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开局荒年,带着俩媳妇逆天改命 > 第四十六章:想让三叔当我爹

第四十六章:想让三叔当我爹

    第四十六章:想让三叔当我爹(第1/2页)

    弓弦的制作比较繁琐,这点急不得,需等上两天,否则韧性不够不说,这天寒地冻的可能一拉就断了。

    白雪儿提议给陈玉竹蒸馒头,倒给李逸提了个醒。

    他先前答应过给王金石一个日入千钱的买卖,虽说走时王金石只字未提,可李逸向来言而有信。更何况这次陈玉竹出狱的事,全靠王金石在中间奔走斡旋。

    经此事也能看出王金石是个值得信赖、可以深交的人。即便对方不提,他也得信守承诺。

    而这馒头就是他这买卖的关键!

    “雪儿!你去喊嫂嫂,让她带着大丫和豆子过来一趟!”

    李逸正忙着给石磨清理残留的麸皮,抬头冲屋里喊了一声。

    “来啦夫君!”

    白雪儿立刻从屋里跑出来,麻利地戴好李逸给她做的兔皮小帽,帽檐上的绒毛蹭得她鼻尖发痒。她转头冲秦心月招手:“心月姐姐,你随我一起去吧!”

    李逸昨晚特意给秦心月和张绣娘各缝了顶皮帽,秦心月选了块柔软的灰兔皮,衬得她眉眼更显清冷,张绣娘的则用了黄棕色的狍子皮,厚实耐用,还能和秦心月的区分开。

    秦心月下意识朝李逸望了一眼,李逸连忙笑道:“去吧心月,你来了这么久,也没在村里好好逛过,正好趁这机会看看雪景。”

    秦心月轻轻点头,任由白雪儿挎着她的胳膊往外走。

    没多久,院外就传来了说笑声,还夹杂着两个孩子清脆的嬉闹声。

    “三叔!我们来啦!”

    大丫和豆子手牵手冲进院子,冻得通红的小脸上满是欢喜,头上戴着李逸送的皮帽子,鼻尖挂着细密的汗珠。他们离着老远就开始喊,小短腿在雪地里迈得飞快,溅起细碎的雪沫子。

    李逸看着两个蹦蹦跳跳的孩子,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伸手帮豆子拉了拉帽子。这一幕刚好被随后进来的张绣娘看到,忍不住又是心头一暖,李逸看孩子的眼神,是藏不住的真心喜欢。

    “三兄弟,我来了!有啥活尽管吩咐!”

    张绣娘拢了拢耳边被风吹乱的碎发,笑着问道。她穿李逸送的旧冬衣,比上次见面时又精神了不少,眼角的细纹里都透着暖意。

    “嫂子腰伤好了,气色变好了,人都显得年轻漂亮了!”李逸笑着打趣。

    张绣娘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手:“瞧你说的,嫂子都这把年纪了,哪能跟雪儿她们这些小姑娘比。”

    “对了嫂子,还记得我上次跟你说的新活计吗?比脱粟米轻松,赚的还多。”李逸话锋一转,切入正题。

    张绣娘连忙点头:“记得记得!三兄弟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你一句话的事”

    “成!那你过来,我教你蒸馒头,肯定一学就会!”

    因为要做的活计不少,屋内空间又有限,李逸索性把院角的木棚向外扩充了半丈。

    他用上山时顺手捡的石块当地基,混合着做土坯剩下的黄土和麦秸秆,在棚里砌了个简易锅灶。灶口对着棚外,烟能顺顺利利排出去,灶身则嵌在棚内,这样一来,既能在外面做饭,烧火时还能当火炉取暖,一举两得。

    李逸先教张绣娘使用石磨。他往磨眼里舀了小半碗小麦,扶着磨柄示范:“推的时候要稳,别太用力,不然磨出来的面粗细不均。”

    一边说一边转动磨盘,雪白的细面顺着磨盘缝隙簌簌落下,堆在下方的陶盆里。

    随后李逸又拿出细藤蔓编的筛子,将磨好的面粉反复过筛,把其中的杂质和未磨碎的颗粒筛出去:“自家吃倒不必如此讲究,但要拿到县城卖给大户人家,做得精细,才能卖出好价钱。”

    张绣娘学得格外认真,李逸也极有耐心,从扶磨柄的姿势到添料的时机,一一细致指导,没过多久,她就能独自熟练操作石磨了,磨出的面粉细腻均匀,丝毫不比李逸差。

    磨好面粉后,李逸又教她加水和面,水温要温不烫手,加水量要循序渐进,揉面时力道要匀,直到面团变得光滑有弹性,再揉入提前养好的老面,揉成一个硕大的面团,用湿布盖好静置。

    为了培育更多老面,李逸特意又做了两个新木桶,将原来的老面分成三份,每份都掺入新面粉揉匀,密封好搁在炕头继续发酵。

    只要妥善保存不发霉变质,这老面能养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发酵的年头越久,蒸出来的馒头风味越独特,发酵效果也越好。

    豆子和大丫搬来小板凳,坐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娘和三叔挨在一起和面揉面,小脸上满是开心。

    “豆子,你咋这么高兴呀?”白雪儿凑过去,戳了戳他鼓起来的腮帮子。

    豆子偷偷趴到白雪儿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小婶婶,你可别告诉别人!我最喜欢三叔了,他要是我爹就好啦!这样就能天天吃好吃的,还能让他教我打猎。”

    白雪儿听后,鼓着小嘴皱起眉头,掰着手指不知道在琢磨什么,八成又在为给李家传宗接代的事犯愁。

    一旁的陈氏正埋头给粟米脱壳,木桩撞击石臼的咚咚声有一搭没一搭。她的目光时不时落在豆子和大丫身上,眼神里满是怅然。

    若是她的孩子们没被卖掉,如今也该长这么大了......

