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左眼见飘心中喜六最终章 > 第十三章废弃山村黑煞显(一)

第十三章废弃山村黑煞显(一)

    第十三章废弃山村黑煞显(一)(第1/2页)

    萧琰盯着电脑屏幕上那封匿名邮件,指尖在键盘上悬停许久。邮件内容简短得有些诡异:“望风崖下,黑石村,七月十五,黑煞将至,若寻真相,速来。”末尾没有署名,只有一个模糊的、像是用炭笔勾勒的山村轮廓附件。

    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萧琰常年痴迷于各种民间异闻和未解之谜,此前也跑过不少偏僻之地,但“黑石村”这个名字,他却从未在任何资料里见过。望风崖位于省境边缘,那里山势险峻,人迹罕至,相传几十年前曾发生过一场大地震,不少村落都在那场灾难中被毁,难道黑石村就是其中之一?

    好奇心像藤蔓一样缠绕住他的心。最近半年,他一直卡在新作品的瓶颈期,写不出任何有新意的内容,编辑的催稿信息已经堆积了好几条。如果这封邮件真能带来一个独特的故事,或许能让他摆脱困境。更重要的是,“黑煞”两个字让他莫名在意——他的祖父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风水先生,生前常跟他提起“黑煞”,说那是怨气凝结而成的凶煞,一旦出现,必有血光之灾,只是祖父从未说过黑煞具体会在何处显现。

    萧琰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那本泛黄的《民俗异闻录》,这是祖父留下的遗物。他翻到关于“煞”的章节,里面只寥寥几笔提到黑煞:“黑煞者,聚阴地之怨,吸生人之气,形若黑雾,遇者则失魂,多现于荒村废宅。”文字旁还有祖父用红笔标注的小字:“黑石有险,避之则吉。”

    看到“黑石”两个字,萧琰的心脏猛地一跳。祖父竟然知道黑石村?可他从未跟自己提过。难道这其中真的藏着什么秘密?他不再犹豫,立刻开始收拾行李。登山靴、冲锋衣、手电筒、指南针,还有祖父留下的那枚据说能辟邪的铜铃,他都一一塞进背包。

    第二天一早,萧琰就踏上了前往望风崖的路。先坐火车到县城,再转长途汽车到乡镇,最后租了一辆摩托车,才勉强抵达望风崖脚下。摩托车司机得知他要去黑石村,脸色瞬间变了:“小伙子,那地方可去不得啊!几十年前大地震后就没人住了,听说后来还有人进去探险,结果再也没出来过,都说是被山里的脏东西缠上了。”

    “大叔,我就是来采风的,写点民间故事,不会深入的。”萧琰笑着解释,心里却更加确定,黑石村一定不简单。

    司机拗不过他,只能把他送到山路口,临走前还塞给他一瓶白酒:“这酒能驱寒,也能壮胆,要是遇到不对劲的事,就赶紧跑出来。”

    萧琰道谢后,背着背包走进了山林。山路崎岖难行,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阳光只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零星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腐叶味,偶尔还能听到不知名的鸟叫声,让这片山林显得格外寂静。

    他按照手机导航(虽然信号时有时无)和指南针的指引,一步步向山里走。走了大概三个多小时,脚下的路渐渐清晰起来,不再是杂乱的灌木丛,而是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小路,显然是人工修建的。萧琰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离黑石村越来越近了。

    又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前方突然出现了一片开阔地。当黑石村的全貌展现在萧琰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整个村子坐落在山谷之中,周围被群山环绕,像是被隔绝在世界之外。村子里的房屋大多是用黑石建造的,屋顶的瓦片早已破碎不堪,墙壁上爬满了藤蔓,不少房屋的门窗都已经腐朽倒塌,只剩下断壁残垣。村口的一棵老槐树枝干扭曲,叶子枯黄,像是一只干枯的手伸向天空,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更奇怪的是,村子里静得出奇,没有一丝风声,也没有虫鸣鸟叫,连树叶飘落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萧琰站在村口,拿出手电筒照向村子深处,光束所及之处,只有空荡荡的巷道和破旧的房屋,看不到任何活物的痕迹。

