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 第106章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

第106章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

    第106章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第1/2页)

    棕黄色军官坐在篝火旁,一动不动。

    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那支骑兵队伍消失的方向。

    直到再也看不到一丝踪影,再也听不到一点马蹄声。

    理智告诉他,他应该立刻带着部队继续后撤,与即将抵达的澳洲远征军主力汇合。

    保存实力,积蓄力量,然后再回来报仇雪恨。

    这是最正确,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可是……

    他的手,抚上了胸口。

    在那里,藏着一本被磨得起了毛边的《木文正公集》。

    他想起了书中的一句话。

    “格物致知,是为探求真理。”

    “但若真理要以苍生为代价,那这真理,不要也罢。”

    他想起格物院入学的第一天,他和同僚们并肩站在木公的雕像下,高声宣誓:“用理性探求真理,用热血捍卫家国!”

    言犹在耳,可那些与他一同宣誓的挚友呢?

    那个平日里最爱开玩笑的学长,为了掩护他,抱着炸药包冲向敌军坦克。

    他想起了那个在图书馆里总对他笑的女孩,他还没来得及送出那封情书,再见时,她已是上海码头废墟中一具尸体。

    他还想起了这一路,从上海到这里,每一次后撤,都意味着一座城镇的沦陷,都意味着身后那些望眼欲穿的百姓,被他们无情地抛弃。

    何为家?何为国?

    是这片土地,是这土地上的人民。

    如果连人民都保护不了,那他们这些所谓的“火种”,就算留下来,又有什么意义?

    不过是一群苟活于世的懦夫罢了!

    想到此,他霍然站起身,这个动作,吓了周围的士兵一跳。

    “营长……”

    “啪!”

    清脆的耳光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

    军官身后的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浑身一颤,纷纷抬起头,看向他们的长官。

    他的脸上,是一个清晰的五指印。

    “营长,你……”一个年轻的警卫员,迟疑着开口。

    军官没有理会他,反而走到那堆即将熄灭的篝火前,从里面抽出了一根燃烧着的木棍。

    高高举起!火光,映照着他那张重新燃起斗志的脸。

    “警卫连长!”

    “到!”

    “把弟兄们都叫过来。”

    很快,四百多名残兵疲惫地围了过来,不解地看着他们的长官。

    军官环视着这些伤痕累累的面孔,问道:“你们当中,谁的年纪最小?”

    众人面面相觑,片刻后,一个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士兵,有些怯懦地站了出来。“报告长官,我……我今年十六。”

    军官与身边的几名下属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单薄的肩膀,“小兄弟,我要有个任务交给你。”

    那年轻士兵立刻挺直了胸膛,大声道:“长官,您请说,上刀山下火海,我保证完成任务!”

    军官笑了笑,摇了摇头。“我就托你回去带个话,又不是让你去当敢死队。”他将怀中那个写满了地址的纸团,郑重地交到士兵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6章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第2/2页)

    “你替我告诉南京朝廷的那帮官僚们,保卫南京,吾往矣。澳械师没有一个孬种。”

    年轻士兵瞬间愣住了,“营长,我……”

    军官的脸色陡然变得无比郑重:“我以103师独立团三营长的身份命令你!执行任务,保住我们师最后的番号,带着它,活下去!”

    他顿了顿,语气又缓和下来:“如果可以,回去以后别来军队了,你这个年纪,应该待在格物院里好好学习。”

    说完,他后退一步,对着这名年轻的士兵,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他身后的四百名将士也齐刷刷地抬手,向这位承载了他们最后番号的少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年轻士兵的眼眶瞬间就红了,泪水夺眶而出。

    他猛地擦干眼泪,立正回礼,然后翻身上马朝着南京城的方向,头也不回地狂奔而去。

    做完这一切,军官转过身,看到不知何时所有的士兵都已经检查好武器弹药,默默地跨上了战马,全装待发。

    他的眼眶,也红了。

    “将士们,”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沙哑。

    “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他没有再说什么大道理,只是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声音里带着愧疚与决然。

    “弟兄们跟着我没过上一天安生日子,我……对不住大家。”

    “今天,咱们不退了!”

    他拔出腰间师长临死前送给他的配枪。

    “我答应过师长要把火种活着带出去!”

    “但是,我忘了告诉他另一件事!”

    “木公曾言:薪火之火,其灼灼不灭,非因其自保,而在于其燃烧!”

    “火种,若只知躲在暗处苟且偷生,那便不是火种,而是余烬!”

    “只有在最黑暗的时刻,燃起最耀眼的光芒,才能……燎原!”

    他调转马头,将手中燃烧的木棍,指向那支骑兵队伍消失的方向。

    “我们的同僚,已经去了!”

    “我们,大明最精锐的澳械师,格物院的子弟,木公的传人,岂能……落于人后?!”

    “传我命令!”

    他的声音,响彻夜空。

    “全营,目标南京!”

    “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用我们的血,告诉那些东洋倭寇和西夷杂碎——”

    “大明,还在!”

    “南京城,我们守了!”

    话音落下,他一夹马腹,一马当先,朝着南京的方向,决然而去!

    身后四百多名残兵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爆发出震天怒吼!

    “愿随营长,死战!”

    “兄弟们!如果可以,烈士陵园见!”

    几十骑带着十几辆运兵车,卷起漫天尘土,如义无反顾地冲向了那座危在旦夕的前线。

    这一刻,没有人退缩。

    因为在他们的前方,还有一支孤独的队伍。

    在他们的身后,是数万计需要保护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