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1970:我在长白山里走山货 > 第一卷 第27章 上交风波与初露锋芒

第一卷 第27章 上交风波与初露锋芒

    第一卷第27章上交风波与初露锋芒(第1/2页)

    天刚蒙蒙亮,小河村生产队那间低矮的土坯房的门前,已经聚起了三三两两的社员。

    李长青一行人成为了焦点,他和赵大山把几个沉甸甸的背篓小心放下,里面露出的刺嫩芽紫红肥硕,小叶芹水灵鲜嫩,捆扎得极整齐,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

    王铁柱挺着胸脯站在一旁,孙卫东则已经掏出了那个边角磨损的笔记本。连胳膊还吊着的李建军也来了,沉默地站在弟弟身后,像一堵可靠的墙。

    支书王有德和会计老周一出来,目光就被这批好货吸住了。

    “好家伙!”

    王有德蹲下身,拿起一捆刺嫩芽,指尖感受着那饱满的质感

    “大山,长青,你们这是把西山坳的精华都搂回来了?这品相,供销社收购站都少见!够得上特级了!”

    他脸上严肃的线条柔和了些,露出难得的笑意。

    赵大山嘿嘿一笑,古铜色的脸上皱纹舒展开,递过烟袋锅

    “支书过奖了,都是娃子们肯下力气,运气也好,没碰着大牲口。按老规矩,好货交集体,给咱生产队增添一点贡献。”

    会计老周扶了扶老花镜,和几个社员忙活起来。

    大秤杆子抬起来,报数声、拨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夹杂着围观社员的啧啧称赞。

    “刺嫩芽,特等,八斤七两!”

    “小叶芹,头等,五斤三两!”

    “这下赶山小队可给咱队里立大功了,这得记多少工分啊……”

    李长青心里快速盘算着,特等山货的工分高,这一下子,就能顶上一个壮劳力小半年的工分收入。

    更重要的是,这是在集体面前亮肌肉,挣名声!这年头,好名声和集体认可,有时候比钱还管用。

    然而,和谐气氛没持续多久。

    就听见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刺了进来:“哟呵!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在队部门口摆上擂台了?这是要唱哪出啊?”

    人群分开,村霸周扒皮揣着袖子晃了过来,脸上挂着惯有的那种混不吝的神情,三角眼扫过地上的山货,毫不掩饰嫉妒。

    他身后跟着个梳着油光分头、穿着崭新蓝色中山装、腋下夹着个人造革公文包的中年干部,是他那位在公社供销社当采购股副股长的表哥,王有福。

    王有德支书眉头微皱

    “周老五,你有事?”

    周扒皮没理支书,而是凑到王有福耳边,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周围人听见

    “表哥,你看看,我说啥来着?这帮小崽子,才几天工夫,就弄来这么多顶尖货色!西山坳那老林子,是他们能随便趟的?指不定是摸了哪个封山育林的禁区!这要是不刹住车,以后谁都敢往深山老林里钻,毁了林子,违反了政策,这责任谁担得起?”

    王有福立刻端起了官架子,清了清嗓子,面向王有德,语气带着居高临下的批评意味

    “王支书,不是我说你。社员搞副业,丰富集体经济是好事,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遵守政策规定嘛!

    社员的个人采集成果,原则上应该由供销社统一收购,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收购计划的完成。你们这样……自行处理,符合规定吗?

    再说了,这货源来路,是不是也应该核查清楚,避免日后出问题?”

    他说话时,目光扫过李长青他们,带着审视。

    周扒皮立刻帮腔,指着山货说:“就是!王支书,你可不能因为他们几个能折腾,就坏了规矩!今天他们能私自处理山货,明天就敢私自开荒!这口子不能开!得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现场的气氛瞬间紧绷起来,王铁柱气得拳头攥紧,脸涨得通红。赵大山眼神锐利起来。李建军往前挪了半步。周围社员也安静下来,看着事态发展。

    李长青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怒火,上前一步,脸上带着这个年纪少有的沉稳,语气平静却清晰

    “王股长,周叔,两位这么关心集体财产重视政策,我们小辈的非常理解,也很赞同。”