    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口袋里的铜铃,迈步走进了黑石村。刚踏入村口,他就感觉到一股寒意扑面而来,明明是七月盛夏,却像是瞬间进入了深秋。他下意识地裹紧了冲锋衣,继续往前走。

    村子里的巷道很窄,两旁的房屋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倒塌。地面上散落着破碎的陶罐、腐朽的木柴,还有一些看不清原貌的杂物,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清理过了。萧琰一边走,一边用相机拍摄着周围的景象,想要记录下这里的一切。

    走到村子中央时,他看到了一座相对完好的建筑。那是一座祠堂,屋顶的瓦片虽然也有破损,但主体结构还在。祠堂的大门紧闭着,门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萧氏宗祠”四个大字,只是字体已经模糊不清,颜色也变成了深褐色。

    萧琰愣住了,他也姓萧,难道这座祠堂和自己的家族有什么关系?祖父从未提起过他的祖籍在这里,可这“萧氏宗祠”四个字,却让他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他走上前,轻轻推了推祠堂的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刺耳的声响,缓缓打开了。

    祠堂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灰尘味和霉味,萧琰打开手电筒,照亮了里面的景象。祠堂正中央摆放着一个供桌,供桌上布满了灰尘,中间的香炉里插着几根早已熄灭的香,旁边还放着几个破损的供品。供桌后面是一块巨大的牌位,上面刻着“萧氏列祖列宗之位”,牌位前的烛台上,蜡烛早已融化成一滩蜡油。

    萧琰走到供桌前,仔细打量着牌位。突然,他注意到牌位下方刻着一行小字:“民国三十八年,黑石村萧氏族人,为避灾祸,迁往他乡,留此宗祠,以待后人。”民国三十八年,也就是1949年,可祖父说过,那场大地震是在几十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时间线对不上啊?难道黑石村的人迁走,并不是因为地震?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祠堂外突然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像是有人在走路。萧琰心里一紧,握紧了铜铃,悄悄走到门口,向外望去。

    只见村口的方向,有一道黑影一闪而过,速度很快,像是一个人,但又比普通人矮一些,而且身形佝偻,看不清样貌。萧琰立刻追了出去,可当他跑到村口时,那道黑影已经消失不见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山林。

    “难道是眼花了?”萧琰喃喃自语,可刚才那“沙沙”的脚步声还清晰地回荡在耳边。他低头看了看地面,发现地上有一串脚印,很浅,像是用树枝画出来的,而且脚印的方向,正是朝着村子深处走去。

    萧琰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跟上去。他顺着脚印的方向,一步步向村子深处走。脚印越来越清晰,而且周围的房屋也越来越完好,不再是断壁残垣。走到村子最里面时,他看到了一座完好无损的院落,院落的大门敞开着,里面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打铁。

    萧琰屏住呼吸,悄悄走到门口,向里面望去。只见院子里有一个老人,正坐在铁匠炉前打铁,老人穿着一件灰色的粗布衣服,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有七八十岁了。

    “有人吗?”萧琰试探着喊了一声。

    老人停下手中的活,缓缓转过头,看向萧琰。老人的眼睛很浑浊,像是蒙上了一层白雾,而且没有任何神采,看起来很诡异。“你是谁?”老人的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摩擦,而且语速很慢,像是很久没有说过话了。

    “我叫萧琰,是来采风的,想了解一下黑石村的历史。”萧琰连忙解释,同时警惕地打量着老人。

    老人听到“萧琰”两个字,浑浊的眼睛里突然闪过一丝光亮,然后缓缓站起身,向萧琰走来。“萧……琰?你是萧家人?”

    萧琰心里一惊,点了点头:“是啊,我姓萧,您怎么知道?”

