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穿今之暗卫重生在娱乐圈杀疯了 > 第192章 匿名邮件

第192章 匿名邮件

    第192章匿名邮件(第1/2页)

    就在H国网络舆论沸反盈天之际。

    H国新闻社——这个被视为官方喉舌、一向以严谨持重著称的权威媒体,在事件发酵的峰值,悄然更新了一条动态。

    它没有直接评论A国医院的指控,也没有提及任何“间谍”字眼。

    只是转发了那段由A国媒体拍摄的、萧景辰破窗跃下、高举录音的视频。

    配文更是简练到了极致,只有一句话:

    “我国优秀演员,萧景辰。”

    动态发布不到一分钟,评论区和转发区立刻被“懂了的”网友们攻陷:

    “什么都没说,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高!实在是高![点赞]”

    “官方:我只是夸他是我国优秀演员,别的我什么都不知道。[狗头]”

    “官方:他是不是间谍我们不予置评,但他作为演员,我们认为是优秀的。[dOge]”

    “这大概是史上最硬核的‘优秀演员’认证了哈哈哈。”

    “翻译一下官方的潜台词:一个普通演员都能说成间谍,你个傻逼!你们A国喜欢搞黑幕自己玩去吧,别来搞笑了。”

    “感受到了来自官方的顶级阴阳怪气和护犊子,舒服了!”

    这条动态及其引发的解读狂潮,迅速形成了新的热搜词条#优秀演员萧景辰。

    这种举重若轻、绵里藏针的回应方式,既保持了外交上的克制与风度,避免直接陷入对方“间谍”指控的话语陷阱,又极其强硬地向国内民众乃至国际社会传递了清晰无比的信号:

    我们关注并支持我们的公民萧景辰。

    萧景辰刚洗完澡,还没来得及闭眼休息,手中的手机就仿佛变成了一块烧红的烙铁。

    开始以惊人的频率持续震动、响铃,屏幕上跳动的名字如同走马灯般切换。

    林海、徐卫、王店长、李凯祥、沈烈峰、陈文明、徐客林等等....

    萧景辰叹了口气,掀开被子一个个的开始回复‘安全’、‘不必担忧’....

    今天一天确实是旋风般的二十四小时。

    从下午四点医院事故突发,到戴维斯录音曝光引发第一轮震荡。

    再到晚上八点医院召开反扑发布会抛出“间谍“指控,紧接着A国舆论彻底爆发,直至国内时间凌晨一点,H国网络被彻底引燃。

    所有事件以惊人的速度连环引爆,并非偶然,而是幕后各方基于各自利益,不约而同选择将事态迅速推向高潮的结果。

    萧景辰,恰好处在风眼之中。

    翌日清晨,七点五十九分。

    罗山矶在晨曦中缓缓苏醒,城市如同往常一样开始运转。

    然而,当指针精准地跳过八点整的那一刻,斩首行动,准时启动。

    一封无法追溯源头的匿名邮件,如同致命的病毒,被精准投送至A国所有主流媒体主编的收件箱、医院背后官员的政治对手邮箱、调查局及罗山矶警察局内部调查科邮箱。

    甚至包括了总统党派的国会议员邮箱。

    邮件没有任何正文,只有三个冰冷的附件。

    附件一:罗山矶医院异常资金流向可视化图表。

    一张清晰到令人胆寒的利益输送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2章匿名邮件(第2/2页)

    一笔笔巨款,从医院公共账户蜿蜒流出,如同污浊的血液,流经数个精心设置的空壳公司,完成了看似完美的“洗白”。

    最终,精准地汇入了数位市议员、市政厅高级官员、乃至警方内部几位高级警监和副局长的特定私人账户!

    金额精确到分,路径无可辩驳。

    附件二:被刻意删除或篡改的十七名婴儿死亡事故原始报告及内部邮件。

    里面详细记录了导致婴儿死亡的感染药品的具体批次、明确的感染源头分析。

    以及更令人发指的——院方高层内部要求“冷处理”、“统一口径”、“降低赔偿金额”的邮件往来。

    时间戳清晰,发送者接收者明确。

    这是“谋杀”的铁证!

    附件三:医院四楼和三楼楼道监控视频。

    画面中,萧景辰与打了码的ZerO神兵天降。

    在歹徒挥舞着闪烁着寒光的利器,即将刺向婴儿的千钧一发之际,萧景辰以极快的速度和精准度悍然出手。

    格挡、擒拿、制服……将所有婴儿毫发无伤地救下!

    那惊险程度与他表现出来的功夫,简直堪比最顶级的动作大片。

    但它的真实性,却让所有观看者脊背发凉——再晚一秒,就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第二个视频,便是戴维斯带着萧景辰和ZerO两人进入了一间会客室,紧接着不久,门外就出现了几名凶神恶煞的医院安保堵在门口。

    随后便是戴维斯惊惶的跑出来站在门口,色厉内茬的威胁房间里的人。

    这封邮件,如同一枚信息核弹,在八点整准时于A国权力与舆论的核心地带被引爆。

    直接夷平了所有精心构建的谎言堡垒。

    媒体界,彻底狂欢!

    八点零五分,仿佛整个A国所有新闻编辑部的脉搏都被同一根引线点燃。

    当第一个打开邮件的主编失手碰翻咖啡时,整个楼层都能听见他变调的嘶吼:

    “全组停下手上所有工作!立刻!马上!”

    紧接着,新闻业如同癫痫发作般震颤起来:

    -休假中的记者被十几通未接来电轰炸到开机

    -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在上班的路上狂奔

    -各大编辑部的房间全是电话的铃声

    -印刷厂流水线上即将复印的晨报被强行急停

    “这是……证据!全是实锤!!”

    “立刻核实!不,没时间核实了!这数据太详细了!立刻准备头版头条!!”

    “头版全撤!首页清空!”

    “动用一切渠道,把这些附件内容,用最醒目的方式呈现出去!快!”

    这样的吼声在不少主流媒体的总编室同时炸响。

    年轻的记者们疯狂截取着邮件里最刺眼的句子。

    后期剪辑组已经进入战斗状态:“视频分段!前3秒救人画面必须配上‘英雄还是间谍’的悬念标题!”

    所有收到邮件的媒体机构都在进行着类似的操作。

    之前对“间谍论”的些许疑虑被这铁证如山轰得粉碎,取而代之的是拿到史诗级丑闻证据的极致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