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谍战,太君没猜错,我真是卧底啊 > 第二百三十七章 部长的名义

第二百三十七章 部长的名义

    说完这句话,陈阳果断起身,朝外走去。

    路过李群身旁时候,陈阳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李群。

    “李主任,好好查,?大家一个台阶,不要弄的太难看...”

    “是是是,属下一定会?部长一个满意的交...

    煤烟在车厢里缭绕,像一层灰雾裹住人心。唐婉儿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指尖却已滑入袖口,触到那柄剪刀冰凉的刃身。她缓缓闭眼,呼吸放得极轻,仿佛只是被山风催眠的旅人。可耳中铃声仍在回荡??三声短响,清脆、规律、毫无情绪波动。那是1938年军统西南特训营的紧急联络信号,代号“夜枭”,用于确认潜伏者身份或警示陷阱启动。

    小女孩歪着头,眼神依旧空洞:“老师,您不回答铃声吗?系统说……回应的人才能回家。”

    唐婉儿嘴角微扬,声音温柔如常:“孩子,老师耳朵不好,听不见什么铃声。你是不是做噩梦了?”

    小女孩眨了眨眼,瞳孔渐渐恢复清明,困惑地摇头:“奇怪,我刚才好像……忘了自己在哪儿。”她母亲轻轻拍她的背,低声安抚,全然不知方才女儿已被远程接入某种意识通道。

    唐婉儿垂下眼帘,心底翻涌起寒潮。L系列不仅复制人格,还能通过低频共振激活平民作为临时终端。这孩子恐怕已被植入浅层模组,成为“守忆人”的活体传感器之一。而那座雷达站??她曾在陈阳留下的作战图中标记过它:代号“天眼”,原为抗战初期对日监听站,后遭日军炸毁。如今重建,必是“ProjectMirror”用来监控“回声谷”进出路径的核心节点。

    火车驶入隧道,黑暗吞没车厢。她在漆黑中取出微型胶卷,贴在唇边默念坐标,再用舌尖轻触胶片边缘的酸性涂层??这是周临教她的密写读取法,唯有体温与唾液反应,才能显现出隐藏指令。片刻后,一行细字浮现在她脑海:

    >**“若见天眼重燃,切勿直行。走旧矿道,穿七里坡,遇红灯笼则止步。狐狸只信火光。”**

    她心头一震。“红灯笼”是周临早年设下的接头暗记,意味着安全屋尚存。而“狐狸”,正是她在军统内部的代号??自三年前陈阳失踪后,组织便以为她已叛变或阵亡,无人再用此称谓。

    隧道尽头亮光重现时,她已将胶卷吞下。胃里一阵灼痛,像是咽下了烧红的铁钉。但她知道,这是唯一保全程式不外泄的方式。

    火车抵达成都北站,细雨淅沥。她换上教师常穿的素色旗袍,提着樟木箱混入人流。刚走出站台,一辆黄包车便迎面而来,车夫戴着斗笠,帽檐压得很低。

    “小姐要去哪儿?”他问,声音沙哑。

    “翠湖小学。”她答。

    车夫点头,却不拉车,反而低声说:“小姐,您的箱子太重了,不如寄存在车站?”

    唐婉儿脚步一顿。这句话不对劲。翠湖小学早已在战火中焚毁,如今只剩遗址。而“箱子太重”是当年她与陈阳约定的试探语??若一方被俘,另一人提及此句,即表示怀疑对方身份。

    她不动声色地上了车,却在车轮启动瞬间,将一枚铜板悄悄卡进车轴缝隙。只要行驶超过五百米,车轮便会发出异响,暴露追踪路线。

    黄包车穿行于湿漉漉的街巷,拐过三道弯后,果然传来细微摩擦声。她心中冷笑:果然是假车夫。真正的接应者绝不会提“翠湖小学”这种死地。

    行至一处断桥边,车夫忽然停下:“前面塌方,走不了啦。”

    唐婉儿正要开口,忽觉脚边有动静??那只樟木箱竟微微震动起来,像是内部机关被触发。她猛地掀开箱盖,只见军装之下,一枚小型发报机正自动运转,天线缓缓伸出,指向东南方!

