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生们群情激愤,不仅堵了大门,还试图往里冲。
    只是他们到底是读书人,没有甲兵身强力壮,人多势众,却没有什么卵用。
    尚书台的大门,保住了。
    宰相项上人头,也保住了。
    甲兵不用大开杀戒,太学生的命也保住了。
    三赢。
    尚书台中。
    有大量的官员在此办公,有人镇定出来围观,有人慌张,不知所措。
    一间房子里。
    诸葛亮、庞统、蒋琬三巨头,坐在一起商量。
    “要不叫几个领头的太学生,与我们见一面?”蒋琬迟疑了一下,提议道。
    这么闹下去,真不是好事。
    耽搁朝廷大事不说,还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诸葛亮没有说话,却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件事情我们解决不了。能解决的只有一人。”庞统摇了摇头,伸出手来,指了指上方。
    要是太学生会怕宰相的权威,那就不会把尚书台的大门给堵了。
    读圣贤书的他们,也听不进去任何旁言。
    只有皇帝以至高无上的威望,以天子的身份,镇压下去。
    当然。恐怕皇帝现在也很头疼,在想什么说辞吧。
    出不了事,就是很烦。
    正在这时,一阵脚步声响起。侍中关兴持节,从旁门入,进入尚书台,闯入房内。他严肃对三位宰相说道:“诸公。天子銮舆在路上了。”
    诸葛亮从容点头,对关兴说道:“关侍中。请你持节去大门口,对太学生说,陛下马上就到。维持秩序。”
    “诺。”关兴应诺了一声,转身下去了。
    关兴得到了宰相的命令,便手持汉节,从容的出了房间,在众目睽睽之下,来到了大门口。
    关家的基因非常优秀。
    关兴衣冠雄伟,长的好看,十分有气势。而且怀抱汉节,自有一股威势。刚才还喧闹不止的太学生,都闭上了嘴巴。
    一时间尚书台门口,虽然人头攒动,但是落针可闻。
    关兴沉稳道:“天子马上就到,尔等肃静。”
    这宰相没见到,反而要面见天子?
    太学生们有人懵逼,有人目中精芒闪烁,露出了兴奋之色。
    有人是被忽悠,受到了热血的召唤。
    但有人其实是投机分子。
    关兴见太学生们安静下来,不由轻轻颔首,又指挥门前的甲兵,上前维持秩序。
    把太学生们分开两边,留出道来。
    又让甲兵们盯着太学生,防止其中有刺客,欲行不轨。
    随着天子之威落下。一切都井然有序。
    不久后,人头攒动,车马之声由远而近。太学生们都是激动的看着道路的尽头。
    有前骑引导,有天子旌旗、銮舆,虎贲、期门、羽林三军将士,持戟护卫,随驾郎中、侍中。
    天子来了。
    旁的不说。
    汉灵帝、汉桓帝时期,太学生们也很活跃。但是二天子,就像是看待道旁的败犬一样。
    何曾认认真真的看过太学生一眼?
    当今天子,能出了宫廷,亲自见太学生。
    真是明君啊。
    嗯。
    这什么改革,一定是被宰相们谗言了。都是宰相的错,天子一定没错。
    给点颜色,就开染坊了。
    身为罕见的,正视太学生的天子。
    刘燕在太学生们的心中,宛如天神一般。
    天子随从到达尚书台大门口,先把两旁的太学生,再往两旁赶了赶,然后构架起了防御,以防不测。
    虽然太学生们热情似火,但是天子给了他们面子,但没有太大的面子。
    刘燕身上穿着便服,下了銮舆,左右看了看,便在马良、关平等近臣的簇拥下,进入了尚书台,给了太学生们一个后脑勺。
    太学生们瞠目结舌,但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天子嘛。
    可以任性。
    天子近臣簇拥了天子,进入尚书台。随从兵马,继续在外维持秩序。
    过了一会儿,太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本来他们是剑指宰相的。
    没想到把皇帝给拉下水了。
    现在该怎么办?
    当着皇帝的面,继续骂宰相吗?
    还是灰溜溜的散了?
    如果灰溜溜的散了,岂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那圣贤书该怎么办?
    儒家经典该怎么办?
    真被革了?
    几个领头的太学生,用眼神互相交流了一二,一咬牙,继续闹。
    但天子仿佛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过了片刻,关兴持节走了出来,对太学生们说道:“陛下有诏。”
    “太学生。是国家的储备官员。关心国家大事,无可厚非。”
    “但你们骂宰相太过分了。各自回去写检讨书,写的要好,字数要保证一千字。不要偷懒,陛下会一一过目。这件事情就这么算了。”
    “至于朝廷大政。三天后,陛下会给你们解释。你们稍安勿躁,静候佳音就是了。”
    这一下。
    把几乎所有太学生的嘴,给堵住了。皇帝正视了他们,来到了现场。给出了时间。
    三天后。
    天子亲口解释。
    天子是君父啊。
    这态度已经好的不得了了,还能说什么?咱就先回去吧?
    “奉诏!”大部分太学生,都是没有犹豫,弯腰抱拳,然后便打算离开了。
    便在这时,有一人站了出来。对关兴抱拳行礼道:“关侯。在下乃兖州人张言。有别的事情,想向陛下建言。还请关侯禀报陛下。”
    关兴看了看张言。
    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
    关兴留意了一下,发现太学生们都很安静。便知道这张言,便是领头之一,有威望。
    想了一下后,关兴说道:“稍等。”
    “多谢关侯。”张言闻言内心一喜,但面上十分沉稳,拜谢道。
    关兴返回了尚书台,不久后,再一次来到大门口,依旧持节,说道:“陛下有诏。令张言面君。”
    “其余太学生,马上回去太学。写检讨书。”
    “诺。”太学生们看了看张言,有人羡慕,有人嫉妒,然后整齐划一的拱手应诺,转身离开了。
    一场风波,瞬间平息了。
    但关键还是三天后。
    如果刘燕不拿出什么有说服力的解释,太学生们一定会继续闹腾。
    圣贤书。
    这是底线。
    张言跟随关兴,一起进入了尚书台,来到了一间房子里。见到了刘燕、宰相、马良、关平等人。
    张言不敢多看,躬身行礼。刘燕好奇的看了看他,让他免礼,给了个座位。
    张言没有客气,单刀直入道:“陛下。学生以为。宰相大权在握,并非国家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