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纨绔国公?叫我万历战神 > 第81章 马上天子,祖宗排名

第81章 马上天子,祖宗排名

    张维贤背着万历皇帝,也就是这副身子骨硬朗,才能背负起日渐肥胖的病龙。

    张元德和张诚一路紧随其后,除了当年的太岳公外,已经很久没有人,能够跟陛下的关系这般融洽。

    张居正最后被抄家清算不假,但万历皇帝却依旧坚持用他的本事。

    “张维贤,你觉得武宗其人如何?”

    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至少史家笔墨,对其评价就是个玩世不恭的败家子。

    朱翊钧突然提起此人,倒是令张维贤有些惊讶。

    “这深宫之内,是人是鬼,朕自己都分不清。”

    “朝夕相处的宫女、宦官,他们也未必值得信任。”

    “但凡朕有些事情做的不尽某些人心意,宫殿便会莫名其妙焚烧,甚至被当做天谴。”

    朱翊钧自嘲一笑,难怪皇帝麾下的红盔将军,始终护卫宫殿,甚至仔细巡查。

    即便如此,万历的皇宫,在大明朝也是被焚烧次数最多的。

    “武宗,应该是我大明最后的马上天子了。”

    张维贤叹气一声,对于朱厚照这个复杂的皇帝,他并不会全盘否定,更不会被掌握着舆论话语权的文官带偏。

    “哦?你不觉得他是个贪图享乐的纨绔?”

    朱翊钧眯眼看向旭日,随口一问,“那豹房,可是臭名昭著啊!”

    张维贤看向身后跟在不远处的父亲,以及宦官张诚,低声道:“按照陛下所说,皇宫其实并不安全,那豹房不就是武宗最好的行政居所?”

    呵!

    朱翊钧咧嘴一笑,这是个明白人,也是个聪明人。

    在朱厚照溺亡后,文官们赶紧拆除了豹房,表面声称这是人为的防沉迷,避免继位皇帝误入歧途。

    实则是将皇帝,彻底困在紫禁城中,成为他们手里的傀儡。

    只要不高兴,那就火烧皇宫,给皇帝个下马威。

    “你说武宗是马上天子,可史书对他所谓的武功,不过寥寥数字罢了。”

    对于皇帝的试探,张维贤则继续低声,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武宗当年,以辽东、宣府、大同、延绥、陕西、宁夏、甘肃等边关多事为由,下旨‘特命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率六军往征’。”

    “此举看似荒唐愚昧,可结果呢?武宗将九边兵权,重新收入自己手中。恐怕当初九边总兵,都没想到皇帝亲自过来,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更别提远在京师的文官,可能同样没想到,武宗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吧!”

    朱翊钧对正德皇帝,可谓相当欣赏,自幼也有个御驾亲征的梦想。

    可惜随着岁月流逝,以及腿部顽疾,让他彻底被困在了紫禁城。

    “你这小子,算是难得的明白人!武宗讨伐南侵的鞑靼小王子,使得边境安静十年。”

    “可惜啊,在这些文官的笔杆子下,这一武功却被刻意淡化,更是将这场天子御驾亲征的大战,说成了武宗的荒唐之举。”

    “张维贤,你现在可清楚,若是站在朕身边,日后要面对的是何等洪水猛兽?”

    朱翊钧目光如炬,规劝道:“现在收手,你还能继续当个纨绔!否则,你我君臣二人,势必会沦为他们口中的奸臣昏君。”

    名声?

    又不是东汉末年,老子在乎这个?

    “陛下放心,微臣不在乎这些虚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张维贤语气平淡,只有了**的一句诗,作为自己的回答,对于后背上的朱翊钧,却是感触良深。

    堡宗复辟,先斩**,虽说巩固了权位,安抚了功臣,却也让朝臣们寒心,再无**这样挽大厦之将倾的人物。

    张维贤变相告诉朱翊钧,为国办事他肯定全力以赴,至于最后会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就要看陛下您了。

    “呵!我大明这些个先帝,朕最看不起的莫过于英宗!”

    朱翊钧对于堡宗,那是毫不客气的嘲讽,反正又不是他的直系祖宗,就堡宗干的那些破事,是个正常人都会鄙夷不止。

    “宦官,只能沦为皇权的工具,就像武宗手下的八虎,以及朕手下的盐监、矿监。”

    “反观王振之流,手握军政大权,英宗这个皇帝做的还真是窝囊!”

    若是文官们在场,听到朱翊钧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定会对其口诛笔伐。

    可惜张维贤不仅不会挽尊,甚至会跟着朱翊钧一起骂。

    “陛下英明!我还以为您会偏袒英宗呢!”

    “偏袒他作甚?读书明理,若连祖上犯的过错都不敢承认,朕这个皇帝岂不是昏庸无道?”

    朱翊钧连亲爹隆庆的政策都能推翻,隆庆惩罚弃用的石星等人,他却直接委以重任,主打的就是个叛逆。

    “陛下,您就是我大明朝排名前三的皇帝啊!”

    “哦?你小子为了主将之位,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这是在故意拍马屁?”

    朱翊钧难得开个玩笑,感受着旭日东升,万物苏生,仿佛自己的腿疾,也在这一刻缓解了不少疼痛。

    可惜,大明朝却是江河日下!

    唯有亲自执政,才知道大明的财政糜烂到了何等地步。

    百姓们一分银子没少交,结果朝廷国库年年空虚,耗子进去一圈,都要男默女泪。

    “陛下,我大明第一帝,肯定是太祖无疑,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得国最正。”

    “太祖,在朕心中,自然是一等一的大英雄,他老人家排第二,谁敢排第一?”

    朱翊钧也觉得纳闷,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跟手下臣子,讨论起自家祖宗的排名。

    不过男人么,对于某些排名,总是有着执着。

    “第二名么,就有些争议了!”

    “哦?我还以为你小子肯定会说成祖!要是没有他老人家,你们张家也不会获得国公爵位。”

    “成祖奉天靖难,是非对错不说,但五征漠北,的确是劳民伤财。”

    张维贤额头冒汗,别的不说,陛下的确是千斤重,好在他做好了承担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准备。

    “五征漠北……若非仁宗休养生息,恐怕我大明会再次陷入战乱。”

    “陛下,成祖也就五征漠北差点,但他跟太祖可都是工作狂,那叫一个勤政!”

    啪!

    朱翊钧毫不客气,敲了敲张维贤的脑袋。

    “你小子,说朕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