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 第一百章 王总的钞能力上线了!

第一百章 王总的钞能力上线了!

    第一百章王总的钞能力上线了!(第1/2页)

    他们要去的地方,是伊斯坦布尔郊区,一座废弃了十几年的纺织厂。

    那里,将是他们这次大戏的舞台。

    ……

    京城,深夜。

    陆扬的房间里,只有电脑屏幕发出的白光。

    屏幕上,是那座废弃纺织厂的详细平面图,每一根柱子,每一扇窗户,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王磊的钞能力,老K的组织力,像两条高效的传送带,源源不断的将资金、物资、人员的信息,汇总到他这里。

    而他,就是这场大戏的总导演。

    陆扬手里拿着一支电子笔,眼神平静。

    他的笔尖,在屏幕上缓缓划过,一条条产线,一个个设备的位置,被他冷静的勾勒出来。

    张谦的脸,出现在屏幕的视频通话小窗口里,他身后,是那座空旷、破败,散发着霉味的大仓库。

    “陆工,场地已经清空,人员全部就位,第一批从国内运来的道具,六小时后到港。您指示吧。”

    陆扬没有抬头,笔尖在图纸上一个角落画了个大大的叉。

    “这个入口封死。参观路线,必须从西侧这个最破的门进。”

    他指着一片空地。

    “这里,给我堆满王总弄来的那些废旧发动机,要堆成山,越高越乱越好。这就是原材料区,要让施密特第一眼就看到我们充足的物料储备。”

    笔尖移动,画出一条曲折的路线。

    “产线不要拉直线,要绕着柱子走。用简单的彩钢板做隔断,让他看不全。人都有好奇心,你越挡着,他就越觉得里面有料。”

    “安排两台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旧机床,通上电,让它空转,噪音越大越好。找两个人,在旁边假装操作,记住,动作要笨一点,时不时吵两句。新工厂,新工人,磨合期,这很合理。”

    陆扬的每一句话,都精准的剖析着施密特这种德国精英的心理。

    最后,他的笔尖,停在了仓库最深处,一片规划出来的成品区。

    “这里,是重头戏。”

    陆扬的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成品架子要摆满,但每个架子上,只放两三件抛光打磨得锃亮,看起来最高级的成品。其他的,用黑布盖起来。”

    张谦一愣:“陆工,这是为什么?不应该展示我们的产能吗?”

    “不。”陆扬摇了摇头,“产能不足,才是我们最大的诚意。”

    “你要让施密特看到,我们有技术,能造出好东西,但就是因为缺了他们那几台最关键的机床,所以产量上不去,只能拿这几件精品充门面。”

    “一个等着米下锅的客户,才是最没有威胁,也最让销售无法拒绝的客户。”

    “我们这次要演的,不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陆扬抬起头,看着屏幕里的张谦,一字一句。

    “我们要演的,是一个空有野心和钱,却在技术上处处碰壁,急需救世主的可怜虫。”

    视频那头,张谦和一群技术骨干,听得目瞪口呆,后背一阵发凉。

    这哪里是在建工厂?

    这分明是给施密特挖了个大坑!

    陆扬放下笔,看着屏幕上那张被他画得满满当当,充满了各种陷阱和细节的剧本,轻轻吐出了一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章王总的钞能力上线了!(第2/2页)

    “好了,舞台搭好,剧本完成。”

    “七十二小时后,让那个德国人,亲眼见证一个土耳其工业奇迹的诞生。”

    伊斯坦布尔郊区。

    一座废弃的纺织厂在夜色中矗立。

    “轰隆隆——”

    第一辆重型卡车打破了寂静,车头大灯扫过生锈的大门,停在空旷的仓库前。张谦戴着安全帽从黑暗中走出,对着对讲机低吼:“A组就位!按一号图纸卸货!快!”

    车厢后门打开,一堆散发着机油和铁锈味的报废汽车发动机,被哗啦一下倾倒在地上。紧接着是第二辆,第三辆……一整夜,巨大的卡车川流不息。变速箱壳体、扭曲的车桥、拆解下来的车门和底盘,王磊用钱从国内搜刮来的工业垃圾,源源不断的运抵现场。这些在拆车场卖不上价的玩意儿,在这里,却是最重要的道具。

    仓库里灯火通明,负责布置场景的人已经进场。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提着一桶混合了机油和黑色涂料的液体,用滚筒在崭新的水泥地上涂抹。他嘴里念叨着:“这里的油污要深一点,老师傅手滑,漏了机油,很正常。墙角这里,得有划痕。叉车司机是个新手,拐弯没注意,蹭了一下。”他做得一丝不苟,每个细节都力求真实。

    另一边,老K从欧洲各地紧急调来的几十个土耳其临时工正一脸茫然的站着。这些人有码头工人,有失业的建筑工,还有几个街头混混。老K的一个手下,一个表情严肃的平头男人,正拿着扳手给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平头男走到一堆废铁前,拿起一个破旧的变速箱壳子:“看好了!”

    “你们的工作,就是假装在修它!”他用扳手在一个螺丝上拧了一下,又反向拧了回来。“要有节奏感!拧三下,停一下,皱着眉头看一看,好像遇到了天大的难题。然后再换个地方,继续拧!”

    一个土耳其大汉忍不住举手:“先生,可这螺丝都锈死了,根本拧不动啊。”

    “蠢货!”平头男骂了一句,“拧不动才要假装拧!拧得动我还用你们?”他指着旁边一个正在空转,发出巨大噪音的旧车床:“听到这个声音没有?这就是你们的背景音乐!你们要表现出在噪音中专心工作,但又因为技术不行而一筹莫展的样子!谁演得最好,今天的工钱,翻倍!”

    一群土耳其临时工的眼睛瞬间亮了。演戏还给双倍工钱,这活儿好!

    整个仓库,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片场。有人用喷枪给崭新的彩钢板做旧,做出风吹日晒的效果。有人把一捆捆崭新的电缆拖在地上来回摩擦,再涂上灰尘和油污。张谦带着人,将几台从国内紧急空运来的老旧国产机床,小心的摆放在预设的位置上。这些机床连主轴都坏了,根本不能用。但没关系,接上电,让电机空转发出轰鸣,再在机床旁边扔几块加工了一半,故意做出残次品效果的铁疙瘩,一个正在攻克技术难关的生产车间就这么诞生了。

    七十二小时,滴答流逝。

    考察的前一夜,伊斯坦布尔时间凌晨三点。

    张谦举着一个连接着卫星信号的平板电脑,行走在已经完工的工厂里。平板的屏幕上,是陆扬那张平静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