分列两旁,静静伫立。

    在人群的最前方,一座九丈九尺高,完全由巨石垒砌而成的祭天台,拔地而起,雄伟壮观!

    秦牧没有选择去泰山。

    他要的,不是循规蹈矩的封禅。

    他要在这洛阳城外,当着他麾下最精锐的军队,最核心的臣子,以及这十几万大乾子民的共同见证下——

    祭天!封禅!

    凝大乾国运,聚万民信仰,以此为基,铸就不朽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