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学生以为,宰相大权在握,并非国家之幸。”
    当这一句话,从张言的口中蹦出。
    房间内的大臣中。
    宰相们都是微微低下头来。
    近臣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刘燕。
    现在大汉朝,人人都知道。天子雅信诸葛亮、庞统、蒋琬,任用他们做宰相,安心放权。
    而天子自己经常翘班,不上早朝,不批阅表文。
    而这个事情,其实并不好。
    有一句话,叫做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意思是听不同人的意见,有好处。多了消息渠道,可以听到更多的事情。
    宰相虽然有四人,分担了权力。但要是他们沆瀣一气,操弄权柄,欺瞒君上呢?
    什么事情都交给宰相来办,什么权力都交给了宰相。
    皇帝容易被架空。
    这个话是对的,朝廷的权力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其实很矛盾。
    士大夫与外戚、宦官,组成了东汉的三大政治势力,互相制衡。
    那个时候,太学生们恨不得扫平宦官、外戚,让士大夫一家独大。但是现在刘燕这里,士大夫确实是一家独大。
    但是太学生们,又有说法。
    这个怎么解释,怎么做,全看刘燕的一念之间。
    “你说的没错。国家权柄,完全交给宰相会出问题。”刘燕没有动怒,笑眯眯的说着,但忽然话锋一转,笑盈盈道:“但我朝宰相不一样。千古一朝。”
    说罢,他从御座上起身,在张言瞠目结舌的目光中,走到了诸葛亮、庞统的中间位置,然后不顾宰相的反抗,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勾肩搭背道:“别的宰相寡人不敢说。”
    “寡人的宰相。卧龙、凤雏、还有尚书令。都是千古唯有一人,独一无二的。寡人信任他们。”
    “所以啊。你们太学生就不要在这件事情上疑神疑鬼了。”
    “下去吧。”
    刘燕没有为难张言,摆了摆手说道。
    诸葛亮、庞统一左一右的被刘燕搂在怀中,但是他们身材都高大,怀中兜不住,很快就红杏出墙来。
    二人各自不动声色的从刘燕的怀中挣脱了。
    刘燕气鼓鼓的坐着,你们可以与太上皇一起睡觉,凭什么不能与我搂搂抱抱?
    张言见状,更是失魂落魄。内心仿佛有什么东西破碎了。这就是我们的天子吗?
    这就是我们威望盖世的圣天子。
    大汉朝数得着的明君吗?
    正所谓远看一尊佛,近看泥塑像。
    大汉天子刘燕这性格脾气,坐在深宫大院之中,逍遥快乐,反而更添神秘感,更增威望。
    要是时常在外溜达,可不知道多少人得惊掉下巴。
    过了片刻。刘燕让关兴把张言给送走了。他与宰相们说了一上午的话,一起吃了个饭,酒足饭饱之后,便拍拍屁股,摆驾回宫了。
    事儿不大,也很好摆平。
    还趁机揩油宰相,真是爽歪歪。
    皇帝出手不同凡响。
    一挥袖子,以战斗力强悍著称的千余太学生,便乖的仿佛是鹌鹑一般,各自回去写检讨书了。
    但是关键的,还是三天后刘燕的解释。
    如果到时候,刘燕给不出一个好的解释。
    那么反弹的力量,将会空前巨大。
    太学生们,大部分都是单纯的。他们很相信君父的话,这才乖乖的走了。
    但是那些背后大佬,却是疑窦丛生。
    这件事情,并非是有预谋有组织的策划。
    而是很多人推波助澜的结果。
    朝堂之上,不知道多少大臣参与其中。
    洛阳城中,不知道多少在野名士,士人参与其中。
    刘琰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刘琰在洛阳的一座私宅内,一间屋子中。
    刘琰坐在主位上,脸上布满了狐疑之色。下方有八人,其中份量重的有大司农刘广,太仆左丞太原王氏出身的王穆。
    大司农乃是当朝九卿之一,地位仅次于宰相。
    其余人官位虽然不大,但都是出身世族,名气很大。
    再加上老臣刘琰,这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
    也是守旧的力量之一。
    刘广的脸上布满了疑虑,站起来负手踱步道:“天子说,三天后给太学生们解释。这解释到底是什么?”
    “是天子要在三天后,罢免宰相,全盘否决改革吗?还是真有什么解释?”
    王穆却是笑着说道:“应该是罢免宰相吧。天子能有什么解释?有什么解释,能让太学生们,放弃自己钻研了一辈子的儒家经典?”
    “这是他们的命根子啊。”
    “王公说的对。没有什么解释,能够破解儒家经典在大汉朝的影响力。”
    “我们战无不胜。”
    其余六人也纷纷赞同王穆,一时间,没有人把刘燕的解释,放在心上。
    这一战。
    他们赢定了。
    朝廷的改革,必须改回去。
    朝廷选拔官吏,还是老一套。
    孝廉、茂才。
    虽然没有九品中正制,那么爽快。但是孝廉、茂才,还不是我们世族的表演?
    我们能垄断大部分的孝廉、茂才,继而获得官位。
    听他们这么说,大司农刘广也是渐渐信心了起来,觉得胜券在握。
    就在众人信心满满的时候,他们却发现一脸疑窦的刘琰,不由奇怪。
    “刘将军在想什么?”刘广拱手问道。
    “没什么。”刘琰摇了摇头,看似从容的回答道。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是。
    我们看起来是胜券在握了。
    但是当朝天子,是好对付的人吗?
    那可是面对百万曹军,仍然持枪策马,杀个七进七出的强横人物。
    他真的会放弃改革吗?
    刘琰想起了与刘备的谈话。
    你不要掺和。
    你不要掺和。
    渐渐的,刘琰的内心,产生了一抹寒意,继而席卷全身,让他打了一个战栗。
    他的心中暗道:“这一次我恐怕是冒失了。”
    刘氏父子优容老臣。
    刘琰封将军,赐侯爵,世袭罔替。而他也没什么大的才能,清闲富贵,似乎人生圆满了。
    但大丈夫,岂能一日无权。
    他既妒忌诸葛亮等人能操弄天下权柄。
    又不爽简雍、孙乾、糜竺、伊籍等刘备宾客,地位官爵都在自己之上。
    又加上大改革,也是触及了他。
    便头脑一昏,参与了其中。
    如今暗自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