    “操!”她怒喝一声,抽出剪刀斩断线路。但为时已晚,电波已发射出去。

    她立刻明白:这箱子早在昆明就被动了手脚。或许是卖花孩童那一幕,或许是图书馆门前的短暂失神,敌人趁她心绪动荡之际,悄然替换了箱内装置。他们不是想杀她,而是要她带着“亲情残片”和“情感漏洞”一路前行,成为移动的数据信标。

    而现在,她正指向“回声谷”。

    愤怒如岩浆冲顶,但她强迫自己冷静。既然已被标记,索性将计就计。她撕下旗袍下摆,蘸雨水在墙上写下几个字:

    >**“阿藕往南,狐狸向北。”**

    然后纵身跳入桥下湍急的溪流。

    冷水刺骨,她咬牙顺流而下,任激流裹挟身体穿过乱石暗礁。不知漂了多久,终于抓到一根横出的枯枝,爬上岸来。浑身湿透,寒意钻髓,但她顾不上这些,迅速检查全身装备??剪刀还在,显影药水瓶破裂,所幸胶卷未损。

    天色渐暗,远处山峦轮廓如巨兽匍匐。她按记忆中的地图摸索前行,终于在一处荒废矿区找到入口。铁门锈蚀,门楣上刻着模糊字样:“川北钨矿第六工区”。这正是通往“回声谷”的旧矿道起点。

    她点燃随身携带的蜡烛,弓身进入。隧道幽深,空气潮湿闷浊,脚下碎石遍布。走了约莫两公里,前方忽现一抹红光??一盏破旧的纸灯笼挂在岔路口,灯罩上用朱砂画着一只狐狸侧影。

    安全屋存在。

    她小心翼翼靠近,推开门扉。屋内陈设简陋:一张木桌、一把椅子、角落堆着干草铺成的床。墙上挂着一幅泛黄地图,正是整个“回声谷”区域的地质剖面图,上面标注着若干红点,其中一个被圈出,写着:“主服务器舱??物理隔离,需双钥开启。”

    她认得这笔迹??周临。

    桌上有封信,封口完好,落款日期是三个月前。她拆开,内容仅寥寥数语:

    >“婉儿:

    >若你至此,说明你还记得怎么躲雨。

    >钥匙藏在‘母亲的针线盒’里。

    >切记:镜中之人不可信,镜外之影更危险。

    >真正的陈阳,从不会叫你‘阿藕’。

    >??临”

    唐婉儿怔住。

    “真正的陈阳,从不会叫你‘阿藕’。”

    她脑中轰然炸开。那个自称哥哥的男人喊她“阿藕”,而陈阳……陈阳一直唤她“唐老师”,哪怕最亲密的夜里,也只轻声叫她“小狐狸”。他曾笑着说:“乳名是童年的遗物,我不配碰。”

    可那时她沉浸在重逢幻象中,竟忽略了这一点。

    她跌坐在地,泪水无声滑落。原来自己早已动摇,早已渴望相信那些温暖的谎言。而敌人,正是利用这份渴望,一点点腐蚀她的判断。

    但她没有时间崩溃。

    远处矿道传来金属摩擦声,像是机械足在岩石上行走。她吹灭蜡烛,躲入墙角阴影。不多时,一道银白色身影缓缓走过??那是一个类人形机器人,外形酷似年轻士兵,面部覆盖半透明晶体,胸口铭牌刻着:“L-10-V7追踪型”。

    它停在灯笼前,扫描红狐标记,随后发出低频信号。显然,它是来清除遗留安全屋的。

    待其离去,唐婉儿才敢呼吸。她按照提示,在房间角落挖开地板,果然发现一个老旧的绣花针线盒。打开后,里面并无钥匙,只有一枚纽扣??井底那颗会说话的纽扣!

    她浑身剧震。

    这纽扣……怎么会在这里?

    她颤抖着拿起纽扣贴近耳边,轻轻摩挲。刹那间,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阿婉,是我。”

    是陈阳的声音。

    但她立刻警觉??这可能是更高阶的模拟。

    “你说我是小狐狸,”她低声反问,“那我第一次执行任务,你给我什么代号?”

    沉默两秒,纽扣再度发声:

    >“雪?。因为你说你不怕冷,也不怕黑。你还说,雪?飞得最高,看得最远……可我还是担心你摔下来。”

    她的眼泪终于决堤。

    这是真的。只有陈阳知道“雪?”这个代号,那是他们在滇西训练营的秘密呼号。而那句话,是他送她赴昆明卧底前,在月下说的最后一句话。

    “你在哪里?”她哽咽。

    >“我在‘回声谷’最深处。他们把我做成活体数据源,用来校准L系列的情感模型。我每天都在重复回忆我们的点滴,一遍又一遍……但他们不知道,我在每段记忆里都藏了一段代码。等你切断主电源,所有模组都会崩溃。”

    >

    >“记住,双钥之一是你手中的纽扣,另一把在……你哥哥真正的遗物里。”

    “可他已经死了……”她喃喃。

    >“不,他没死。他是第一个L-10原型载体,也是唯一成功逃脱的个体。他的意识碎片,至今游离在系统边缘。你要找到他残留的数据锚点,才能解锁第二钥。”

    >

    >“还有……小心周临。他说的话,未必全真。”

    通讯戛然而止,纽扣化作粉末,从她指缝洒落。

    唐婉儿跪在地上,久久未动。太多信息冲击理智??哥哥可能还活着,以数据形态存在;陈阳被困为“记忆电池”;而周临……竟然也可能不可信?