    老人没有回答,而是伸出手,抓住了萧琰的手腕。老人的手很凉,像是冰块一样,而且力气很大,萧琰根本挣脱不开。“跟我来。”老人说完,拉着萧琰走进了堂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三章废弃山村黑煞显(一)(第2/2页)

    堂屋里很暗,只有一扇小窗户,透进微弱的光线。堂屋正中央摆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木盒,看起来很古老。老人松开萧琰的手,拿起木盒,递给萧琰:“这个,给你。”

    萧琰接过木盒,感觉沉甸甸的。他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日记本,封面上写着“萧氏日记”四个字,字体和祠堂里牌位上的一样。“这是……”

    “这是你祖父的日记,他当年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老人缓缓说道,“黑石村的秘密,都在这日记里。还有,今晚是七月十五,黑煞会出来,你最好待在屋里,不要出去。”

    萧琰刚想追问,老人突然转身,走进了里屋,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门,再也没有出来。萧琰拿着日记本,站在堂屋里,心里充满了疑惑。祖父的日记?黑石村的秘密?还有那即将出现的黑煞,这一切都让他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谜团之中。

    他走到桌子旁,打开日记本,开始翻看。日记的第一页,写着祖父的名字——萧青山,日期是民国三十七年,也就是1948年。

    萧青山的日记字迹工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墨迹依然清晰。萧琰坐在桌前,一页页地翻看,渐渐沉浸在祖父当年的经历中。

    日记里写道,民国三十七年,黑石村还是一个繁华的村落,村里的人大多姓萧,以打铁和种庄稼为生。萧青山是村里的风水先生,也是铁匠,手艺很好,深受村民的尊敬。那时候的黑石村,虽然偏僻,但村民们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很安稳。

    可到了民国三十八年,也就是1949年,村子里突然发生了一件怪事。村里的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羊时,突然失踪了,村民们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就在大家以为小孩已经被野兽叼走时,小孩却突然回来了,只是回来后的小孩像是变了一个人,眼神呆滞,不说话,也不吃饭,而且身上总是冷冰冰的,像是揣着一块冰。

    村里的老人说,小孩是被山里的“脏东西”缠上了,需要举行祭祀仪式,才能把“脏东西”赶走。于是,村民们准备了祭祀用品,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举行了祭祀仪式。可仪式进行到一半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刮起了大风,老槐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像是下雨一样。更奇怪的是,祭祀用的香和蜡烛突然熄灭了,供桌上的供品也散落一地,像是被什么东西打翻了。

    从那以后,村子里就开始怪事不断。有的村民早上醒来,发现家里的东西被翻动过;有的村民晚上睡觉时,总能听到窗外传来“呜呜”的哭声;还有的村民在山上砍柴时,看到一道黑影在树林里穿梭,速度很快,追上去后却什么都没有。

    萧青山在日记里写道,他发现村子里的阴气越来越重,尤其是村口的老槐树和村后的后山,阴气最重。他用罗盘测量后,发现村子的风水格局发生了变化,原本的“聚气阵”变成了“散阴阵”,而且村后的后山,像是有一股怨气在不断聚集,形成了一个“煞眼”。

    他意识到,村子里的怪事,都是这股怨气引起的,要是不及时化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开始查阅祖传的风水秘籍,寻找化解之法。秘籍里记载,要化解“煞眼”,需要找到“聚阳石”,将其埋在“煞眼”的位置,才能镇压住怨气。可“聚阳石”非常稀有,只在传说中出现过,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

    就在萧青山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的村长找到了他,说村后的山洞里,有一块奇怪的石头,石头会发光,而且摸起来很暖和,说不定就是“聚阳石”。萧青山立刻跟着村长去了村后的山洞。山洞很深,里面黑漆漆的,只能靠火把照明。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他们终于看到了那块石头。

    石头有一人多高,通体呈红色,表面光滑,确实在隐隐发光,而且靠近石头,就能感觉到一股暖意。萧青山确定,这就是“聚阳石”。他和村民们一起,把“聚阳石”从山洞里抬了出来,埋在了村后的“煞眼”位置。

