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纨绔国公?叫我万历战神 > 第83章 小国公初见九千岁

第83章 小国公初见九千岁

    张维贤这番情绪价值给足,让备受文官唾骂的万历皇帝,一跃成为大明第三明君。

    权力与自我实现,对于已经人到中年的朱翊钧而言,其诱惑性远胜于后宫嫔妃。

    尤其是屈居大明第三明君,仿佛让朱翊钧吃了一颗万艾可,整个人充满了干劲。

    “大伴,回去将内阁的折子拿来,朕要逐一过目。”

    “折子?不是牌子?”

    虽说朱翊钧现在的岁数,批折子和翻牌子一样困难,但就怕内在激励。、

    “折子!还要朕说第二遍?”

    “陛下息怒,老奴这就去内阁拿折子!”

    打发走了张诚,万历皇帝又示意张元德站着别动,愣是将堂堂大明英国公当成了喽啰。

    “你也该去神机营看看了。”

    朱翊钧狡黠一笑,“现在的京营,肯定会给你带来惊喜,朕对你很是期待!”

    张维贤大感不妙,京营什么德行,他可是有所耳闻。

    粮饷最高,战力最差。

    在臭名昭著的辽饷出现之前,三大营常年占据着明君粮饷之首的宝座。

    “陛下,能否透露一下?”

    “朕要是跟你说了,岂不是帮你作弊?”

    朱翊钧嘴角上扬,一脸得意之色。

    “你想当这个备倭总兵官,要是连神机营都难以服众,朕即便帮忙,恐怕内阁也不会同意。”

    “就当是你的一次小考,朕不管你用什么法子,将神机营掌控在你手中!”

    朱翊钧语气严肃,张维贤却听出了另外的声音。

    神机营,兴许已经不被皇帝掌握,所以才让他来想方设法执掌。

    “是,陛下!”

    “去吧,朕要看折子了!”

    张诚去了内阁,父子二人只能在一名小宦官的带领下离开皇宫。

    “二位国公爷,这边请!”

    小宦官一张国字脸,莫名有股阳刚之气,全然不似普通宦官那般尖嘴猴腮,很会察言观色,自我介绍道:“在下李进忠,乃王恭妃之典膳,今日为国公爷带路,实乃三生有幸!”

    张元德只是微微颔首,对方又不是张诚这样的近侍,不值得他去说话。

    李进忠,张维贤听到这个名字,只是觉得耳熟,随后更是被惊出一身冷汗。

    “李公公……”

    “小国公,可莫要这般称呼,折煞小人了!”

    “你本来可姓魏?”

    “咦?小国公是如何得知?”

    魏进忠……魏忠贤!

    张维贤没想到,日后的大明九千岁,竟然在为自己带路。

    传闻中,这位大太监,因为与净身宦官交好,所以才保留了一颗蛋,这才在后宫风生水起。

    每日对食得老太监,哪里是一蛋忠贤的对手?

    张维贤也是恍然大悟,难怪日后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下属魏朝,都被魏忠贤抢了对食。

    对食宫女,可以看做太监们的妻子,这也是双方在深宫中的慰藉。

    当然,更多来自于心灵,可魏忠贤是个异类,这厮还有一个蛋,果断****其他宦官。

    “呵呵……猜的!”

    张维贤并未纠结此事,魏忠贤则是被吓得够呛,现在未被木匠皇帝赐名,他更担心眼前的小国公,是来讨债的!

    魏忠贤入宫净身,是因为欠了一屁股赌债,最终无奈之举。

    “儿啊,你跟那阉狗,多说什么?”

    父子二人离开皇宫后,张元德才不解询问。

    面对张诚,一脸谄媚;到了尚未发迹的魏忠贤,就一口一个阉狗,亲爹果然是自适应强者。

    “爹,宫中这些宦官宫女,您一个都不能小瞧,甚至不可轻易得罪!”

    “不就是个小宦官?”

    张元德明显不屑一顾,毕竟是半路继承爵位,对于宫中之事知之甚少。

    “爹,深宫之中,可是有不少嫔妃。”

    “他们相互争斗,可不会亲自下场,靠的就是这些宦官宫女。”

    “试问每天勾心斗角,没有两把刷子,能活到现在?”

    张维贤劝慰道:“何况,之前的王振、刘瑾、汪直等人,哪个不是出身卑微,之前被小看?也不妨他们日后权倾朝野。”

    “说不定,您今日小瞧的宦官,日后便可与这三人齐名呢!”

    王振,土木堡之变,葬送大明国运。

    刘瑾,八虎之首,堪称首席工具人,被武宗抄家赚得盆满钵满。

    汪直,开设西厂,也就是雨化田的原型,真正亦正亦邪的大宦官。

    张元德听闻方才那一脸谄媚的小宦官,竟能与这三位并列,不由地谨慎起来。

    以前自家儿子说话,那是放屁;现在但凡有何建议,一定犀利。

    “我儿说的是!以后这帮宦官宫女,咱一个都不能得罪,还要跟他们保持好关系!”

    “善,孺爹可教!”

    “混账小子!你敢这么说为父?”

    父子二人一路吵闹,回到英国公府后不久,定国公徐文壁便送来了第一批资金!

    “这里是五百万两银子,家父让我交给贤弟,先去跑一趟生意。”

    “咱们第一次跑商,不求赚多少,只求熟悉航线,方便日后行事。”

    徐延辅亲自送银子前来,可见定国公徐家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张维贤也确定,徐文壁在宫中肯定有眼线,否则不可能自己前脚出宫,这厮后脚就来送银子。

    要是等到万历皇帝发话提醒,那就是他这个定国公不懂事了。

    “姐夫放心,此事我定会谨慎处理。”

    “呵呵,贤弟办事,我肯定放心啊!”

    徐延辅欲言又止,最终小声道:“贤弟,外面有消息称,要是我大明入朝作战,你要跟李如松争夺主将?”

    朝鲜的死活,大明众人并不关心,但张维贤跟李如松的争端,大家伙都是忠实的吃瓜群众。

    一个辽东将二代,一个京城纨绔,看的就是热闹!

    “果然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姐夫说的没错,我的确是想争上一争。”

    “不过此乃国事,并非与如松兄意气之争。”

    张维贤实话实说,徐延辅则小声提醒:“贤弟啊,李如松可放出话了,要是日后你落在他手里,绝对没你好果子吃!”

    “这厮就是个火爆脾气,在兵部破口大骂都是小事,甚至还大打出手,你以后定要小心应对!”

    徐延辅好心提醒,张维贤自然领情。

    “姐夫放心,李如松日后在我帐下听命,我绝对一视同仁!”

    “当真?贤弟这是回应了?我这就把话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