    跟着李逸学蒸馒头,张绣娘才知道这新奇吃食的制作竟如此繁琐。今天和面格外多,两人分工合作,揉面、排气、分剂子、塑形,忙了大半天才做好,足足装满了三笼屉,细数下来竟有七十五个馒头。将馒头放在炕头二次醒发后,就到了最后一步,把笼屉架在锅上开始蒸制。

    张绣娘擦了擦额头的薄汗,望着冒着热气的笼屉,心里竟隐隐生出几分期待。

    她这辈子除了种地,从没接触过这样的营生,一想到以后能靠做馒头赚钱,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就浑身是劲。

    “嫂子,腰还疼吗?要是累了就歇会儿。”李逸关切地问道。

    张绣娘轻轻摇头,脸上满是感激:“不疼了,多亏了三兄弟你给我按摩,没有你我可能就真的瘫了。”

    李逸让豆子和大丫帮忙看着灶火,叮嘱他们火别太旺,见火苗窜高了就往灶里添块湿柴压一压,随后便进屋准备炒菜。

    今天人多,他正好把新培育的豆芽拿出来给大家尝尝鲜,这些豆芽他放在特制的木槽里培育,槽底铺了麻布,还特意叮嘱白雪儿每天按时浇两次温水。

    白雪儿一直好奇这木槽里藏着什么,可李逸故意卖关子,她也只能按捺住好奇心照做。

    李逸掀开木槽上的麻布,看着下面长势喜人的黄豆芽,眼睛瞬间亮了。

    嫩白透亮的芽身顶着嫩黄的豆瓣,还挂着晶莹的水珠,掐一下能挤出清甜的汁水,闻着有股淡淡的豆香。

    稍作思索,李逸决定做两大盘豆芽炒肉丝,眼下调味料单一,豆芽炒得太素就没了滋味,在这缺衣少食的年代,还是荤油和肉吃着更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六章:想让三叔当我爹(第2/2页)

    从地窖里取出冻得硬邦邦的狍子肉,用温水泡了一刻钟化开,剔除筋膜后切成细细的肉丝,码在陶碗里备用,豆芽简单冲洗干净,沥干水分,放在木盆里控着水,就等馒头蒸好后下锅。

    白雪儿他们都在院外的木棚里守着蒸馒头的锅,屋里只剩下于巧倩和躺在炕上的陈玉竹。

    “夫君,这是什么呀?看着真新鲜!”

    于巧倩看到李逸手里的豆芽,好奇地凑过来,指尖轻轻碰了碰芽身,冰凉的触感让她缩了缩手。

    “这是豆芽,用黄豆生出来的蔬菜,多吃对身体好,清热解腻。”

    李逸指着豆芽上的豆瓣,耐心解释,他又端着豆芽走到炕边给陈玉竹看:“玉竹姑娘,你看这豆芽,等下炒了给你尝尝,清爽可口,说不定能开开胃。”

    陈玉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眼神却没什么光彩,随后便收回视线,继续望着棚顶发呆,显然还在惦记着父亲的事情。

    “夫君!夫君!馒头是不是蒸好啦?我都闻到香味了!”白雪儿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带着难掩的兴奋,还夹杂着豆子和大丫的欢呼。

    李逸出去查看,揭开笼屉一角,看到馒头个个圆鼓鼓的,用手指轻轻一按能快速回弹,便知已经熟透。

    将灶膛里还在燃烧的木柴夹出来,丢到院中的雪堆里,滋啦一声雪水瞬间将火苗浇灭,冒出缕缕白烟。

    李逸返回屋里开始炒菜,先往灶膛里添了些干透的松针和干草,松针易燃,很快就燃起熊熊大火,橘红色的火苗舔着锅底,将铁锅烤得发烫。

    等火势稳定后,李逸从陶罐里挖出一大块乳白色的动物油脂,这是他用从野猪身上片下的肥炼的猪油,凝固后像块白玉。

    把油块丢进锅里,油块顺着锅沿慢慢滑下,遇热渐渐融化发出滋滋的轻响,在锅底铺开一层油亮的薄膜,还散发出淡淡的油脂香。

    李逸用自制的木铲将油脂均匀抹遍整个锅底,等锅底微微冒烟、油脂泛起细小的油花时,他抓了一小把豆豉丢进锅里。

    豆豉遇热立刻爆开,浓郁的酱香瞬间弥漫开来,引得屋外的白雪儿探头探脑。李逸快速翻炒几下,待豆豉炒出焦香,立刻将切好的肉丝倒入锅中,滋啦一声响,热气裹挟着肉香瞬间升腾而起,直冲屋顶。

