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 > 第163章 难道他们就是老师指的大戏?

第163章 难道他们就是老师指的大戏?

    第163章难道他们就是老师指的大戏?(第1/2页)

    “老哥哥,咱有时候躺在这皇宫里,就会想起当年……”

    “想起咱爹娘走的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块埋骨的薄地都寻不着……”

    提到往事,朱六九的眼神也黯淡下来,唏嘘道。

    “是啊,那时候……难啊。”

    朱元璋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朱六九,语气带着沉重的追忆和无比的真诚。

    “那时候,要不是老哥哥你,念着亲戚情分,东奔西走,求爷爷告奶奶,给咱爹娘寻了那块安身之地……”

    “咱朱元璋,怕是连爹娘最后一点身后事都办不妥当!”

    “这份恩情,咱记在心里,一辈子都不敢忘!”

    朱六九被他这番话勾起了心酸,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都是应该的,应该的……说这些干啥。”

    “不,要说!”

    朱元璋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一股凛然之气!!

    “正因为咱是从那苦日子里爬出来的,咱才知道百姓的苦,才知道一口粮食,一寸土地对他们有多金贵!”

    “所以咱坐了这天下,最恨的,就是那些黑了心肝的贪官污吏,恨那些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恶霸豪强!”

    他的声音如同闷雷,在亭中回荡。

    目光不经意间,再次扫过朱桓。

    朱六九听得连连点头,脸上也涌起愤慨之色。

    “该恨!这些人就该千刀万剐!重八你做得好!”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仿佛下了很大决心,将目光正式投向朱桓,语气变得异常语重心长,几乎是一字一顿。

    “桓儿啊,你听着。”

    “你是咱朱家的子弟,虽然不在朝为官,但更要谨言慎行,洁身自好!”

    “千万,千万不能做那违法乱纪,欺压百姓之事!”

    “否则,害的不单单是你自个儿,更是会寒了天下人的心,坏了咱朱家这大明朝的根基和名声啊!”

    “你,明白吗?”

    这番话说得极其严肃,甚至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朱桓心中猛地一咯噔,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但他脸上那谦和温良的表情却没有丝毫破绽,立刻站起身,躬身行礼,声音清晰而恳切。

    “叔叔的教诲,桓儿铭记于心!”

    “请叔叔放心,桓儿自幼蒙父亲教诲,深知礼义廉耻,断不敢行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

    “定当时时自省,绝不敢有负叔叔期望!”

    朱六九在一旁听着,丝毫没有听出朱元璋话语中的深意。

    反而为自己儿子这番“得体”的回答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他笑着对朱元璋说。

    “重八,这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咱桓儿为人最是平和,对咱也孝顺,对乡邻也客气,绝不会干出那些丧良心的事!”

    “咱可以打包票!”

    朱元璋看着朱六九那全然信任,毫无杂质的笑容。

    又看向朱桓那副恭敬诚恳,无可挑剔的姿态,胸腔里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堵住,又闷又痛。

    他强行扯动嘴角,脸上挤出的笑容显得无比僵硬和苦涩,仿佛咽下了一枚黄莲。

    “好……好……如此,咱……咱也就放心了。”

    他的声音有些发哑,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沉重。

    他猛地端起面前的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那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却压不住心底那股翻涌的寒意与痛楚。

    “吃饭,吃饭!”

    他放下酒杯,拿起筷子,声音提高了些许,试图打破这瞬间凝滞的气氛。

    但那双握着筷子的手,指节却微微泛青。

    而一旁。

    朱标脸上也一直维持着温和的笑意。

    但他那颗七窍玲珑的心,却早已掀起了波澜。

    他坐在下首,目光看似平静地扫过谈笑风生的父皇,淳朴憨厚的朱六九,以及那位举止谦恭,言谈得体的堂兄朱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3章难道他们就是老师指的大戏?(第2/2页)

    父皇那句:“千万不能做违法乱纪之事,否则害的不单单是你自己,更是咱朱家的大明朝啊!”

    如同一声惊雷,在他耳边反复回响……

    以他对父皇的了解。

    这绝不仅仅是寻常的告诫。

    那语重心长背后压抑的沉重,那看似随意扫过朱桓的目光深处隐藏的锐利和痛心。

    都让朱标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朱桓。

    此人面容白净,应对得体。

    一举一动都合乎礼仪。

    甚至带着几分读书人的清雅之气。

    任谁看了都会觉得是位谦谦君子。

    可不知为何,朱标总觉得那谦和的笑容底下,似乎隔着一层看不透的雾。

    那低垂的眼帘后,隐藏着与表面截然不同的东西。

    “若朱桓表兄,真的干了什么恶事……”

    朱标不敢再想下去。

    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蔓延开来!

    朱六九大伯,那是父皇的恩人,是当年在朱家最困顿时伸出援手的长辈。

    那份雪中送炭的情义,重如泰山!!

    他朱标自幼受教,深知感恩图报之理,对这位老实巴交的朱大伯,亦是心怀敬重与感激。

    若他的儿子,真的做出了什么十恶不赦之事,那对父皇,对朱大伯,乃至对整个皇室声誉,都将是一场巨大的打击和煎熬!

    忽然,他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叶凡那日在他府中,带着神秘笑容说过的话。

    “刘伯温那边,很快还有一场大戏要上演!”

    “到时候,你那几位皇弟,自然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当时他还不解其意,只当是老师又在卖关子。

    可此刻,将父皇异常的态度,以及叶凡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联系起来……

    一个让他心惊肉跳的念头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

    难道……

    老师所指的“大戏”是指……

    眼前这位堂兄朱桓?!

    毕竟,此刻刘伯温,就在滁州!!

    朱标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

    他但愿是自己想多了。

    但愿这只是他过于敏感的猜测。

    但父皇那压抑的情绪,叶凡那笃定的预言,都像一根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他侥幸的幻想。

    他不能再等,不能再仅仅依靠猜测。

    必须弄清楚真相!

    趁着父皇与朱大伯回忆往昔,气氛正浓时。

    朱标悄然起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低声道。

    “父皇,母后,朱大伯,儿臣方才多饮了几杯,有些头晕,想先出去透透气。”

    朱元璋正与朱六九说到动情处,闻言随意摆了摆手。

    “去吧。”

    马皇后则关切地看了他一眼。

    “标儿,若不舒坦,就早些回去歇着。”

    “谢母后关心,儿臣无碍。”

    朱标躬身行礼,又对朱六九和朱桓礼貌地点了点头,这才转身,步履平稳地走出了亭子。

    一离开御花园,走到无人僻静处,朱标脸上的温和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沉的肃然!

    他停下脚步,对如同影子般跟在身后的心腹太监沉声吩咐,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

    “立刻传令东厂,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力量,给孤秘密彻查滁州全椒县,朱六九之子,朱桓!”

    “给孤查清楚,他在地方上所有行径,结交何人,有无劣迹,尤其是……”

    “有无涉及人命、贪墨、对抗朝廷新政等事!”

    “要快,要密,一有消息,即刻直接报于孤!”

    那太监感受到太子语气中前所未有的凝重和寒意,心头一凛,毫不迟疑地躬身领命。

    “奴婢遵旨!”

    随即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