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三百四十一章 喜事

第三百四十一章 喜事

    “我建议各占三分之一。“赵晓兰提出建议,“这样既保证了技术水平,又控制了成本,还体现了我们对农村人才的培养。“

    很快,新的招工计划开始实施。

    从济南机械技校招来了30名毕业生,专业都是机械加工。这些年轻人虽然没有实践经验,但理论基础好,学习能力强。

    “我们会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教你们。“王师傅对这批新工人说,“虽然你们在学校学过理论,但实际操作还是不一样的。“

    从社会上招来的35名有经验工人,大多来自国营企业。他们技术熟练,能够很快适应工作。

    “我在济南机械厂干了8年,各种机床都会操作。“其中一个工人自信地说,“你们这里的设备我都熟悉。“

    从附近农村招来的35名农民工,虽然没有技术基础,但都很勤劳朴实,学习积极性很高。

    “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厂里的培养。“一个来自邻村的小伙子坚定地说。

    为了加快新工人的培养,赵晓兰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

    “培训分为三个阶段。“赵晓兰介绍道,“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了解机械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第二阶段是实操训练,在师傅指导下学习具体操作。第三阶段是独立作业,完成考核后正式上岗。“

    整个培训周期为3个月,费用由企业承担。培训期间,新工人每月可以获得40元的生活补贴。

    “这个培训投入不小啊。“郑建国算了一笔账,“100个人培训3个月,各种费用加起来要20多万元。“

    “这是必要的投资。“郑昊坚定地说,“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不能省这个钱。“

    7月初,第一批进修归来的技术人员回到了厂里。经过半年的系统学习,他们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这次学习收获很大。“技术员小王兴奋地说,“以前很多不理解的技术问题,现在都明白了。“

    “最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另一个技术员说,“知道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

    为了检验学习成果,郑昊安排他们参与小货车项目的技术攻关。结果证明,这些经过进修的技术人员确实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能够独立承担复杂的技术工作。

    “看来我们的人才培养策略是正确的。“王师傅感慨地说,“外引内培相结合,效果很好。“

    到7月底,西尧重工的技术人员队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高级技术专家:5人(新引进3人,内部培养2人)

    中级技术人员:25人(进修培养15人,新招聘10人)

    初级技术人员:45人(新招聘20人,内部培养25人)

    技术工人:180人(新招聘100人,原有80人)

    这支技术队伍不仅数量大幅增加,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

    “现在我们有信心应对任何技术挑战了。“刘工程师在技术总结会上自豪地说。

    人才引进的成功,为西尧重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郑昊也清楚,人才竞争是长期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郑昊在管理层会议上强调,“我们要舍得投入,用心培养,让每个人都能在西尧重工实现自己的价值。“

    西尧村迎来了一件大喜事——郑昊和赵晓兰要订婚了。

    这个消息早就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觉得这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郑昊事业有成,人品也好;赵晓兰温柔贤惠,又有文化,两人在一起工作这么长时间,感情深厚,是最合适不过的。

    “昊子,订婚的日子定好了吗?“李秀花早就盼着这一天,“我们要好好准备一下。“

    “妈,我和晓兰商量了,就定在7月8日,这是个好日子。“郑昊说,“不过我们不想大操大办,简单一些就行。“

    “那怎么行?“郑大山反对道,“这是咱们老郑家的大事,怎么能简单呢?必须让全村人都知道,让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爸,现在提倡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郑昊劝道。

    “勤俭节约是对的,但该花的钱还是要花。“李秀花支持丈夫的观点,“再说,现在咱们家条件好了,也应该让乡亲们分享一下喜悦。“

    经过家庭讨论,最终决定举办一个既隆重又节俭的订婚仪式。邀请全村人参加,但菜品以实用为主,不搞奢华浪费。

    赵晓兰那边也在准备。她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叔叔婶子代表娘家参与各种事宜。

    “晓兰啊,昊子是个好小伙子,你跟他在一起会幸福的。“赵婶子由衷地说,“我们虽然不是你的亲爹妈,但也为你高兴。“

    “谢谢婶子。“赵晓兰眼中含着泪花,“您们这些年对我的照顾,我永远不会忘记。“

    订婚仪式定在村里的文化站举行。虽然文化站还没完全建好,但主体结构已经完成,用来举办仪式正合适。

    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好的衣服,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孩子们更是兴奋得不行,到处跑来跑去。

    文化站里张灯结彩,红色的对联和横幅把会场装饰得喜气洋洋。主席台上摆着一张大桌子,上面放着糖果、瓜子、香烟等喜庆用品。

    “昊子,紧张不紧张?“郑建国开玩笑地问弟弟。

    “有什么紧张的?“郑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红晕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上午9点,订婚仪式正式开始。

    村支书李大海担任主持人,声音洪亮地宣布:“乡亲们,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村的优秀青年郑昊和赵晓兰要订婚了!“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首先,让我们欢迎新郎新娘登台!“

    在《喜洋洋》的乐曲声中,郑昊和赵晓兰手挽手走上主席台。郑昊穿着崭新的中山装,赵晓兰穿着粉色的连衣裙,两人郎才女貌,看起来非常般配。

    台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下面,请双方家长上台!“

    郑大山夫妇和赵晓兰的叔叔婶子走上台来,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首先,请男方家长致辞!“

    郑大山清了清嗓子,用略显激动的声音说:“各位乡亲,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我儿子昊子能和晓兰结为夫妻,是我们老郑家的福气。晓兰这孩子我们都认识,人品好,有文化,是个难得的好姑娘。“

    “我代表老郑家承诺,一定会善待晓兰,让她在我们家过得幸福。同时,也希望乡亲们继续支持他们,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