    本以为这样就能化解怨气,可没想到,埋好“聚阳石”的当天晚上,村子里就发生了大地震。地震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预兆,房屋纷纷倒塌,村民们死伤惨重。萧青山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孩子,他自己也被埋在了废墟下,后来被几个幸存的村民救了出来。

    地震过后,村子里一片狼藉,幸存的村民们都很害怕,认为是他们动了“聚阳石”,触怒了山神,才遭到了报应。于是,村民们决定离开黑石村,迁往他乡。萧青山因为失去了家人,心灰意冷,也跟着村民们一起离开了。临走前,他把自己的日记和一些风水秘籍,藏在了村里的祠堂和那座院落的木盒里,希望后人能发现这些秘密,解开黑石村的谜团。

    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字:“黑煞乃怨气所化,七月十五阴气最盛之时,黑煞会现身,若想镇压黑煞,需以萧氏血脉为引,结合聚阳石之力,方可成功。切记,黑煞凶猛,切勿轻举妄动。”

    看到这里,萧琰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原来祖父当年经历了这么多,而且黑石村的地震,竟然和“聚阳石”有关。更让他震惊的是,镇压黑煞需要萧氏血脉,而自己就是萧氏后人,难道这就是那封匿名邮件让他来这里的原因?

    他抬起头,看了看窗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月亮挂在天空,是一轮满月,只是月亮的颜色有些发红,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今晚就是七月十五,黑煞真的会现身吗?

    就在这时,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哐当”的声音,像是有人打翻了什么东西。萧琰心里一紧,握紧了祖父留下的铜铃,悄悄走到门口,向外望去。

    只见院子里的铁匠炉不知什么时候被点燃了,火焰“噼啪”作响,照亮了整个院子。而在铁匠炉旁,刚才那个老人正站在那里,背对着萧琰,身体不停地颤抖,像是在抽搐。

    “老人家,您怎么了?”萧琰连忙跑出去,想要帮忙。

    可当他跑到老人身边时,老人突然转过身,萧琰吓得后退了一步。只见老人的眼睛变成了血红色,脸上的皮肤开始脱落,露出里面黑色的肌肉,而且身形也变得高大起来,原本的粗布衣服也被撑破,露出了黑色的鳞片。

    “你……你是什么东西?”萧琰声音发颤,握紧了铜铃,想要摇动。

    “我就是黑煞啊!”老人(现在应该说是黑煞)的声音变得尖锐起来,像是金属摩擦,“萧青山当年没能镇压我,还想让后人来送死,真是天真!”

    黑煞说完,伸出一只黑色的爪子,向萧琰抓来。萧琰连忙躲闪,同时摇动了铜铃。“叮铃铃”的铃声响起,黑煞的动作明显停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痛苦。

    “这铜铃……竟然能克制我?”黑煞惊讶地说道,然后更加愤怒,“不过,仅凭一个破铜铃,还想拦住我?”

    黑煞再次向萧琰扑来,速度比刚才快了很多。萧琰根本来不及躲闪,被黑煞一巴掌拍在胸口,顿时感觉一股剧痛传来,身体像断线的风筝一样飞了出去,重重地撞在墙上,口吐鲜血。

    铜铃也掉在了地上,发出“叮铃”一声脆响。黑煞一步步向萧琰走来,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萧氏血脉,真是美味啊!只要吸了你的血,我就能彻底摆脱聚阳石的镇压,到时候,整个世界都会成为我的猎物!”

    萧琰躺在地上,感觉浑身无力,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看着黑煞越来越近,心里充满了绝望。难道自己真的要死在这里了?祖父的日记里说,需要萧氏血脉和聚阳石之力才能镇压黑煞,可聚阳石在村后的“煞眼”位置,自己现在根本动弹不得,怎么去拿?

    就在黑煞的爪子快要抓到萧琰的时候,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震动。黑煞的动作停了下来,疑惑地看向村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