    热油与肉丝中的水分激烈碰撞,发出密集的滋滋声,冻肉肉丝在高温下迅速化开,颜色从暗红渐渐变成浅红。李逸手腕用力,木铲在锅中快速翻搅,确保每一根肉丝都受热均匀,还时不时用铲子将结块的肉丝打散。他特意多炒了片刻,尽量将肥肉里的油脂煸炒出来,这样吃起来既香又不腻。

    紧接着,他将控好水的豆芽一并倒入锅中,嫩黄的豆瓣混着嫩白的芽身,落入金黄的肉丝和热油中,又是一阵滋啦声。

    豆芽水分含量极高,炒得太久就会蔫掉,既影响品相又口感不佳,李逸手中的木铲翻得更快了,豆芽在锅中不断翻滚,吸收着肉香和豆豉的酱香,颜色也从嫩白变成了略带微黄的透亮色。他迅速从盐罐里捏了一小撮粗盐撒进去,盐粒落在热锅里瞬间化开,融入菜中。待豆芽渗出少许清亮的菜汤,刚好没过锅底,他立刻关火,将菜盛进两个粗瓷大碗里,碗沿还冒着热气,香气顺着碗口往外溢。

    张绣娘上次来李逸家时,家里还只有于巧倩和白雪儿两个姑娘。

    这次来,不仅多了气质清冷的秦心月,炕上还躺着个面色苍白的陌生女子,心里难免有些惊讶,李逸简单解释了一句,说打算明年多种些地,便又去县衙申领了田地。

    先前想到李逸家只有两个媳妇,张绣娘还顾虑来往不便,如今见他家添了人口,连陈氏也在这儿帮忙干活,心里的那点顾虑顿时烟消云散了。

    笼屉被彻底掀开,滚烫的蒸汽瞬间弥漫开来,浓郁的麦香混杂着发酵后的微甜,很快飘散在整个院子里。这次的馒头因为反复过筛,比上次更加光滑圆润,模样着实喜人,让人都不忍心下口。

    张绣娘看着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馒头,满心欢喜,起初她还担心学不会,如今看到一个个饱满的馒头,所有顾虑都烟消云散了。

    “嫂子,你这馒头的卖相,可比我做得还好!这活计以后就真交给你了!”

    李逸笑着夸赞,拿起一个馒头掰开,里面的孔洞均匀细密,冒着热气。

    白雪儿也跟着用力点头,伸手捏了捏馒头的表皮,软乎乎的像棉花:“是啊是啊!嫂子做的馒头更圆润看着就好吃!”

    “来来来,都别站着了,快吃饭!”

    李逸和秦心月一起,把木桌搬到木棚里,棚边就是锅灶,余温还没散,又围了这么多人,倒也不觉得冷。

    李逸本想邀请陈氏一起上桌吃饭,可她却连连摇头,拿起一个馒头就蹲到墙角。李逸见状也不再勉强,单独给她盛了一小碗菜递过去。

    在场众人除了陈氏,都吃过馒头,可再次尝到这松软香甜的口感,依旧忍不住惊叹。

    陈氏咬下一口馒头,整个人都愣住了,这是她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绵软的口感混着纯粹的麦香,比粗糙的粟米不知强了多少倍,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淡淡的甜味。

    而李逸养的豆芽今天是第一次亮相,众人夹起一筷子豆芽配着肉丝送进嘴里,清脆的口感混着淳厚的肉香,让人眼前一亮。

    白雪儿吃得连连点头,嘴里不停惊叹:“嗯!好吃!夫君,这豆芽也太好吃了!脆生生的,还带着肉香!”

    秦心月脸上也露出了浅浅的笑容,她格外喜欢豆芽的清爽口感,搭配着馒头吃,忍不住多吃了几口。

    “豆牙?”

    豆子挠着小脑袋,满脸疑惑,实在想不通这东西和豆子的牙有什么关系。

    【嗯!真好吃!三叔太厉害了!】

    【嗯!真好吃!夫君最厉害了!】

    豆子和白雪儿同步的心声在脑海中响起,差点让李逸笑出声来。

    张绣娘也吃得十分开心,眉眼弯弯的,眼角虽有淡淡的鱼尾纹,笑起来却别有一番温婉的韵味。她轻轻拍了拍豆子的头,嗔道:“你这憨小子,还以为这是你的牙啊?”

    豆子嘿嘿一笑,不再多问,埋头大口吃着馒头和豆芽。

    “你们先吃,我去屋里看看玉竹。”

    李逸端起两个碗走进屋,一碗装着两个热乎乎的馒头,一碗盛着豆芽炒肉丝,都轻轻放在炕桌上。

    “玉竹姑娘,该吃饭了。”

    李逸微笑着扶起陈玉竹,在她背后垫了床厚实的棉被,让她能舒服地靠墙坐好,又将炕桌挪到她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