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人在大明当锤王 > 第八十三章 再入宫(一)

第八十三章 再入宫(一)

    皇城,后宫。

    伴随着炎热的天气袭来。

    南京城的夜晚更加让人难以入眠。

    自从朱元璋身体抱恙开始,便极少在来后宫。

    有时候甚至一两个月都不会在后宫出现一次。

    但即便是来了,也就是看看后宫当中年纪较小的皇子和公主们。

    毕竟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

    在加上年轻时候留下的一身伤,如今全都找上了门。

    没有了帝王雨露,后宫的三宫六院便都成为了闲置。

    马皇后去世之后,朱元璋便立旨不在立后。

    这些年来,先是李淑妃管理后宫。

    但后来李淑妃病故之后,后宫之事便一直由郭宁妃代理。

    每年后宫当中选秀依旧,宫中的妃嫔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可就是再也见不到朱元璋的影子。

    后宫当中的一处别院内。

    一名身着白色纱裙的女子正坐在凉亭月下。

    女子年约二十出头,长相秀美,即便是安静的坐在那里,便让人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只不过,那平静的双眸当中仿佛没有任何聚焦,显得有些空洞。

    “娘娘,时辰到了,该回宫休息了。”一名宫女来到女子的面前年躬身行礼之后说道。

    女子听闻之后点了点头。

    “你先去吧,本宫自己回去。”

    宫女不敢忤逆,行礼之后便悄然离开。

    待宫女走后,女子这才站起身来。

    一滴殷红的鲜血直接从女人的指尖滴落。

    女人低头看了一眼地上的血迹,然后抬脚踩在脚下。

    随后便朝着远处的寝宫走去。

    ……

    第二天一早。

    当太阳升起之后。

    众臣再一次聚集在宫门之外。

    今天,将会有一件大事宣布。

    那就是未来储君的位置即将尘埃落定。

    昨日,皇帝亲口说出燕王似朕英武这种话之后,让原本毫无疑问的储君之位多了一丝的变故。

    在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的反对之下,皇帝并没有当场暴怒。

    反而是以一种极为平和的态度选择了退朝,择日宣布。

    这让熟悉了二十多年这位霸道皇帝的众臣们都觉察到了一丝丝的异样。

    皇帝究竟是如何想的?

    是真的有心要立燕王为储君?

    还只不过就是借机试探一下群臣的意见?

    谁也摸不准。

    而似乎有希望被立为储君,随后遭到众臣反对的燕王朱棣似乎很是平静。

    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诸王的一侧,面朝宫门的方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反观此时朱允炆的身边,倒是挤满了朝臣。

    “时辰已到,宫门开!众臣早朝,入殿!”

    伴随着司礼监太监的喊声,厚重威严的朱漆宫门开启。

    宫门开启之后,众臣鱼贯而入。

    随后穿过御道之后便直达奉天殿。

    出乎意料,今天朱元璋并没有等到群臣上殿之后才出现。

    而是在众臣上殿之前,便已经坐在了龙椅上。

    不过看样子好像是睡着了一般的斜靠在了龙椅上。

    入殿之后的众臣都自觉地放缓了脚步,然后压低了声音,好像是生怕惊醒龙椅上的朱元璋。

    直到众臣全部进殿,诸王也都按照依次的位置站好。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依旧没有睁开眼睛的意思。

    太监站在朱元璋的身边,并没与提醒呼唤,只是安静的站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盏茶,一炷香,半个时辰。

    直到众臣已经在大殿内站了足足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朱元璋依旧没有睁开双眼。

    —些年老体弱的文臣已经开始双腿颤抖。

    还有一些倒霉的,想要如厕的甚至已经夹紧了双腿。

    这要是一个没加紧,那可就热闹了。

    朱桂倒是不急。

    不知道老朱今天有在搞什么花样。

    但朱桂不急,不代表所有人都不急。

    此时最急的要当属朱允炆了。

    因为朱桂已经看到朱允炆的拳头是握紧了又松开,松开了又紧握。

    反反复复好几次。

    而齐泰,黄子澄,还有方孝孺的一众江浙出来的官员也都十分的紧张。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十分紧张,并且时不时的还朝着朱桂这边看上一眼。

    不是别人,正是秦王朱樉。

    因为今天正好是第五天。

    朱樉还等着朱桂帮他洗脱嫌疑呢。

    众人就是在这样一种说不出的诡异的气氛当中傻等。

    直到当众臣上殿整整过去了一个半时辰之后,坐在靠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这才缓缓的睁开了双眼。

    顷刻间,仿佛是有一道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着整个大殿。

    朱元璋虽然已经老了,但是他手里的刀依然锋利。

    “都来了啊。”

    扫视了一眼大殿之后,朱元璋缓缓开口。

    众臣连忙提起精神。

    “咱呐,刚刚做了一个梦,梦里梦见了好多好多的人。”

    “有李善长,有胡文庸,还有刘伯温,常遇春,汤和,徐达……”

    “他们说啊,说想咱,都想让咱下去陪他们。”

    “可是啊,咱心里还有事,这大明的江山,还要有人管。”

    “所以咱就跟他们说,说等咱办完了剩下的几件事,咱就下去找他们喝酒聊天。”

    “这人啊,就怕老啊。”

    朱元璋说着,便从龙椅上站起身来,然后缓缓的朝着面前的阶梯往下走。

    —边走,一边说。

    “人一老,就没用了,咱也一样,以前咱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可是现在你们看。”

    “坐在这大殿之上竟然就这么睡着了。”

    众臣安静的站在原地,听着朱元璋自说自话。

    有的心里发毛,有的则是暗中揣测朱元璋话中的意思。

    刚刚朱元璋提到的那些人。

    除了个别王爷外,其他的死亡都很蹊跷。

    说白了,就是朱元璋亲手送走的。

    提这些人是什么意思?

    在说给谁听?

    从九龙壁上一路走下来的朱元璋来到了诸王的身旁。

    站在了原本应该属于太子朱标的位置上沉没了片刻。

    “若是有标儿在,咱倒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可如今标儿不在了。”朱元璋眼神略带悲伤。

    朱允炆借机上前一步,然后开口说道:“皇爷爷,父亲在天之灵,也不希望皇爷爷伤心过度。”

    “孙儿会代父亲孝顺皇爷爷的。”

    朱元璋抬起头来,看着长相和朱标有六分相似的朱允炆点了点头:“好孩子。”

    “好了,听咱说了这么多废话也差不多了。”

    “今天叫你们来,无非就是一件事,咱这大明的江山还要有人来继承。”

    “所以,今天咱要选出一个人来成为大明的储君。”

    “都说说吧,你们认为,谁为储君则比较合适。”朱元璋背负着双手再次朝着龙椅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