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亮剑民用供应商 > 第432章 训练

第432章 训练

    让飞行员们好好过了一番眼瘾,众人才再次上车。

    这一次,车队驶入了位于深山的鹰巢基地。

    八路军消耗巨大人力,寻找到了一处天然洞窟并对其进行了改装。

    王海、曾航、李静等人踏入了灯火通明的巨大洞窟,随后被带到了一处严防死守的房间。

    里面是全玻璃化的座舱、密密麻麻的液晶显示屏、抬头显示器(HUD)、布满按钮的操纵杆(HOTAS)、包裹性极强的弹射座椅。

    这些高度拟真的现代化模拟舱瞬间让所有人灵魂出窍!

    空气中弥漫着精密电子设备散热、高级航空润滑油和皮革的复杂气味,与他们在西疆时围绕破旧老爷机打转的记忆,形成了两个世界的鸿沟。

    “这是什么?”

    “好像是飞机的驾驶舱啊。”

    方恒笑着道:“果然不愧是精挑细选出来,接受飞行训练的精英,你们猜得没错,这就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要和你们朝夕相伴的飞行训练模拟舱。”

    王海胆子大,不等方恒继续介绍,就高高举起了手:“首长,我能试试吗?”

    “当然,这些东西本来就是给你们准备的。”

    方恒笑着答应下来,又指导王海坐进模拟舱中。

    这一次没有直接开机进行操作,但只是在模拟舱里坐了一下,王海就兴奋得几乎跳脚。

    “同志们,这模拟舱是个好东西,我坐进去之后,真感觉自己像是坐在飞机里面似的!”

    接下来几天,这些飞行员们几乎没有离开山洞,一心专研学习如何使用飞行驾驶模拟舱。

    方恒已经没办法指导他们了,一来是方恒没那个时间,二来也是这些飞行驾驶模拟舱有配套的视频。

    哪怕有不懂的,这些八路军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也能通过反复钻研视频学习,将其掌握个七七八八。

    2月11日,山洞飞行员训练室内。

    一台正在运行的模拟舱内,刺耳的电子告警音和教官冷静的指令同时炸响!

    “滴!滴!滴!导弹告警!高G右转规避!释放干扰!”

    只见那模拟舱在粗壮的液压支柱驱动下,猛地向右剧烈滚转并同时向上急跃升!动作迅猛、精准、狂暴!

    坐在里面的飞行员正是王海,他戴着连接复杂线缆的模拟头盔,身体被巨大的过载死死压在座椅上,视野边缘瞬间发灰!

    他双手在布满按钮的操纵杆和油门杆上飞快操作,双脚全力蹬舵,表情因巨大的生理负荷而扭曲,汗水浸透了飞行服领口。

    模拟的箔条干扰弹在虚拟风挡外炸开绚丽的干扰云。

    “敌机咬尾!摆脱失败!你被击落了!”

    李静冰冷的声音从耳机传来。

    王海的这一次训练,任务没能取得成功。

    由于没有教官,大家都只能相互协助监督。

    模拟舱缓缓恢复水平,王海剧烈喘息着,脸色发白,用力抬起胳膊,可一看到那精密的仪表盘,立刻就冷静了下来。

    “见鬼!那东西到底是什么怪物?!”

    王海爬出模拟舱,声音嘶哑,带着惊魂未定:“速度太快了!我刚完成一个急转,雷达告警就又响了!它的爬升根本就不像飞机!我拼尽全力拉杆,G力快把我压扁了,可它还是像影子一样粘着我!导弹射程也远得离谱!”

    王海正在描述的,正是模拟器设定的“敌方”超音速战斗机——性能参数远超他们认知中任何可能的现实对手,是方恒根据未来威胁设定的“地狱难度”。

    曾航脸色凝重地点头:“我也一样!那‘敌机’的盘旋半径小得不可思议,咬尾能力太强了!我们的老经验,在它面前就像慢动作……必须彻底忘掉过去飞螺旋桨的感觉,完全适应这喷气机的节奏和极限才行。”

    他在西疆有限的实飞经验,此刻显得毫无作用,以至于让曾航感觉,大家是不是在西疆白白浪费了两年!

    李静站在一旁,认真听着王海和曾航的激烈讨论,秀气的眉头微蹙,快速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着观察要点。

    她看向模拟舱的眼神充满渴望,但一丝忧虑也悄然爬上心头。

    飞行员们的训练很热情,飞行驾驶模拟舱的训练效果也好得出人意料,所有飞行员除了吃喝拉撒,几乎是不眠不休地通过飞行驾驶模拟舱来积累经验。

    比如说王海,他就像是着了魔。

    他几乎是“焊”在了模拟舱里,一次次的被“击落”,一次次地复盘。

    他强迫自己摒弃过去驾驶伊-16时大开大合、依靠体力和勇猛的操作方式,开始用指尖的细腻去感受操纵杆上每一丝力度的反馈,体会喷气引擎狂暴推力下战机姿态的微妙变化。

    他反复练习着高G急转、眼镜蛇机动、利用地形超低空突防……

    汗水无数次浸透他的飞行服,肩膀和颈部因长时间承受模拟过载而酸痛僵硬。

    但那双眼睛里的火焰却越烧越旺,一种对钢铁猛兽的掌控感在每一次成功的规避、每一次精准的“击杀”后悄然滋生。

    曾航则是另一种风格的拼命,他自知天赋不如王海,就用时间和汗水来弥补。

    别人练三小时,他练五小时。

    他将模拟器生成的各种复杂故障清单贴在舱壁上,从双发停车到舵面卡死,一遍遍演练处置程序,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他尤其注重仪表飞行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起降,将每一个参数都刻进脑子里。

    短短几天时间,他就因为训练时间太长,把手上都磨出了血泡,因为长时间的训练而导致眼窝深陷。

    但这样的努力,也是有回报的,曾航的操作日渐沉稳精准,短短几天时间,就仿佛是换了个人似的。

    李静虽然是女性,但她投入的热情,丝毫不比男性飞行员们差分毫。

    她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理论理解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在编队飞行、战术配合的模拟中表现出色。

    然而,当训练强度不断提升,涉及到极限高G空战机动时,生理的鸿沟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