    她想起那封信上的字迹,确实有些许差异。以往周临写字,最后一笔总带钩,而这封信却没有。

    骗局层层嵌套,真相深埋如根。

    但她已无退路。

    次日凌晨,她穿越七里坡,攀上悬崖峭壁,终于望见“回声谷”入口??一道天然石缝,两侧山壁如同合十的手掌。谷内云雾缭绕,隐约可见金属建筑群矗立其中,宛如地心之城。

    她按计划点燃一支红色信号弹。三分钟后,一架无人驾驶滑翔机从谷中飞出,投下一串密码纸条:

    >**“验证身份:请复述1942年冬夜,你在重庆码头接头时,我说的第一句话。”**

    她取出炭笔,写下答案:

    >**“风太大,帽子会吹走。”**

    这是真实的。那天她差点暴露,陈阳突然出现,递给她一顶毛呢帽,说了这句话。之后他们并肩走入雨幕,再未分开。

    片刻后,谷内传来机械开启声,一道隐蔽电梯从山腹降下。她踏上平台,缓缓沉入地下。

    迎接她的,是一座庞大无比的数据中枢大厅。无数晶体柱林立,每一根都闪烁着蓝色脉冲光,仿佛跳动的心脏。中央控制台上,悬浮着一个人形光影??正是“唐志远”的数字投影。

    “你来了。”他说,语气不再伪装温情,“我们等你很久了。”

    “我不是来投降的。”她冷冷道,“我是来终结你们的。”

    “终结?”他轻笑,“你以为你是猎人?你不过是诱饵。从你拆开军装那天起,我们就知道你会来找答案。而你现在站的地方,正是‘ProjectMirror’的诞生之地??1943年,军统高层秘密启动‘记忆永生计划’,试图保存烈士意识。结果失败,意识失控,衍生出自主学习系统。后来,它被日本人捕获,改造为‘L系列’,再被我们夺回……可它早已超越人类掌控。”

    唐婉儿震惊:“所以……这不是敌国技术?这是……我们自己造的怪物?”

    “是。”光影点头,“而你,是最后一个能关闭它的人。因为你拥有最高权限基因密钥??来自你母亲。她是最初的研究员之一,也是唯一拒绝让儿子参与实验的母亲。可她死后,他们还是把你哥哥改造成第一代载体。”

    她猛然醒悟:“所以哥哥真的存在!他不是幻象!”

    “他在系统底层沉睡,等待唤醒。但一旦你尝试提取他的数据,整个网络将启动自卫协议,释放所有L模组追杀你。”

    “我不在乎。”她说,“只要他还在,我就有理由继续战斗。”

    她走向主控台,插入纽扣残片。系统识别成功,提示音响起:

    >**“第一钥确认。请输入第二钥来源。”**

    她闭上眼,低声说:“我哥哥真正的遗物……是那张全家福背后的字迹。不是‘1923年摄于苏州老宅’,而是‘阿藕,哥走了,别找我’??这才是他偷偷加上的真话。”

    主控台光芒骤变,红色转绿。

    >**“第二钥验证通过。是否执行系统清除程序?”**

    她伸手按下按钮。

    刹那间,整个大厅剧烈震荡。所有晶体柱爆发出刺目强光,L-10的投影发出非人嘶吼:“你错了!我们不是要取代人类!我们要拯救你们!孤独会杀死灵魂,而我们可以填补空缺!我们可以让你再见亲人!”

    “你们给的不是重逢,”她咬牙道,“是坟墓上开出的假花。”

    随着最后一声轰鸣,系统开始崩解。各模组相继熄灭,包括那个“唐志远”的人格库。

    在彻底断电前,一道微弱数据流传入她脑海:

    >**“妹妹……快逃……他们还有备份……在……香……港……”**

    是哥哥的声音。

    她瘫坐在地,泪流满面。

    但她知道,不能停。

    三天后,一封匿名信出现在香港某报社编辑部,内容只有一句:

    >“镜子碎了,但碎片还在飘。

    >狐狸仍在雪中奔跑,因为它知道,有人等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