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活死人王朝 > 第193章 军议北探

第193章 军议北探

    第193章军议北探(第1/2页)

    李煜自认,他已经处理完了离堡几日积攒的琐事。

    就连从抚远县顺手带回来的赵钟岳,也安置了下去。

    顺义堡虽说是多了百多号新民,如今却也在逐渐步入正轨。

    这全赖亲卫李顺,近日打下的基础扎实。

    当下所差紧要之事,便是该靠群策群力,来谋个将来万全。

    李煜对门外亲兵道。

    “今日酉时,皆至府内军议,且先吩咐下去。”

    “是家主!卑职这就去各处通传!”

    门外甲士抱拳揖礼,即刻离去。

    李煜又对身旁侍立的青黛,吩咐道。

    “青黛,你去后厨和芸香说一声,晚上去善养院多寻几个妇人,帮她一起做炊。”

    “今晚,我得留众人一起在府内用食。”

    酉时开会,不管饭可不行。

    李煜总不至于叫麾下众人晚上挨饿。

    武官家丁,可向来都是一日三餐的优待。

    “是,老爷。”

    青黛揖福,迈着细碎的步子悄然退下。

    她得先去寻整理书房的池兰,来前堂顶班伺候。

    随后再转去后院厨院,找厨娘芸香交代,帮她一起筹备晚宴。

    作为府内唯四的侍女。

    较真起来,个个都算得上是李煜的贴身侍女。

    是故,青黛认为此事须得办得妥帖,方能不在下属面前坠了家主的威严。

    光传令可不够,把老爷交托的事情办得周全,才是她所乐见的。

    ......

    酉时正。

    满堂皆满。

    赵钟岳首次受邀议事,心下激荡,环顾四周。

    上到顺义李氏族老,下到各什队率。

    除了河渠三什守兵的什长,堡内事物说得上话的人,基本都在了。

    至于伍长,还不够格。

    这里所聚拢的,就是李煜麾下的精华所在。

    真要说堂内为数不多的‘外姓人’,可能也就只有幕宾赵钟岳,及少数诸如王大锤这样的外姓什长。

    “入座罢。”

    李煜开口,拉开了此次议事的序幕。

    “谢过大人!”

    “谢过家主!”

    众人齐声应下,各自入座。

    百户府邸,起码不缺这二三十人的座椅。

    ......

    李煜待众人坐正,方才言事。

    “我今日召集大家齐聚一堂,唯有两件事不得不提。”

    “其一,流民南迁。”

    “诸位皆知,堡内宅院人满为患。”

    “如今整家整户居于一室,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这些流民,固然有父女、夫妻之流。

    却也有兄妹,姑侄之分。

    男男女女杂居于一处,只能是一时之策。

    长久来看,不管是容易滋生的流言蜚语,亦或是真有可能发生有悖人伦的擦枪走火。

    都需要提前考虑,早做准备。

    堂下众人点头认可。

    一些军户什长,尤其是像王大锤这样从高石堡新投来的,心中更是打鼓。

    他们好不容易在顺义堡安顿下来,有了自己的屋舍。

    若是百户大人一声令下,将那些素不相识的流民塞进自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势必会对他们当下的生活现状,造成影响。

    不是所有人,都有于此大疫之世,同舟共济的觉悟。

    李煜环视众人,继续道。

    “沙岭堡乃为今唯一之臂助。”

    “是故,我意助其充丁,补强守卫。”

    守渠营寨的大量独身流民丁壮,同样需要有所分流。

    “明日,便择一什新卒,并河寨十名孤汉,一同发往沙岭堡听用。”

    李煜下视众人,最后停在李义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3章军议北探(第2/2页)

    “李义,明日起,你带人负责此事。”

    “喏!卑职领命!”

    这也算是一次尝试。

    也是他对族叔李铭的隐晦示好。

    李煜接着说第二件事,也是这次军议所要商讨的大事。

    “河渠流尸,自北向南,直入堡外沟壑,这件事大家都清楚。”

    众人颔首,毕竟事关身家大事,自然在场众人对此无一不晓。

    提起当时尸鬼骤然出水,还有个别人眼中掠过一丝后怕。

    堡外河寨轮替,不少人已经走过了一遭。

    “我意北探尸疫情势。”

    “如此,方可早做打算。”

    李煜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探一探北部详情。

    盲目的坐以待毙,不是他所能容忍的。

    纵使未来是死路一条,他也得做个明白鬼。

    堂内气氛一时沉重。

    探明情势当然是好的,可是怎么探?谁去探?

    河道流尸,背后就意味着上游已成死地。

    既是死地,便有可能一去不回。

    堂下李贵开口道。

    “家主,说到出堡,卑职有个想法。”

    李煜抬手,“讲。”

    李贵朗声道。

    “抚远一行,沙岭堡李铭大人仿照车营所做偏厢车,用处颇多,不如仿之?”

    李贵又向未参与抚远之行的众人解释道。

    “既然北探,不管人多人少,总是要夜宿的。”

    “有战车傍身,便于郊野夜宿,此行便更有把握。”

    至于什么把握,李贵没说。

    可在场所有人都知道,那是生还得归的把握。

    李煜所能选择的北探方式,极其有限。

    要么再派夜不收去探。

    运气好的话,或许能活着回来。

    或者,就得出动骑队,奔行官道,互为照应。

    李煜选的,正是后者。

    如今的夜不收,面临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

    五出三归,是李煜根本经不起反复消耗的巨大损失。

    再死上三五个,顺义堡以后连个老练斥候都不一定还找得出来。

    李煜先是赞同道。

    “制车确实可行。”

    有的库房大门,留着也就那么一回事,无非是物尽其用。

    防偷防盗,主要靠的也是值守库丁巡查,而非一介死物。

    若是堡墙失陷,如何还能指望倚靠一两处库房正门抵御群尸?

    痴人说梦。

    李煜环视众人,目光依旧停留在李顺身上。

    “李顺,赵钟岳,督造制车一事,本官便一道交予你二人之手。”

    怎么制作,那是木匠的活计。

    怎么分配人手,就得李顺才能熟门熟路的调配,初来乍到的赵钟岳就是个添头。

    “武库,粮库,大门尽可拆取。”

    不过,李煜也有些不放心的多交代了两句。

    “不过,规矩可破,防务不可松懈。”

    “两库取门之后,务必要加派人手巡防。”

    “谨防偷盗,更要小心失火意外。”

    李顺起身抱拳,“卑职明白,请家主放心!”

    赵钟岳紧随其后,揖礼道,“学生,定不负大人栽培!”

    至于自家府门,李煜还是得留着。

    他不像族叔李铭当时那么孤注一掷。

    府中尚有女眷,没了大门那像个什么话?

    那是武官府邸的门面,更是得留给堡内百姓们看的。

    若是轻易就卸了府门,只会叫百姓有不必要的遐思。

    自古以来,‘官衙一砖一瓦之动,百姓皆以为天崩地裂’。

    如此,这脸面就不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