    他先定了个调子,随即话锋一转,条理分明的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27章上交风波与初露锋芒(第2/2页)

    “第一,关于来路。”他看向赵大山

    “我们这次进山,全程由在长白山跑了几十年、最懂规矩的老把式赵大山带领。活动范围,严格限制在公社划定的集体林区外围,这一点,山叔可以作证,也随时欢迎领导和社员们监督核查。封山育林是国家的红线,我们绝对不敢碰,也绝不会碰。”

    “第二,关于处理方式。”他指向正在过秤的会计

    “我们辛辛苦苦采来的山货,现在完完整整地交到了生产队,由支书和队委处置。这本身就是最规范的上交集体,怎么是私自处理呢?如果队里决定统一交售给供销社,我们完全支持,没有任何意见。一切听集体安排。”

    “第三。”他目光看向周扒皮,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诚恳

    “周叔您这么关心集体利益,时刻想着政策法规,这种觉悟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春耕刚过,劳力有富余,既然您这么有经验,不如由您牵头,组织咱村的老少爷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也搞点副业,为集体创收?我们赶山小队可以分享一点不成熟的经验,欢迎您和大家加入,咱们一起,共同为小河村的发展出力!”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有节,既解释了情况,又表明了态度,更将周扒皮架在了火上。周围社员们听得频频点头,议论风向彻底变了。

    “长青娃子说得在理啊!”

    “就是,人家规矩着呢,周老五这不是瞎捣乱嘛!”

    “我看他就是眼红病犯了!”

    王有福被怼得哑口无言,脸上一阵青白,他本来就是被表弟拉来撑场子的,没想到碰上这么个硬茬子。

    王有德支书适时站出来,一锤定音

    “好了!长青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山货的来路正当,上交队里也符合程序!老周,赶紧把工分记清楚!王股长,要是没别的事,我们还要忙队里的工作。”

    王有福讪讪地哼了一声,狠狠瞪了周扒皮一眼,夹着包扭头就走。周扒皮见靠山都溜了,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中,脸色铁青,灰溜溜地钻出了人群。

    这场风波,反而让赶山小队的威信不降反升。

    工分最终扎实地记在了账上。王有德支书把李长青拉到一边,低声说

    “长青,你们干得漂亮!有了这笔实实在在的贡献,开春后队里讨论承包南坡那片荒山搞副业的事,你们小队,优先考虑!”

    这正是李长青想要的关键一步!用眼前的工分收益,换来了未来发展的基石和坚实的集体信任!

    中午回到家,王桂芬拿着记工分的小本子,手都有些发抖,反复摩挲着。这一笔工分,年底分红能换来不少现钱,能买多少油盐酱醋,扯多少布啊!她看着小儿子,眼圈微红

    “长青啊,咱家……咱家这日子,真有盼头了!”

    下午,李长青召集核心成员开了个碰头会。林晓梅也从知青点过来了,安静地坐在一旁。

    “工分落实了,周扒皮这回也没占到便宜。”

    李长青总结,“但这老小子肯定憋着坏,咱们得趁热打铁。”

    他看向赵大山和王铁柱:“山叔,铁柱,明天一早,咱们仨跑一趟靠山屯,找我姑父和堂哥,把咱剩下的那些蕨菜、猴腿儿谈谈,找个稳妥的销路。不能全指望着供销社那点计划内的收购价。”

    赵大山点头:“嗯,靠山屯靠着林场,工人手头活泛,山货好卖。你姑父人实在,可以合作。”

    林晓梅轻声说:“那些蕨菜和猴腿儿,我按书上说的试了试焯水晾晒,成色还行。要是能做成干菜,既方便存放,运到远点的地方也能卖上价。”

    “晓梅你这思路太对了!”

    李长青眼睛一亮,由衷赞道,“这就是产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等咱们的路子跑顺了,这事得重点弄!”

    他一时顺口,带出了未来的词儿。

    林晓梅和众人都愣了一下,显然没完全明白,但觉得很有道理。孙卫东推推眼镜,若有所思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深加工三个字。