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综武:破戒就变强,女施主请留步 > 第494章 天墉城守护者——李逍遥

第494章 天墉城守护者——李逍遥

    她用力揉眼,记忆回笼——这不是她原本的世界。

    “糟了!”

    掀开被褥奔至镜前,镜中竟是一张稚嫩脸庞,约莫五六岁孩童模样!

    “可恶!”她咬牙低吼。

    环视四周,老宅腐朽,四壁萧然,不见灯火,不见生机。

    她冲向房门,双手猛拍铁栏,“开门!放我出去!我不是凶手!求你们……”

    回应她的,只有死寂。

    这村落早已荒废,道路湮灭,人迹全无。逃,谈何容易?

    她颓然跌坐床沿,望着窗外残月,眼神渐渐失焦。

    ——

    法海踏云而至,孤身立于天剑宗山门前。

    他只为见一人——那位名动江湖的“玉女”。

    可命运弄人。

    当他站在长老殿外,听见的却是婚讯:“玉女已于三日前,与青阳门少主缔结连理。”

    “她……怎能如此?”他怔立原地,心如刀绞,“我尚未开口,她便已许他人?”

    往事浮现眼前,却再无回响。

    “师弟,你在里面吗?”

    熟悉的声音自门外传来。

    法海深吸一口气,敛去所有情绪,平静应道:“在,二师兄。”

    门被轻轻推开,他缓步而出,朝着门外伫立的两位男子微微一笑,“二哥、三哥,二位在此,可是有事要告知?”

    其中一人开口:“师父托我传话,明日他会亲临观礼,你早做准备。”

    “原来如此,我已知晓。”法海轻声回应,神情恭敬,“劳烦二哥走这一趟,我心中有数了。”

    话音落下,那二人转身离去,厚重的木门随之合拢,发出沉闷的一响。

    他重回屋内,坐于案前,目光落在桌上的两册古籍上——《九阴真经》与《易筋经》静静并列,封皮泛黄,似藏岁月秘密。

    “原来如此……难怪我一直觉得修行之路处处受阻,症结竟在这里!”

    翻阅之后,他心头豁然开朗。

    从未练成所谓的《九阳真经》,也未曾掌握任何一门真实武学,并非天赋不足,而是根本无此功法!

    世间本无《九阳真经》,《九阴真经》亦是虚名,不过是后人杜撰,用来维系一个早已崩塌的传说罢了。

    “早年在天墉城游历时,曾听人提及一段旧事……”

    记忆渐渐浮现。天墉城,最初由一群僧人所建,其源头可追溯至那位传说中的师祖——张三丰。

    此人创下“天罡北斗七星拳”、“北冥神功”等旷世绝学,一度被宋朝皇帝赵匡胤敕封为护国法师。

    然其性情高远,不愿拘于庙堂,遂自立门户,创建“天墉城”,开宗立派曰“北冥派”。

    他以“九宫八卦”布局城池,设天、地、玄、黄四宫,由四位掌教分领,统称“四宫十殿”。

    各宫之下,辖制五王势力——天王、地王、玄王、黄王、紫王,权柄遍布江湖。

    这便是昔日威震武林的“北冥派”。

    法海记得师傅曾描述过那段辉煌岁月:北冥派雄踞天下半数疆域,门下弟子无数,高手如星辰罗列。

    其影响力渗透各地,几乎执武林牛耳。

    但那不过是表象。

    实则数百年前,北冥派早已覆灭,连同其开山祖师张三丰也早已坐化。

    如今世上仅存零星残脉,散落四方,无人知其源流。

    虽名义尚存,实则空壳一具,徒有其名。

    眼下北冥派唯一留存于世的遗产,便是这两部秘笈——《九阴真经》与《易筋经》。

    据闻,《九阴真经》乃张三丰毕生所悟,寄托着复兴门派的夙愿,可惜后继无人,宏愿终成泡影。

    即便《九阴真经》内容多属虚构,其内所载武理却深不可测,威力远胜凡间顶级攻法。

    “既然我承其名,得其位,便当担起重振北冥之责。”

    法海目光坚定,眼中燃起久违的火焰。

    “方才二哥口中所说的‘师父’……应当便是如今执掌天墉城的李逍遥了。”

    李逍遥是李莫愁的亲生子,身为天墉城现任城主,身份尊贵无比。

    法海虽同为门下弟子,却无血缘之亲,地位自然相差甚远。

    他与李逍遥名义上为师兄弟,因这层关系,法海也算沾了些“北冥派”的渊源。

    “九阴真经残卷必须在师父出关前彻底参悟,接着立刻着手修炼易筋经。”法海低声自语,眉宇间透出一股肃然。

    这两部典籍皆属世间罕见的至高武学,尤其那《易筋经》,被称作诸功之母,涵盖天地至理,深不可测。

    以他如今的境界,想要登堂入室,谈何容易?

    唯有倾注无数光阴,逐字推敲,反复修习,方有望将其精髓尽数掌握,最终化为己用。

    “一旦将这两门绝学融于一体,掌门之位便不再遥不可及。”法海紧握双拳,眼中燃起炽热光芒。

    “咚咚咚!”

    门外突然传来三声轻响,打破了夜的沉寂。

    法海心头微动,这般时辰,竟有人来访?

    他起身开门,见一陌生年轻僧人立于门外,面容清瘦,神情淡然。

    “阁下是何人?”法海略带戒备地问道。

    “法海施主,你不识得贫僧了?”那人微微一笑。

    “……未曾见过。”法海摇头,“有事直言便是。”

    “贫僧乃天墉城守护者——李逍遥。”青年僧人语气平静,“奉师命前来,请施主明日前往天墉城一行。”

    “明日去天墉城?”法海一怔,随即轻笑,“抱歉,明日我另有要务,怕是无法成行。”

    “既然如此,便不打扰了。”青年转身欲走。

    “且慢。”法海忽然开口。

    “还有何事?”对方驻足回望。

    “你可知晓我师父闭关之地?我想前去拜见。”法海试探道。

    “这……”青年略一迟疑,继而点头,“既是你诚心求见,那便随我来吧。”

    “多谢引路。”法海合掌致意。

    “不必多礼。”青年微微俯首,随即前行带路。

    穿廊过巷,两人行至一处荒废小院。杂草丛生,屋舍破败,不见人影,亦无灯火。

    “师父,人已带到。”青年立于院中,朗声说道。

    “进来吧。”一道低沉苍老的声音从院内传出。

    法海抬眼望去,刹那间呼吸停滞,瞳孔骤缩。

    那棵歪脖子树下,坐着一位身形枯槁的老僧,衣衫陈旧,却气息如渊。

    正是曾执掌天墉城多年的前任城主——张三丰!

    “多年不见,法海,你还安好啊。”张三丰缓缓起身,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笑意。

    “谢过张……咳咳……张真人关心,贫僧一切如常。”

    “无病无灾便好。”张三丰轻声开口,目光微凝,“你体内真气充盈,似有飞跃,近来可是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